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九,寅时,天色还有些黑黢黢,考试院附近就已经灯火通明,金陵城的客栈和出租的住宅也都亮起灯光。
很快通往考院的各条道路上开始形成一条条灯光长龙。
王信坐在马车上,挑起帘子看了一眼,他对面是前来送考的王健小少年,王信就笑着说:“小叔叔,你仔细观察一下这送考的情景,是不是可以画一幅送考图?以后的后辈看到,也能够从画中看一看我们的科举生活。”
王健被他提醒,他开始仔细的观察人流,他决定要好好做一幅画。
等信哥儿和表哥他们从考院出来的时候,他就可以拿出来这图让他们看一看,没准百年之后,他的画还能够流芳百世呢!
不行,一定要好好观察,好好画。
乡试不用在五人联保,这可是省却了一个大步骤。
也不用扛着被褥进场,这简直就是考生的福音。很多考生都在默默的给圣上点赞,因为这一个政策,让圣上在天下读书人的心中的形象突然就拔高了高度。
王信就是这众多感谢圣上的人之一,他背着背包,提着考篮,因为长高了的缘故,所以拿着这些东西比以前轻松很多。
还记得第一次来考试的时候,怎么也提不动,还得花钱雇人,哎,走过的路都是金钱铺就。
读书人金贵,还真是金贵啊,简直就是哪里都要钱,没钱连回原籍考试的路费都难凑齐。
就在脱光检查的时候,王信还在暗暗祈祷,可千万别在臭号附近。
孔圣人在上,弟子诚心祈祷,千万不要是臭号。他默默双手合掌对着考院最高的建筑躬身拜了几拜。
他旁边的人不明白这人怎么就突然很虔诚的鞠躬了,等看向他拜的方向,现那里赫然就是夫子庙的方向。
这人心道,现在还这么虔诚的拜见,这不是临时抱佛脚吗?能管用?
这些人虽然是不屑于王信的做法,可是也在王信之后躬身拜了三次。
等拿到考号号牌的时候,王信等一批人随着引导的差役往前走,他越走越心惊,天啊,这么偏僻吗?
他在江南贡院考了好几场,也没有来过这边,都是在前方房舍中,环境比较好。
这已经是后院中了,这里有考号吗?难道是搭的棚舍?不会吧,他这么倒霉的吗?棚舍要是漏雨怎么办啊?他带的油布够用吗?
最终来到一片新建的考舍前,差役指着里面说道:“这每一间考舍上面都写有号码,诸位相公自己对号入座就行。”
因为王信他们都是秀才,若是考中举人,就可以以相公称呼。差役这么叫,也是为了取一个好兆头。
说完差役转头就离开了,正是忙碌的时候,谁有时间陪着这些考生找具体地点。若是连自己的号舍都找不到,还考什么试啊!
王信一群人大眼瞪小眼。哎呦,这也太敷衍了。王信看一眼天色,已经是蒙蒙亮,他心一横,对着自己号码牌上的字号就冲进去寻找。
其他人一看他的动作,也毫不示弱的奔向自己的字号。顿时原地就一人都没有留下。
这是一片青砖建造的考舍,只是和之前他住过的考舍比较,非常简陋,同样的狭窄还同样的低矮。
而且这里小路上还遗留着青草被铲除的痕迹还有湿滑的青苔。
王信小心翼翼的走在小路上,寻找自己的号舍。大概是圣人听到了他的祈祷,他确实不是臭号,这让他长出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