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沪上人家[年代] > 130140(第7页)

130140(第7页)

两人笑笑,继续听邱秋教他们从方法论研究《黄帝内经》藏象经络学。

“小姨,你闻闻,好香啊。”昭昭举着花朝念秋面前送了送。

念秋轻嗅了下,各色香味斑驳,有的花朵里还藏着黑色的小飞虫:“小姨帮你编个花环戴在草帽上吧?”

昭昭双眸一亮将花递给了她:“谢谢小姨。”

念秋伸手接过花儿,挨个弹飞花朵里的小飞虫,量下昭昭的头围编了起来。

再往上走,云雾渐渐弥漫开来,白色的云雾如轻纱般缭绕在山间,夕阳的余晖洒在林间,平添了几分神秘感。

几个孩子醒了,吵着要下去,叶大虎接过人,带他们去林中小解,顺便拿竹筒接满山泉水。

邱秋说得口干,接过叶大虎递来的竹筒喝了几口水,让景天、志远消化消化讲的内容,捏捏发麻的双腿,活动了一下,待那股麻劲过去,由崔小草扶着步下牛车,带着孩子们跟在牛车后面走了一段,教他们认识路边生长的草啊花的,从名称与科属、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说到采集时间与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中间穿插着一个个小故事,听得孩子们欲罢不能。

其知识之渊博,景天与志远听得再次双眼冒星星,听表姐讲阴阳十三针,他们就知道她的知识面之广,是在县医院当副院长的二伯爷所不能比的。没想到,连最基本、最普通的草药知识她也能讲得这么通俗易懂,听得让人耳目一新,一遍就记住了。

叶大虎和妻子对视一眼,这是他们第一次听邱秋讲学,真是长见识了。

五表叔扯扯他二哥的衣袖:“哥,邱秋不是月底才回沪市吗,让她在寨子里多住些日子吧?”

“我家的吊脚楼是去年新建的,收拾得干净,让她和孩子们住我家吧?”五房的十叔凑过来小声道。

四房的十一叔不愿意了:“十嫂烧的饭猪都不吃,要住也是住我家。”

“呸,你别污蔑啊,你嫂子蒸的山药黑米饭那个香呀,你想吃也吃不到。”

“呵呵……我稀罕。”

“行了行了,别吵,住哪看邱秋自己的意愿。”

老十和十一双眼一亮,将主意打在了昭昭和航航身上,偷偷地凑过去,哄着他们去自己家住。

邱秋偶尔听了两句,想笑。

带着孩子们走了一段,复又坐上牛车,等到终于看到那掩映在山林间的苗寨星点灯光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

回来前,打过电话,族人举着火把早早地迎了出来。

看到邱秋,纷纷热情地上前打招呼。

邱秋还是儿时被阿爸带着来过几次,这么久了,很多人都变了模样,大都不认识了。

二表叔、五表叔挨个儿给邱秋介绍。

邱秋一一喊人,全是长辈,舅公、舅婆、表舅、表舅妈、表叔、表婶。

一行人簇拥着邱秋往寨子里走,几个孩子被表弟表妹们抢抱在怀里,崔小草和念秋的手被表婶们攥得紧紧地拉着往家带,叶大虎跟在后面,舅公招呼着。

西苗寨还有十几户外姓人家,这边闹哄哄的,有几家出来查看情况,跟着过来打了声招呼。

人被迎进了族长家的吊脚楼,热汤热饭备着呢。

啥也别说了,先让孩子们洗脸洗手,吃饭。

薏仁糯米粑是小七房送来的,茯苓香米饭是大房的三表婶蒸的,山药黑米饭是五房的十表婶的拿手好饭。

陈皮酸肉是大房的舅婆做的,藿香辣子鸡是下周要出嫁的香表姐烧的,党参炖蛋是专门给几个孩子准备的……满满一大桌饭菜,汇集了一族的心意。

族长亲自给大家斟上米酒,邱秋端起来便喝,入口甜味较为明显,酒香清幽,回味悠长,比较温和,男女老少都适用。

“来来吃菜。”舅婆招呼道。

邱秋确实饿了,航航有人喂,昭昭君浩君泽自己会干饭,她只管接下舅公、舅婆、表舅、表舅妈等人夹来的各式菜肴,就着满满的幸福感,一不小心吃撑了。

舅婆带着表舅妈端来刺梨消食茶,邱秋接过来道了声谢,让舅婆和表舅妈看看外面两牛车东西是现在分,还是明早再挨家挨户给送过去。

跟景天、志远相处的小半月,族里有多少户人家邱秋早已打听清楚,买来的东西虽做不到一人一件,一家一套还是有的。

“现在分吧,省得搬来搬去的。”舅婆看向丈夫(族长)。

族长点点头,问邱秋:“有单子吗?”

有,邱秋让念秋帮着清点,一时间院子里闹哄哄的,昭昭带着航航君浩君泽跟着凑热闹,没一会儿便结识了一帮小朋友,大家约着明天去小溪沟里抓鱼、捉螃蟹。

二表叔、五表叔和十位制药的表叔伯回家吃过饭,也过来了,有的在院子里帮着分东西,有的专门过来邀请邱秋带着孩子们去家里住,这话一出口便被族长敲了脑袋,并送了一个字“滚——”

看着憋屈的几人,邱秋只能偷着乐。

撵走几个不尊老的小子,族长问邱秋在沪市生活上可有困难,知道国家允许买卖房产了,便要拿东西让邱秋买套房挂在自己名下,他们离得远,别哪天受褚辰那小子欺负了,哭都没地方去。

这次给的是金叶子。

邱秋真诧异了,往族长跟前挪了挪:“大舅公,族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黄金?”

族长看了她一眼,跟着小声道:“你阿爷没跟你说?”

邱秋摇头,她只知道她家祖上是茶商,所以才有那么多小黄鱼。

族长抬抬头,示意她看头顶的电灯泡:“解放后没多久我们这儿就有电了,知道为什么吗?”

邱秋一脸茫然。

“咱山里矿多,从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期间,小鬼子派了一拔又拔人过来,先是探查,后又抓了山民偷偷地挖,一开始要的是煤、磷矿和锰矿石,后来挖到了一个金矿,”族长长长叹了口气,“当年可没少死人。我们这儿的水电站啊,就是用那帮鬼子留下的设备筹建起来的。”

邱秋只觉心情沉重,怪不得对于上前线,寨子里的家家户户都那么积极。

“金矿挖空了,小鬼子撤退时,寨子里剩下的三成壮丁全部出动,死咬着不放,硬生生撕下了一块肉,你大伯走时,我们给他凑了两箱,剩下的这一点,留在手里,渐渐成了死物。以后谁给你,你就拿着,留在他们手里作用不大,还不如让你拿着办点实事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