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20日。
《共青团真理报》编辑部。
副总编兼主笔戈卢边科从外面回来,昂首走进编辑部,从公文包里掏出两张纸:“柳德米拉,替我打进计算机。”
“好的戈卢边科同志。”
戈卢边科离开普通编辑的编辑部大厅,敲开了总编加尼切夫的门。
“总编同志,我想做一个很大的专辑,由几篇文章构成的,国际方面的。”
“噢,那就去做好了,戈卢边科,你可以决定国际方面的题材。是哪个国家的?”
戈卢边科:“阿富汗。
这天上午,莫斯科市的另处地方。
普希金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原名苦行广场,因为广场边上建有个“苦行修道院”。1937年,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斯大林把苦行广场改名为普希金广场。
上午9点,普希金广场来了一群年轻人。他们从广场的各个入口现身,似乎是约定好了时间和地点,两百多人在现身之后无例外地都往广场的普希金雕像走。
“去年我们什么都不敢穿出来,今年得大胆一些了。”
“就是,就两秒钟,不明真相的群众还以为我们在做广播操呢。”
“今年我们不但要在服装上彰显出我们自己,还要发声,发声。那几首歌你们都会唱了吗?”
“我会哼哼。。”
。。。走在最前头的、看起来像是这一群人的领袖或者至少是个分队长的人回头,用批评的语气对后面的同伴说道:“你不懂历史,可以崇拜德国,可你不懂音乐,怎么有资格崇拜德国呢?”
“头儿,我们只是崇拜某段时期的德国。”
领头者:“纳粹的音乐也是纳粹最优秀的品质之一!”
。。。。
两百二十名青年都到期了。领头者亚历山大:马赫卡莫夫扫视全场:“开始吧,兄弟们!”
每个人都脱下了外套,露出穿在里面的黑衫。
每件黑衫的袖子上都戴着个极其显眼的"5”字袖标。
亚历山大马赫卡莫夫:“嗨!希特勒!”
“嗨!希特勒!”
“嗨!希特勒!”
“嗨!希特勒!”
亚历山大马赫卡莫夫:“世上朽骨在这场大战前颤抖”
200多名青年齐声合唱:
“世上朽骨在这场大战前颤抖”
“我们已经打碎这恐惧的桎梏”
“这属于我们的伟大胜利”
“血肉成灰,前进不休”
“毁灭归因战斗”
“魔鬼哀吼”
“我们将建新摒旧”
“旧势力,叫嚣如小丑”
“I旧世界,就让他们尽情宣仇”
亚历山大马赫卡莫夫:“今天属于我们,苏联!明天则是全世界!”
这句副歌马赫卡莫夫悄悄改了歌词,把德国换成了苏联,其他基本没改。
“嗨!希特勒!生日快乐!希特勒!”
广场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当然还没挤到接踵摩肩的程度),每个人都在目瞪口呆地看这两百多人在普希金广场整活。
两百多人服装整齐划一,动作整齐划一,年龄也都整齐划一,十八九岁,可能还要年轻一一些。每个人的袖章的那个图案大家都认识。
唱完希特勒青年团的团歌《朽骨在颤抖》,马赫卡莫夫率领两百多入排成三列纵队,绕普希金广场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