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金川大败,清军全线溃退,满蒙八旗皆如丧家之犬危在旦夕,此天赐汉军崛起良机,贾六要是不取,将来必受其害。
&esp;&esp;所以,他悟了。
&esp;&esp;无论是为了军功好进步,还是为了将来同僚关系不僵化,贾六都应该趁此良机尽可能的多解决掉一批满蒙八旗的老乡兼同事。
&esp;&esp;尤其是海兰察、阿桂、福康安这种乾隆朝顶级存在的大领导,他们不死,贾六奋斗到猴年马月也没用。
&esp;&esp;因为,这帮人很长寿,同老头子一样都命长。
&esp;&esp;事实早在两个多月前就已经摆在贾六面前,满蒙八旗就是影响他为大清报效的天花板。
&esp;&esp;没什么好质疑的。
&esp;&esp;必须,挪走。
&esp;&esp;至于后面怎么收拾大小金川这个烂摊子,贾六认为这不是他考虑的事情,而是北京老头子考虑的事。
&esp;&esp;左右万把人的金川番贼,还能把大清的天给掀了不成!
&esp;&esp;大不了,再打三十年嘛。
&esp;&esp;就当练兵了。
&esp;&esp;问题来了,怎么解决海兰察这个猛人。
&esp;&esp;吕应元要求贾六带人充为内应,打开功噶尔拉营门就行,剩下的事情不用贾六操心。
&esp;&esp;然而温中堂的教训告诉贾六,不能把进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
&esp;&esp;所以,他召集一众骨干团伙,告知除去海兰察以及索伦兵的必要性。
&esp;&esp;此事在一众骨干成员中引发轩然大波,反对者竟然占了二分之一。
&esp;&esp;反对的理由就是索伦兵太能打,海兰察又太过厉害,万一失手,谁都别想活。
&esp;&esp;“就是因为那帮索伦人太能打,咱们才要利用番贼除去他们!”
&esp;&esp;贾六重点强调“利用”二字,虽然实际他们也是被利用,但同样的事情换个说法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esp;&esp;容易提气。
&esp;&esp;“为什么?”
&esp;&esp;第九小队营兵代表张十三一脸不解。
&esp;&esp;“因为,你们不能打啊。”
&esp;&esp;贾六其实不想说出这个事实,毕竟有点伤人。但此时不将这个事实点出来,就无法要求全票通过“做海”行动。
&esp;&esp;因为自己不能打,所以才要除掉能打的?
&esp;&esp;这他妈的什么逻辑?
&esp;&esp;张十三想不明白,其他人也想不明白。
&esp;&esp;贾六有必要给众人做一下思想工作,但又不能太深奥,毕竟这帮人文化程度最多小学三年级,他讲初中的知识,能明白?
&esp;&esp;于是问张十三是否读过书。
&esp;&esp;张十三道:“读过,小时候上过三年私塾。”
&esp;&esp;贾六便问:“你读书的时候,先生是喜欢读得好的,还是喜欢读得差的?”
&esp;&esp;张十三想也未想:“当然是喜欢书念的好的喽。”
&esp;&esp;贾六点点头,又问众人天下父母是喜欢有出息的孩子,还是喜欢没出息的孩子。
&esp;&esp;答案一致,当然是有出息的更受父母喜欢。
&esp;&esp;然后,集体悟道。
&esp;&esp;能打的就是贾大人所说的有出息的孩子、书念的好的;不能打的就是没出息的、书念的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