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大会厅。
1985年2月24日。
苏共二十六大第五次全国代表会议开幕。
78岁的勃列日涅夫起立。
82岁的苏斯洛夫不起立,因为他是被轮椅推着进来的,人已经站不起来了。
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起立。契尔年科,葛罗米柯,索洛缅采夫,阿利耶夫,戈尔巴乔夫,利加乔夫,格里申,罗曼诺。。。起立。在勃列日涅夫的带领下,苏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团的全体书记唱《国
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二十六大五次会议是一一次普通的全国代表大会,不像整届大会那样有众多的外国党团代表列席。苏共对外宣传鼓动部只是设立了二十六大五次会议的新闻发布厅,由发言人介绍大会的进展情况。
新闻发布厅还是从中国这边学过去的。
如果没有需要再次召集全体党代表召开会议的紧急情况,265就是二十六大的最后次全体会议了。但这次会议又不是一一次普通的中央全会,会上的确有一一些重要的事情要讨论:
是否真的要实施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召开苏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苏联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
《值得骄傲的成果:1984年国民经济取得明显进步》
“1984年,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党的经济战略的正确性。”
“苏联在建设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生产力已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科技革命更加向纵深发展,工厂、联合体甚至整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在1984年,苏联生产了230万辆汽车,比上一年增长5%,而美国汽车产量下降了7%。苏联的钢铁产量增长了4。1%,煤炭产量增长了3。2%,石油产量增长了9。3%,发电量增长了4。4%,粮食总产量增
长了2%。
“为人民群众提供消费商品的能力持续增强。1984年,苏联电视机产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5%,洗衣机产量增长了10%,电冰箱产量增长了11%,所有家用电器的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了11。6%,高于苏
联工业总产值4%的年增幅。
“苏联广大劳动者出色地、以突击的方式工作着,他们把国家的规划看做是与个人血肉相关的事情,不遗余力地充实祖国的经济潜力。他们是苏联最重要的、宝贵的财富。。
电视的专题节目当然是造势。
为哪一方造势,保守派还是改革派?
显然是保守派。
“为什么今年的节目甚至都没有去年的的一些内容了?”
莫斯科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学生看了电视节目之后发出的疑问。
经济研究中心是中财与莫斯科大学联合设立的研究机构及博士、硕土(副博士)深造机构,两年前开张时热度非常高,苏联中央媒体和莫斯科的媒体报道了很多次,但最近却好像有点遇冷的样子。
“物质生产生产年度统计换了几种产品;没有提过去一年工作的不足;没有提企业自主权;没有提生产潜力。多出来的内容有反对懈怠和反对无所事事的举措。”
硕士研究生亚历山大斯克平把电视节目录下来看了两遍,又对比去年和前年的同类节目,得出了自己的调查报告。
斯克平的导师罗佐夫则用句简单的话给自己学生的调查报告做了解读:“这说明格里申书记依旧对一切设在莫斯科的媒体有强大的影响力。
斯克平:“老师,您是说,格里申书记现在反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罗佐夫:“他从来就不赞同经济体制改革,只是现在他必须很用力地反对,否则改革的决议可能会在二十六大五次会议上通过。如果我的预测没错,《共青团真理报》的那个戈卢边科,又要来莫斯科
大学做形势报告讲座了。
斯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