笔趣阁

书蛋文学>重回高考当状元 > 下井一从这里开始精彩故事上演不要错过(第3页)

下井一从这里开始精彩故事上演不要错过(第3页)

乔伊没有插话。她默默捡起地上的电台,擦干上头的灰渍,递给陈树。她眼神平静,动作干脆,不多说一句废话。

“检查一下,这摔可能把信号干扰了。”她低声说。

陈树看她一眼,点头收下,那种一瞬的默契,比任何安慰都来得直接。

四周仍是一片低沉的轰鸣声,像风,也像某种还没醒透的东西在地底转身。不是哪种明显的恐怖感,但让人忍不住紧绷后背。

他们七人站在一条突兀裂开的巷道前。身上的防护服带着一点泥水的潮意,电台、探测仪、头灯,全套上阵,但也抵不住这地方散的那股压抑。

“我走前面。”乔磊扫了一眼,语气平淡,“马星遥断后。女生靠中间,张芳拿仪器,乔伊盯信号。”

陈树身上的装备很旧,一看就是从库房翻出来的老物件,但擦得干净利落。那是他父亲当年下井巡查时的行头,现在轮到他披上。

空气越来越沉,脚底踩上去是湿的,有冰渍碎裂的咯吱声。氧气不算稀薄,但带着一股刺鼻的硫味,还有一点煤尘味,像封闭了很久的罐头被拧开。

刘小利缩着肩膀,“哥几个,这真不是社会实践……这都够拍灾难片了吧?”

王昭一回头,声音平稳:“你想退出,现在还来得及。”

刘小利咧咧嘴,不说话了,手握得更紧了点。

张芳拿着仪器,一边走一边看,不说一句多余的话。她没在吓自己,只是数据太不正常了,温度曲线比预计要低,氧含量波动也很大。

乔伊一直没停下手里的监听工作。耳机里全是呼啸声,但她已经习惯了从那些杂音中筛选出不同寻常的波动。这种技能不是来自她的“特长”,而是长期保持警觉后,耳朵自然练出来的反应。

马星遥走在最后。他没说话,但灯光总是稍稍偏一点,刚好落在乔伊侧后方,补上她照不到的角落。

没人说什么,但这道光一直在那里,像是他表达关心最直接、也最克制的方式。

他们走进了地底。

没有人知道下面是什么。没有任务书,也没有固定路线。只有一条不断延伸的狭道,一盏盏头灯,一群本该坐在教室里写卷子的学生,和一个旧时代留下的沉默井口。

他们也许并不勇敢。但他们此刻,确实都在往前走。

一步接一步。

像每个不肯服输的青春故事一样,从稚气未脱,到独当一面,都得亲手踩出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

【o年·乔伊访谈·那年我们真的下过井】

乔伊讲到这里,抬眼看了我一眼,像是忽然意识到什么,轻轻笑了笑:“你是不是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几个高中生,就这样……下井了?”

我点头,笔都快掉了。“确实。听起来太‘离谱’了点。按常理,不该有专业防护、备案、随行队伍吗?你们那时候,几乎就是一群学生带着手电筒冲进去了。”

她把茶杯轻轻放下,眼神却不轻:“你要知道,那是oo年。”

她顿了顿,补上一句:“那是一个‘不问出处只讲胆量’的年代。”

“我们那个城市——桐山,是典型的煤炭老城,地上全是运输煤灰的大车,街头有的是黑乎乎的煤工,一双手伸出来,能擦出炭屑。大大小小的私人煤窑多得数不清,根本没什么‘全面规范’这回事。”

“别说高中生了,小学男生胆子大点的,寒暑假都往井里跑。那时候家里穷,谁不是为了掏几块补贴家用?可我们下去,是因为想知道——到底生了什么。”

我没说话,只是记下了这句话。

“而且,你想想。”她继续说,眼神变得微微凌厉,“王江海为什么安排我们‘调研’,却让乔磊带队?”

她自问自答:“因为乔磊身份好用。他是能源局挂职,表面是配合学校做科研,实则早就摸清三号井的底子。王江海想的是——真出了事,顶多就是个‘公务员在岗期间失察’,他能兜得住。”

我轻轻皱眉:“听起来他很冷静,也很冷血。”

“他是个很聪明的老狐狸。”乔伊点头,“他从不做没准备的事,但也从不完全负责。”

她话锋一转:“可就算他想周密安排,那次也来不及了。”

“因为——有另一拨人,比我们先动了。”

我屏住呼吸。

“他们不是记者,不是科研人员,也不是矿工。”乔伊的声音低下来,像是回到那个井下的昏暗时刻,“他们的设备很先进,不躲不藏,看起来像来调查,但动作太熟了。他们不是第一次来。”

“我们当时根本没时间准备。甚至连计划书都来不及写完,王江海就紧急调我们进井——他怕再晚一步,那些人会先找到核心区域。”

“你知道三号井是什么吗?”她忽然问我,眼神一闪。

我摇头。

她轻声答:“毫不夸张地说,那就是一个宇宙的漏洞。”

“所以那个井口,其实从来没真正关上过。”

她停了几秒,像是在确认我有没有跟上。

我点头示意她继续。

“我们不是下去‘考察’的。”她终于道出那句最重的话,“我们是下去,补那个风险极大的漏洞。”

“我们不一定真的就是‘合适’的人选,但——我们是唯一当时还肯问‘为什么’的人!”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请大家收藏:dududu重回高考当状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