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水浒:系统激活,刺徽宗劫李师师 > 第33章 筹划(第4页)

第33章 筹划(第4页)

赵言略作观察,便明白其中缘由。

众人见他入厅,皆起身迎接。

此时,两边桌子均留有空位,但他若择其一落座,则另一方兄弟难免失落。

幸而厅中用的是八仙桌,非现代圆桌。

于是赵言提议将桌子合并,使梁山上下兄弟齐聚一堂。

酒席间,先前的拘谨悄然散去,气氛逐渐热烈。

鲁智深和徐宁正津津有味地聊着军旅往事,而汴祥执意要和孙安较量臂力。

阮家兄弟与邓飞等人在一旁鼓噪,连琼英和扈三娘也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

另一边,裴宣正与杜迁、宋万谈论梁山事宜。

看着大家虽有些生疏,但彼此间还算融洽,赵言放下心来。

与鲁智深、徐宁交谈后,赵言走到比试桌旁。

借助系统赋予的力量,在琼英的喝彩和扈三娘钦佩的眼神中,他轻松胜出,成为臂力冠军,留下汴祥和孙安争夺亚军。

随后,赵言来到裴宣他们身边,恰巧听见三人讨论梁山人口问题。

“梁山的人口出了什么状况?”

赵言问道。

“兄长,裴孔目认为,梁山人口渐增,需要详细划分户籍。”

杜迁解释道。

赵言为裴宣斟满酒:“具体情况还请孔目详述。”

裴宣严肃地说:“寨主,梁山上下的百姓已接近万人。

若继续沿用旧法管理,诸多事务必将混乱不堪,久而久之必然出乱子!”

裴宣本是京兆府的六案孔目,六案孔目相当于地方对应朝廷六部的专职人员,负责刑狱诉讼、账簿赋税等事务。

即便只是小吏,却在府衙中不可或缺。

一个县若少了孔目,仅靠县令或知府,根本无法运作。

裴宣能胜任京兆府的职务,虽因正直遭人构陷,但他能力毋庸置疑。

赵言早先在山上整顿梁山军制时,未对其他事务投入太多精力。

当时山寨人数稀少,他便专注于调整军队编制。

如今听闻裴宣进谏,赵言意识到管理上的隐患。

梁山现有人口混乱,若混入官府探子,恐难察觉。

赵言急忙起身向裴宣请教解决之道。

裴宣虽感意外,仍坦诚回应:"我本是官府小吏,遭弃后承蒙寨主收留,此恩无以为报。”

随后,裴宣提出户籍改革方案。

梁山现有近万人,包括新来的灾民。

他建议分为军户、匠户和民户三类。

军户享有最优厚待遇,凡家中有人入选士卒即为军户。

除战时奖赏外,还应每月放固定军饷。

过去梁山没有按月饷的传统,仅提供基本食宿,劫掠所得才分配给喽啰。

赵言虽已组建三都士卒,但规模小且未设军饷规则。

如今人口近万,仅靠三百六十名正卒显然不足,需扩充队伍,必须明确待遇与军饷标准,才能让士卒安心效力。

许多灾民带家眷上山,若无军饷支撑家庭,士卒怎能效忠梁山?匠户则是指拥有专长的手艺人。

例如铁匠,他们为梁山制作盔甲武器,自然不会白做工,都会得到相应的报酬,这样才能确保他们尽心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后的普通百姓,指的是那些既不能参军作战,又没有特殊技能,只会耕种的民众。

梁山水泊方圆八百余里,而水泊的梁山山脉,占地也有数万公顷,其中不少地方适合耕种。

裴宣提前上山的两天,已大致走遍了梁山山脉各处,初步估算,至少能开垦出六七万亩良田,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换算下来不过四五千公顷,还不到梁山山脉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而这六七万亩土地中,大多是山地,肥沃的土地较少,即便如此,如果能够全部开垦出来,粗略估计,每年也能收获四五万石粮食,就算不进行劫掠,这些粮食也足够供养两万多人。

第二天,梁山聚义厅内,赵言打着哈欠坐在位。

他昨晚一夜未眠,一直在与裴宣讨论梁山户籍问题。

巳时一到,陆续有头领结伴而来,赶在午时之前,梁山上所有头领都已到齐,包括孙安和琼英这两名编外人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