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蔼缓缓眨了一下眼睛:“你的意思是傻子是可以遗传的?就和五官样貌一样对不对?”
孟蝶一把抓住李蔼的手,感动得无以复加:“知音啊绝对的知音。”
玫红:“第四代出傻子都是第四代曾孙了,这也能遗传?”
孟蝶眼睛看向李蔼:“第四代怎么了,第五代玄孙都能遗传到祖宗的样貌呢,第四代遗传到傻子不也正常。”
玫红和湖绿下意识的看向李蔼。李蔼长的像谁这不是秘密,这会儿他的长相就成为了最强有力的证据。
湖绿:“可是、可是二爷也是随了咱们李家自己的祖宗啊,没听说谁的长相随了外家的祖宗。”
李蔼持不同意见:“这也未必,如同隔壁老祖宗那般活这么大年纪的太少了,很多人就是随了谁又知道呢?”
孟蝶笑了:“什么自家外家,那不过都是人自己划分出来的罢了,生物界……”孟蝶猛然顿住,眼睛一点一点睁大,嘴角一点点上翘。
“哈哈哈……”孟蝶原地转了圈儿:“我知道怎么办了。”丢下三人踩着风风火火的脚步直奔书房。
玫红张大了嘴巴:“二奶奶昨儿是不是说,休息果然让人心喜?”
湖绿:“是啊,可是我怎么瞅着还是现在更高兴呢?”
走到门口的李蔼:“休息固然让人心喜,拼事业更让人兴奋。”
留下玫红和湖绿看着桌上的渐凉的茶壶面面相觑。
重新沏了一壶热茶,湖绿进书房就见两人肩并着肩,头挨着头认真讨论着什么遗传不遗传的。轻轻将茶壶放下,湖绿轻手轻脚的退出来。
湖绿:“前儿我还看到大爷和大奶奶晚上在花园里的月色下饮酒赏月呢。”
玫红:“五六天前的晚上我看到三爷和三奶奶又一起弄烤串儿,边吃边玩儿,可高兴了。”
两人互看一眼,同时不吱声了,她们家的呢!
有了思路,孟蝶第二天没向前些时那样赖床,早早起床洗漱吃早饭,又命人准备了马车,她要到工部一趟。
工部尚书苏瑜泉这会儿正在猪圈,老母猪要生崽了,这只老母猪还是当年孟蝶委托宁随远带回来的那只,现在正值壮年,每一胎都能生十只以上,有一次一胎生了十六只小猪仔,乐得工部上下恨不得敲锣打鼓的庆祝。
这大白猪越养就越知道好处,对比本土猪特别爱上膘,尤其是用红薯藤煮出来的猪食,小猪仔断奶之后吃这个,长得就跟吹气儿似的,半年最少二百斤以上,养到八个月,三百斤不是问题,关键是肥肉还多。
“大人,孟县主来访。”
苏瑜泉一愣,踌躇了一会儿最终咬牙:“请县主过来,正好也请她看看这大白猪。”
孟蝶得了消息顿时来了兴趣,苏瑜泉是有些古板守旧的,能让他摒弃待客之道请自己到猪圈不啻于天下红雨,太难得了。
随着接待的官员来到工部后院,孟蝶一眼看见站在猪圈中全神贯注盯着什么的苏瑜泉。走进才发现,这猪圈分了两层,里面那层大白猪正在生猪仔,苏瑜泉站在外层眼巴巴的看着,嘴唇不停的蠕动着,离得近了才听见他不停在重复着:“七只了。”
接待的官员轻轻喊了一声:“大人,孟县主到了。”
苏瑜泉如梦方醒,冲着孟蝶抱拳道歉:“孟县主,下官失礼了。”
孟蝶摇摇头,看着门打开着也进了猪圈:“这猪怎么样?”
苏瑜泉顿时来了精神:“好得不得了,县主当初说得没错,肥肉多长得快。”
孟蝶:“味道呢?”
苏瑜泉:“应该是好的,这几年下的猪母猪都养成了老母猪,留着继续下崽,公的也都做了种猪,不过有时候会让公猪与我们本土猪相配,下出来的猪仔长的也挺好,没有纯种的大白猪大,倒也比本土猪强。猪肉的腥膻味儿确实少了不少。”
说得如此清楚明白,可见苏瑜泉对这猪是真的用了不少的心。
苏瑜泉看着母猪又生下一只小猪仔脸上乐开了花:“今年春咱们工部就贴了告示,京城百姓可以排队将母猪送来工部与公猪相配,这一夏天我们出去走访,都说生下的猪仔长的不错,我估摸着今年冬,新的猪肉就能陆陆续续上市了。”
孟蝶颇为欣慰:“这可真是大好事。”
苏瑜泉:“可不是,猪肥,百姓们能多不少收入。”说道此,苏瑜泉终于彻底醒悟:“孟县主今儿来是有什么要事?”
孟蝶:“有件事想请苏尚书帮忙,不是急事,先等着白猪生产完毕吧。”
“好好好。”
一直等到快中午,老母猪终于生产完毕,一共生了十三只小猪仔,苏瑜泉乐得胡子都撅起来了,临走再三嘱咐喂养老母猪的人一定要小心,最近多喂些好料,一定要保证奶水充足等等……
孟蝶看得乐呵,又有些感叹,这人古板归古板了些,倒也是真正把百姓放在了心上,难怪他说话经常惹得皇帝不悦,皇帝也没真正讨厌他。
进了屋中,孟蝶喝了一口茶直接说明来意:“我记得朝廷每一年都会从地方收集各种种子?如果我没记错,这还是苏尚书上任之后提出来的。”
苏瑜泉颔首:“是我提出来的,这些年一直在不停的收集和更换,主要用于灾区,一旦某地受灾,粮种就会涨价,朝廷赈灾的时候与其发百姓银钱让他们买种,不如直接发些粮种。”
孟蝶:“苏尚书这法子极好,可以打击那些无良的囤种商人。”
苏瑜泉面现得意:“县主提这这粮种可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