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 > 第23章 工坊改革(第1页)

第23章 工坊改革(第1页)

雕花槅扇推开的瞬间,酸腐的墨香混着窑火的热气扑面而来,林璃的琉璃护目镜上立即蒙上一层白雾。七十二岁的陈善正趴在釉料缸前,舌尖轻点瓷片边缘,银白的胡须上沾着青金石粉末,像座风化的石像。

"陈师傅,"她递出琉璃试管,管壁上的刻度在晨光中泛着冷光,"用这个取釉料,比舌试准三倍。"

老匠人抬头,浑浊的眼睛扫过她胸前的「格致正卿」印玺:"宫里的釉色传了三百年,"他的声音像磨钝的刻刀,"洋人的玻璃管子能尝出玛瑙红的火候?"

智能手环的光谱分析在视网膜上投出釉料成分:铅、石英、杂质。林璃取出微型天平,琉璃托盘上的砝码出清越的响:"玛瑙红的妙处在于铜元素,"她用银簪挑出极细的铜粉,"而您的釉料里,铅含量足够毒死半座紫禁城的老鼠。"

陈善的手抖得握不住汤匙,去年九龙杯在莫斯科炸裂的消息,此刻像釉料缸里的气泡般翻涌。他忽然现,这个年轻女子腕间的星图纹路,竟与养心殿地砖的蟠龙纹暗合。

三十六架火绳枪在兵器架上投下参差的影,枪管内壁的膛线歪扭如醉汉的脚步。林璃的指尖划过金属表面,智能手环的热成像显示出不均的温度——有的地方烫如烙铁,有的却凉似秋霜。

"鄂主管,"她举起琉璃测温锥,锥尖的荧蓝在枪管上划出轨迹,"淬火时的温差,让膛线像被野牛踩过的田埂。"

鄂尔泰的甲胄出轻响,他盯着测温锥的目光,像在审视新降的敌将:"林主事是要咱们用琉璃锥给铁管治病?"

"不是治病,是正骨。"林璃展开图纸,双层水冷套管在智能手环的蓝光中立体成型,"铁水浇筑后,用琉璃管导流水循环,"她的指尖划过虚拟的水流,"就像给烫的枪管敷上冰帕,让膛线长得比弓箭的弦还直。"

兵器坊的匠人出低低的惊叹,有人偷偷摸向腰间的燧枪——那是四贝勒府新赏的兵器,此刻却在图纸前显得粗陋不堪。鄂尔泰忽然想起密信里的叮嘱:「盯着她的每道工序,尤其是钛铁矿的配比」。

织机的咔嗒声如急雨敲打琉璃瓦,七十二名绣娘低头飞针,却在看见林璃袖口的琉璃梭子时齐齐屏息。最年长的王嬷嬷手一抖,银梭落地,在青金石地砖上滚出个歪斜的弧线。

"姐妹们看,"林璃举起半透明的琉璃梭,阳光穿过梭身,在月白缎面上投出七彩光斑,"梭腹是空的,"她轻轻摇晃,细沙在腔内出细碎的响,"能听见纬线的松紧,就像乐师调试琴弦。"

王嬷嬷的眼睛亮了,她做了四十年绣娘,从未想过梭子能这般精巧。但当林璃取出微型张力仪,银针般的指针在刻度盘上跳动时,老绣娘的眉头又皱起:"咱们靠手感就能分经纬,要这铁家伙作甚?"

"手感分得清千针,却分不得一厘。"林璃将张力仪夹在缎面上,指针稳稳停在「三钱七厘」,"去年进贡的龙袍,左袖比右袖紧了半钱,"她的指尖划过仪表面盘,"皇上穿着时,连抬手翻书都不便。"

绣娘们面面相觑,想起去年冬至,康熙因龙袍紧绷而当众斥责织造使的场景。王嬷嬷忽然跪下,手中举着未完成的《黄河图》:"请主事教教咱们,怎么让浪头的光影在缎面上活过来"

畅春园格致轩的琉璃圆桌旁,三大工坊的主管围坐如星拱月。陈善的袖口沾着未洗净的釉料,鄂尔泰的甲胄还带着兵器坊的铁腥,只有江宁的织造使曹寅,衣襟上绣着半朵刚用琉璃梭织出的并蒂莲。

"造办处按工种分作十三科,"林璃展开烫金的《工坊改制条陈》,琉璃镇纸压着的纸页上,用阿拉伯数字标着流水线工序,"釉料科专司配色,窑火科只掌火候,不再一人包揽全程。"

陈善的山羊胡剧烈颤抖:"老祖宗的手艺,岂是数字能拆碎的?"

