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们的情绪带动,女孩脸上也带上了笑。
“去育婴堂后我们就可以读书了,到时候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知道了,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学好了,我们甚至可以做官,即使做不了官以后找活干也容易。”
“知道了,老大!”
“以后,我们中若是有谁能有幸做官,一定要记得好好为陛下做事,没有做官的,就好好地遵守法律,别给陛下惹事,你们要知道有那样的日子,是陛下给的,若不是陛下,我们可能永远都过着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女孩一脸严肃地说道。
见众人都听进去后,女孩暗自点点头,不愧是她筛选出来的人。
她也不是烂好心,什么人都捡回来,如果什么人都捡,她这里早就几十上百号人了。
“我最后说一点,不管以后我们变成什么样,是为官也好还是做其他的也罢,我们都要记住现在的日子,记住彼此,记住我们是一起共过患难的家人,要互相扶持,这可是我们当初说好的。”女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纷纷重重点头,眼神坚定。
“好了,天都快黑了,他们三个怎么还没回来,我们去找一下。”
国子监相遇
春去秋来,又是两年过去。
将最后一份奏折批阅完,云栀看向一旁的女官,“让人准备一下,朕明日要去国子监。”
女官恭敬地应道:“是,陛下。”
自从国子监开始招收神童后,云栀每隔上几个月都会前往一次。
大多时候她只是静静地观察,并且询问一下国子监夫子们那些孩子的表现。
偶尔来了兴致,她还会教导教导这些孩子。
为了防止那些大臣猜出后在她耳边念叨,每次那些成年的学子她也会过问询问、教导一番。
对于云栀的这一做法,被柳安若带偏的大臣们还以为云栀是在培养国家栋梁,心里还暗自感叹陛下真是为国为民着想啊。
因此,为了能在云栀面前表现自已,有些大臣偶尔还会去国子监教导那些学子。
第二日,云栀带着几名侍从来到了国子监。
得到消息的国子监祭酒带着一众夫子等候在门口。
“参见陛下。”众人行礼道。
云栀微微抬手,“免礼,赵祭酒留下,诸位都去忙吧。”
“是,陛下。”
众人散去,只留下了国子监祭酒。
“陛下,还是和之前一样先去看看学子们上课的情况吗?”国子监祭酒问道。
云栀点了点头,“嗯,先去看看。”
两人一同朝着教室走去,每靠近一间教室,赵祭酒都会向云栀介绍一些里面比较出众的学子。
“陛下,那个坐在第二排第三列的那个学子,是前几个月通过科举上来的一位平民学子,今年十六岁,家中贫困,但读书极为刻苦,在之前的考试中成绩每次都很优异,若是照此下去,一甲三名定有他的位置。”赵祭酒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