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别青山 > 140150(第6页)

140150(第6页)

而那程杜商号的大当家也阔气,听闻蒋大人如此请求,当即便承诺,要自掏腰包,向城中百姓捐赠价值五百两的米粮。

“那为何一个府城来的父母官,要将银子捐赠给程杜商号?”

“这你就不明白了吧,这程杜商号的大当家,就是二十年前那位孟忻孟大人家中的人啊!”

此言一出,百姓们恍然大悟。

而这个凑齐了两袖清风父母官、临调官员心系百姓、二十年前紘城英雄后人等一系列诸多出人所料的要素组成的故事,经由百姓口口相传,霎时便点燃了低沉依旧的紘城。

在这个外有战乱、人人自危的寒冬,百姓们津津乐道着故事里的“良善”与“仁义”。

很快,程杜商号又向外宣称,收到了第二笔捐赠——因腿上暂留紘城的京官、鸿胪寺丞王大人,为紘城百姓捐出了二百两银票。

消息放出不到一日,程杜商号又陆续收到了多笔大额捐赠,大多是紘城的官员送来的。

可也不乏一些零碎的银子、甚至铜板,以个人的名义送来了。

为此,程杜商号特意在城中赁了一间门面极大的铺子,在其门上悬挂牌匾,清清楚楚写下了捐赠人与金额。

其中,既有将军范春霖、县令陈毅禾这样响当当的大名字,也有不少刘二娃、马妞儿、陈斧子这样乡民邻里熟悉的名字。

牌匾一共两块,可那些大名字、小名字却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一眼望过去,“范春霖”和“刘二娃”,好像也没有甚区别了。

不出五日,程杜商号便宣布不再接收捐赠。百姓们看完热闹,又开始翘首期盼,这些米粮,何时能送到紘城呢?

程杜商号一时又被送上风口浪尖。

而程杜也不墨迹,当日又贴出一张长长的清单——竟是采购的账本!

账单贴满了店面里空荡的墙面,引得百姓竞相去看。

今日,便是捐赠的米粮,头一次发放的日子。

数日的谋算与奔波,程荀与纮城百姓,终于迎来了这一日。

第143章猜与问

马车抵达三里大街时,天边已缓慢地升起一线白,正是将明的时辰。

“席子呢?都说了要准备好,万一这天又下雪了……”

程荀刚走下马车,就听铺子里传来六子一如既往的大嗓门。

她脸上忍不住浮起几分笑意,却见铺子内外,几个亲卫正忙得热火朝天。

大冷的天,六子高高撸起袖子,清点着一应货物,一面絮絮叨叨地抱怨着,一面风风火火地前后张罗。

六子眼睛尖,远远地便望见了程荀的马车。

他连忙放下手头的活计,话音一收,昂首挺胸几步走到跟前,边行礼边道:“主子,属下方才一再检查过了,一应准备都已齐全,就等您来了。”

其余几个亲卫也围了上来,逐一向程荀禀告情况。

“城中几处粥棚已架好了,粮食也一再检查过,并无陈粮、霉粮。”

“银子已按人名分好,属下昨夜也已对照名册多次检查过了。”

“军营的人约莫半个时辰后到,疏散巡逻的路线已通过气,领头的黄千户是个爽快人。”

程荀认真听着,时不时点点头。见一切进展顺利,她也不多唠叨,与众人一并忙碌起来。

程荀在三里大街赁了三个店面,分门别类的物资一应堆放其中,只待百姓前来就能发放;

除此外,还由商号出资,在南北两道城门外设了两处极醒目的粥棚,既为来往百姓提供一碗热粥,也好借施粥之事,告知城外百姓,三里大街正发放米粮。

货物从昨日开始便陆续送达。可为了这些米粮,半月来,程荀几乎忙得脚不离地。

她万万没想到,想方设法从达官显贵兜里“哄”来银子,或许只是最简单的一步。

如今年岁不好、西北又正动荡,各地的买卖都缩紧了,更别说米面粮油此等紧俏物。

粮商们将手中的货物一压再压,放任价格一涨再涨。此时便是程荀身怀白银千两,想做下这桩买卖也不容易。

现实情况如此,程荀不甘心拿这笔钱喂饱那群趁机敛财的饿狼;又担心自己大肆购入后,影响当地百姓的日常吃用。

若要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几番思索后,她还是联系了杜家。

程荀在信中大致说了自己的想法与困境,杜三娘虽远在平阳,可当即便拍板决定,此事交由她来统筹安排。

而住在杜家的崔夫人得知消息,也拿出了一笔不小的数目,捐赠给了紘城百姓。

在杜三娘与商队伙计们的齐心合力下,数支商队奔波西北各地,再既要与粮商压价、又要尽力规避扰乱当地市价的前提下,终于筹措到了粮食。

不过短短七日,满载的货物不断送往紘城。而这一笔笔的账单,也渐渐贴满空荡的四壁。

这半月来,一行人群策群力,总算赶在晏立勇送来更糟糕的消息前,将事情安排妥当了。

天光一点点亮起,伴着鸡鸣声,紘城缓缓苏醒,街上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今日并非旬日,三里大街一如既往的冷清,却有几个早起进城的百姓看见粥棚,难掩激动地上前询问。

亲卫们耐心解释了情况,直接带着那几人走进铺子,写清名姓、按压指印,领着定量的米面粮油,喜气洋洋离开了。

消息很快传遍街头巷尾,城里城外的百姓闻讯赶来,不多时就将冷清已久的三里大街挤得水泄不通。

在亲卫和官兵的疏通下,人群按序领完物资,若是愿意,再去旁边粥棚拿一碗热腾腾的粥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