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偏执学弟他蓄谋已久 > 吃饭聚会暖心(第1页)

吃饭聚会暖心(第1页)

吃饭,聚会,暖心

张琦家的老房子在老城区,爬满爬山虎的红砖墙在暮色里泛着暖光。韩风跟着张琦走进门时,玄关柜上摆着张放大的照片——少年张琦穿着初中校服,咧嘴笑得露出虎牙,旁边站着个眉眼温和的女人,正是张母。

“阿姨好。”韩风把手里的水果篮递过去,指尖有点发紧。

“快进来快进来。”张母笑着接过,围裙上沾着面粉,“我跟你张叔说了你要来,他特意去菜场抢了条野生鲫鱼,说给你补补。”

客厅的茶几上摆着洗好的草莓,颗颗饱满通红,像韩风前几天买给张琦的那袋。张父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头也没擡,却在韩风经过时,往旁边挪了挪,让出半张沙发。

“爸,韩风坐这儿。”张琦拽着他坐下,熟稔地拿起颗草莓塞他嘴里,“我妈早上特意去超市挑的,比你买的甜。”

“就你话多。”张母端着果盘过来,拍了下张琦的胳膊,“韩风啊,别听他的,他这几天在公司吃了太多苦,人都瘦了,你多管着他点。”

韩风的耳尖发烫,刚要说话,厨房传来“滋啦”一声响,是油锅里溅起的声音。张母慌忙跑进去,留下张父和他们俩在客厅,空气里弥漫着微妙的安静。

“星图的漏洞,後续方案定了?”张父放下报纸,终于看向张琦。

“定了,明天让法务部出公告。”张琦坐直了些,“服务器换成自主研发的,虽然成本高,但安全系数能提三个等级。”

“嗯。”张父点头,视线扫过韩风,“韩风是搞学术对接的?正好,星图下一步要做高校合作,你们俩多聊聊。”

这话说得自然,像在安排工作,却悄悄抹去了所有尴尬的界限。韩风擡头时,对上张父眼底一闪而过的笑意,突然觉得这位严肃的长辈,其实比想象中更细心。

开饭时,张母把最大的鲫鱼肚子夹给韩风,又往张琦碗里塞了块排骨:“你俩都多吃点,一个费脑子,一个费体力。”

张琦的碗里很快堆成了小山,他却趁张母转身盛汤,把排骨偷偷夹到韩风碗里。韩风瞪他一眼,又夹了回去,一来二去间,张父轻咳了一声:“吃饭堵不上你们的嘴?”

桌上的气氛瞬间松快起来,张母说起张琦小时候的糗事——把墨水当酱油拌米饭,被老师罚站还偷偷往同学书包里塞糖;韩风听着,偶尔插一句“他现在还这样”,惹得张琦瞪他,眼里却全是笑意。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老房子的灯光暖黄,混着饭菜的香气,像幅浸在烟火里的画。韩风看着对面张琦被灯光映亮的侧脸,突然明白“家”是什麽样子——不是华丽的公寓,不是冰冷的实验室,而是有人记得你爱吃的菜,有人在你拌嘴时笑着打圆场,有人把你的存在,自然而然地融进生活里。

饭後张琦去洗碗,张母拉着韩风在客厅聊天,手里织着件灰色的毛衣:“这是给张琦织的,他总说公司空调冷,你看这花色,是不是太老气了?”

“挺好的。”韩风看着毛线在她指尖翻飞,“他穿灰色好看。”

“你要是不嫌弃,阿姨也给你织一件?”张母擡头笑,眼里的温和像春日的阳光,“就织你喜欢的藏青色,怎麽样?”

韩风的眼眶突然有点热,点了点头,声音轻得像叹息:“谢谢阿姨。”

第二天上午,韩风刚帮张母收拾完餐桌,手机就响了。

屏幕上跳着“马杨”两个字,他接起时,对方咋咋呼呼的声音立刻涌了出来:“风子,你可算接电话了!我妈包了蜜枣粽,知道你回国了,让我给你送点过去,老地方见?”

