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
【作者有话说】
孟蝶:请叫我影后。
◎偷工减料◎
苏瑜泉本就是个认真的人,调换种子的事儿又关乎着百姓的一年收成,他更是格外用心,想着孟蝶对此比较了解,立刻亲笔写了封帖子请孟蝶到工部。
孟蝶来到工部,苏瑜泉立刻道:“我想了想,昨日县主说南地的种子可以拿到北地,这真的可以吗?”
孟蝶:“昨儿是夸张的说法。咱们大易朝幅员辽阔,很多地方环境相差巨大,最南面的种子放到最北面肯定还是不行的。”
苏瑜泉点点头,他也是考虑到这一点。他和孟蝶都有心,不过三天就拿出了一个调换的方案。
苏瑜泉:“孟县主,这方案是你我共同写的,还是一起面圣吧。”
这是苏瑜泉不想贪功,孟蝶领了对方的好意,同苏瑜泉一起面圣。
皇帝看到这份草稿果然十分满意,连连点头:“好,就按照这个办。”也是巧了,翰林院那边也递上了禁止通婚的诏书草稿,还有一份为什么禁止的说明。
皇帝看了看也很满意,这份说明书十分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口语化的,莫说现在百姓识字的多了,就是依旧不识字,听人家说也能完全理解里面的意思。
“陛下。”门外有太监飞速跑进:“八百里加急!”随即又有太监领着一名浑身灰扑扑的人进来。
殿中君臣的心瞬间齐齐提起。
皇帝放下草拟的旨意,接过八百里加急的奏报,拆信件的手在一瞬间都有些颤抖,拿出里面的信件一看,皇帝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下意识的重重喘了两口气。
“陛下。”李蔼就在他身边,第一个发现皇帝不对:“快传御医。”
皇帝又深吸了两口气,摆摆手。
林楚接过奏报交给了任清华,任清华只看了一眼,脸色就变了。
奏报很快传到了孟蝶的手中,黄河在铜瓦厢决口,那一瞬间,孟蝶在自己的眼前看到了星星,大脑一片空白,她终于知道大家脸色为什么那么差了,可她怎么记得去年黄河刚刚修缮过河堤?
皇帝问出了同样的问题:“朕去年拨款百万银子修缮河堤,今年怎么会决口!”
一路风尘的报信者痛哭流涕:“陛下,今年上游雨水特别大,不知道哪个地方还形成了一个堰塞湖。决口之前铜瓦厢连下了五六天暴雨,上游堰塞湖决口,河水夹裹着大量的土石泥沙冲下。”后面的没说,结果大家已经都知道了。
林楚:“陛下,御医到了。”
皇帝摆摆手,又狠狠喘了两口气:“百姓们受灾情况如何?伤亡如何?当地官府可组织救灾了?”
报信者:“回避下,大雨下的第二天晚上,几县县令同时接到知府的指令,纷纷开始组织诸多村民撤离,有一二顽固者也在第三日晚上离开,决口之后,小的立刻被派往京城送信,不知具体伤亡情况,只是这次雨大,水涨数米,诸多地区都遭遇了洪灾。”
皇帝一闭眼:“知道了,先下去休息吧。”
报信者:“谢陛下。”
一刻也没耽误,皇帝开始下达一条条的命令,户部拨款调粮,户部尚书亲自去赈灾,工部派了苏瑜泉亲自去查看冲毁的大坝,重新拟定如何修缮,同时将大理寺卿董洪杰一道派了去。
简而言之,工部要是查看出大坝偷工减料,董洪杰就可以直接在当地审问,贪腐的官员就等着被抄家问斩吧。
还派了古舒志过去,受灾地区常有浑水摸鱼者,乱使用重点,他可以直接带兵镇压不法分子。
孟蝶出列:“陛下,水灾之后常有大疫,臣请陛下派几位太医随行,另外征调一些白灰运往灾区。”
皇帝颔首:“此言有理,黄院长,你拟定几个人随苏尚书一起赶往灾区。”
来给皇帝看病结果没看成的太医院院长:“臣,遵旨。”
从宫里回来,孟蝶一头扎进书房,她想起了梦中世界的诸多穿越小说。除了穿越三宝还有水泥。水泥可以说是建筑领域的一大发明,有了水泥真的解决了无数建筑上的难题。
兴冲冲的写下水泥的配比,这个不难,梦中世界的网络上到处都是。写完孟蝶就萎了,整个人萎靡的瘫在椅子上。
不行啊,这个水泥的配比有大问题。水泥中最重要的一个成份就是熟料石灰石,想要得到这个需要煅烧石灰岩,而煅烧石灰岩的温度是一千五百度左右。
孟蝶顿时眼前一黑。
在大易朝,烧制陶器的温度一般是七百到一千度,烧制白灰,需要一千度左右,烧制瓷器则是需要一千二百度以上,瓷器比陶器贵重许多,除了上釉等工序问题,烧制时温度不同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千五百的高温!水泥的造价直逼瓷器,如果用水泥修造一个河堤,换算一下,差不多是用上等瓷器造了一条河堤,真的修好了,保准银光闪闪的,全是钱!!!
哪怕大易朝现在国库尚且算是富裕,也不能这么个花法儿。用水泥建造堤坝这件事不可行。
否决了这个思路,孟蝶忍不住又开始考虑别的,但是仔细想了想,发现不行,除了水泥这种堪比建筑神器的东西,其余的东西都不行。还是得用水泥。
怎么省钱呢?
想着想着孟蝶的思维有些跑偏,也不知道哪个神经搭到了哪里,她想到了一直被梦中世界网友们诟病的偷工减料。
为了赚钱,一些无良建筑者会用残次东西以次充好,或者是该用十个改用八个,种种手段层出不穷,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件事,偷工减料是可以省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