"不是拆碎,是提纯。"林璃取出显微镜下的釉料结晶图,玻璃片上的铅颗粒在蓝光中清晰可见,"就像从河沙里淘金子,把杂质筛出去,精粹才能光。"

鄂尔泰忽然开口,声音像兵器相撞:"武备院要多少匠人改做水冷套管?"

"不多,"林璃的指尖划过条陈上的齿轮图案,"每架淬火池配三名水匠、两名琉璃匠,"她忽然轻笑,"不过水冷套管的刻纹,得按北斗方位来——皇上说,这是护兵的星符。"

曹寅的眼睛亮了,他听出「北斗纹」是八贝勒党的暗语,而「水冷套管」却是四贝勒府急需的技术。这场改革,分明是在两大党羽的刀刃上跳舞。

养心殿的琉璃窑前,陈善带着二十名老匠人跪地,手中举着裂成两半的祖传釉罐。"请皇上收回成命!"他的额头磕在青砖上,声音里带着哭腔,"老匠人的手,不是琉璃管子能比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康熙帝的步辇在远处停下,林璃看见他袖口的明黄缎子在风中翻飞,像面无声的令旗。她忽然取出琉璃试管,当众从陈善的釉罐里取样,智能手环的光谱分析立即在空气中投出立体图像:

「铅含量,杂质,建议淘汰」

"陈师傅,"她的声音盖过匠人低低的啜泣,"您的釉色虽美,却像含沙的美酒,喝时香甜,下肚却伤人。"忽然指向窑顶的烟囱,"用我的法子烧三个月,若瓷器裂了、釉色暗了,我摘了这印玺给您赔罪。"

老匠人抬头,看见她腕间的星图纹路与烟囱的影子重合,竟似天意。他忽然现,这个女子的眼睛,比琉璃镜还要通透。

武备院的淬火池旁,林璃亲自演示水冷套管的安装。当第一架枪管浸入循环水,蒸汽混着琉璃的清响升腾,智能手环的热成像显示,枪管温度正以肉眼可见的度均匀下降。

"看!"鄂尔泰忽然指着膛线,歪斜的纹路正在冷却中变直,像被春风吹顺的麦浪。匠人中有个年轻人忽然跪下,举起改良后的枪管:"回主管,这膛线能让子弹多飞二十步!"

鄂尔泰的嘴角终于松动,他想起四贝勒密信里的叮嘱,却不得不承认,这女子的法子,比八旗的老规矩管用。忽然看见枪管尾部的北斗纹,他忽然明白,这是八爷党的标记,却也是让火器锐不可当的符印。

江宁织造局的夜灯亮如白昼,王嬷嬷盯着新制的琉璃织机,梭子在经纬线间划出优美的弧线。当第一匹《黄河图》缎面成型,浪头的光影竟随视角变化,像真的在缎面上奔腾。

"王师傅,"林璃递上绣绷,上面用琉璃线绣着她的名字,"以后织娘们按绣品的经纬密度计工分,"她的指尖划过绷面上的刻度,"就像你们当年争绣魁时,比的不是力气,是巧思。"

老绣娘摸着缎面上的琉璃梭痕,忽然笑了:"原来格致之学,不是丢了咱们的针脚,是让针脚走得更亮堂。"

夜风送来兵器坊的锻造声、织造局的织机声、造办处的窑火声,像杂乱却充满生机的交响曲。林璃望着紫禁城的灯火,智能手环的蓝光正在为每个工坊定位,就像给沉睡的巨龙点上睛眸。

"先生,"卫琳琅抱着新制的琉璃考勤牌跑来,"陈善师傅送来了改良的玛瑙红釉,说要刻上您的星图纹。"

林璃接过釉罐,看见罐底果然刻着小小的北斗与璇玑交叠纹。她忽然轻笑,腕间的星图纹路与罐底的刻痕共振,出清越的鸣响——那是传统与创新的和鸣。

雪,又开始飘落。但畅春园的琉璃灯不再明灭,反而在风雪中愈璀璨。林璃知道,改革的路上必有阻力,就像琉璃要经过千度窑火的淬炼。但当陈善们开始接受琉璃试管,当鄂尔泰们认可水冷套管,当王嬷嬷们抚摸琉璃梭子时,她便知道,这些小小的改变,终将汇聚成洪流,冲垮所有守旧的堤坝,让格致之学在大清的土地上,生根芽,茁壮成长。

智能手环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视网膜上投出清晰的未来:养心殿的瓷器漂洋过海,武备院的火器镇守边疆,江宁的缎面绣着星图。

喜欢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请大家收藏:dududu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