马杨是韩风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两人光着屁股在老城区的巷子里跑大,连高考志愿都填了相邻的城市。

後来韩风去了伦敦,马杨留在本地当老师,视频时总絮叨“巷口的糖画摊还在”“你家老房子租给了一对年轻夫妻”,却默契地避开所有关于张琦的话题——他知道韩风当年的逃避,也知道有些伤口需要时间慢慢愈合。

“我在外面,”韩风看了眼正在阳台打电话的张琦,声音放轻了些,“要不我去找你?正好看看阿姨。”

“别,阿姨今早去我妹家了。”马杨在那头笑,“就去咱小时候常去的茶馆,我刚买了两斤新茶,正好给你醒醒酒。”

半小时後,韩风推开茶馆的木门,竹椅在地板上磨出熟悉的吱呀声。

马杨正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摆着个青花瓷碗,里面堆着油亮的蜜枣粽,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

“可算来了。”马杨把粽子往他面前推了推,“刚出锅的,你小时候能一顿吃三个。”

韩风拿起一个,咬下去时糯米的甜香混着蜜枣的醇厚漫开来,瞬间把记忆拽回十五岁的夏天——也是这样的午後,他和马杨蹲在老槐树下分食粽子,汁水流到手腕上,还笑着互相抹对方的脸。

“阿姨手艺还是这麽好。”韩风咽下嘴里的粽子,眼眶有点发潮。

“她总念叨你,说在伦敦肯定吃不上正经粽子。”马杨给他倒了杯茶,“前几天听说你爸住院,想去看又怕打扰,还是你妈拦着说‘等孩子缓过来再说’。”

韩风的喉结滚了滚。

父母从来没说过这些,只在视频里轻描淡写地说“马杨妈常来送吃的”,原来背後藏着这麽多牵挂。

“说真的,”马杨放下茶杯,语气认真起来,“回来就别走了。

你爸那身体需要人照顾,再说……”他顿了顿,没提张琦,只笑着说,“咱老城区的糖画摊,总不能让你一直隔着时差看照片吧?”

韩风笑了,心里却像被什麽东西撞了一下。他想起在伦敦收到的每一个包裹——马杨妈寄的腊肉,巷口糖画师傅的照片,甚至有次还塞了片晒干的银杏叶,说“你家老院的树又结果了”。原来这些年,总有人在原地等着他回来。

“不走了。”韩风轻声说,“学术对接的项目落在本地了,以後就在这儿扎根。”

马杨的眼睛亮了:“真的?那敢情好!周末约着打球去,就去咱中学的操场,篮板还是当年那副,就是漆掉了点。”

“好啊。”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中学时的老师讲到现在的工作,从巷子里新开的咖啡馆说到伦敦的阴雨天气,仿佛这七年的距离从未存在过。

阳光透过茶馆的窗棂落在茶碗里,映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

临走时,马杨把剩下的粽子塞进他包里:“给你爸妈带点,我妈特意多包的。”他拍了拍韩风的肩膀,“回来就好,以後常聚。”

韩风拎着粽子走出茶馆时,手机收到张琦的消息:【忙完了吗?我去接你,晚上带你去吃巷尾的馄饨,老板还记得你爱吃荠菜馅的。】

他看着屏幕上的字,突然想起昨晚张母说“张琦小时候总抢邻居家的荠菜馄饨”,原来有些记忆,总有人替你记得。

回消息时,韩风的指尖带着笑意:【好,等你。】

老城区的风带着槐花香吹过,阳光落在他身上,暖得像个拥抱。

七年的漂泊,七年的逃避,终究在这一刻有了答案——所谓归处,不过是有人等你回家,有人陪你吃一碗热馄饨,有人把你的过去和未来,都妥帖地放在心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