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 第172章 乌托邦的二十年之约(第3页)

第172章 乌托邦的二十年之约(第3页)

木卫三远征飞船和运载火箭的设计团队,戴政、程堂明等人在文昌发射指挥中心的楼顶,用肉眼眺望远处冉冉升起的运载火箭航天飞机结合体。

这枚火箭不是他们设计的作品,这只是一次平平无奇的复用运载火箭+复用航天飞机的发射任务。他们设计的作品正在太空中距地290公里高的轨道运行。此次发射只是给远征木卫三的巨型飞船拼完

最后一个拼图一一航天员。

45分钟后,航天员进入远征飞船;4小时后,远征飞船主引擎启动,飞向木星。

经过7年零四个月的航行之后,远征飞船将抵达木星,在已经部署在木星轨道的探测器、通信中继卫星的帮助下调整轨道,成为木卫三的一颗卫星。

木卫三“盖尼米德”,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观测到了它。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其直径甚至大于水星,同时还是太阳系中唯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这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不过,木卫三的表面非常寒冷,平均温度163C,最低温度203C,最高温度121C,看来是没法住人。但是木卫三有大量的水,它是由50%的岩石和50%的水构成的,此外探测器还发现木卫三存在

瓦、硫酸氢盐和多种有机化合物,不排除它在冰壳的内部存在温暖层、甚至存在生命的可能。

程堂明:“钱老给出了探测木卫三的另一个理由,说木星、土星大大小小的卫星当中不乏含水丰富的星体,如果用某种方式牵引这些卫星,使他们脱离木星、土星的引力,砸向火星,有可能将火星改

造成为宜居的星球。

戴政:“对的,钱老2004年,在我们学校讲过这个构想。砸一颗冰星到火星上获得海洋,砸一颗氮星获得大气层,砸一颗甲烷星升。。。但这都是以千年为单位持续不断才能完成的工程。”

程堂明:“千年也未必不可期呀。”

木卫三远征飞船。

航天飞机与远征飞船对接,聂天翔、李荣凯、罗曼诺夫、威廉姆斯四名航天员进入远征飞船生活起居舱,再从生活起居舱进入指令舱。

进入指令舱之前,四人将随身携带的个人物品(大多是纪念和休闲物品,生活必需品早已在飞船上了)放入生活起居舱的储物柜。

聂天翔将几件随身小物品以及父亲的小书包放入储物柜。当储物柜的门关上之后,聂天翔的物品渐渐发出微光,小书包、小饰物什么的在十几秒后变成了半透明的样子。但再过一分钟,各物品的半

透明状态又慢慢消失,恢复成了原来的样子。

飞船的一切都安然无恙,只有储物柜旁边的墙上,检测"飞船静电的仪表显示屏闪了一下黄灯。

1980年2月24日。

火星乌托邦平原南缘。

“100米。50米。“10米。""5米。"3米。“缓冲装置启动。”

天问一号释放的着陆器一点一点地靠近火星大地。在距离火星地面3米高的地方,着陆器的身子突然微微一沉。

着陆器的惯生陀螺立刻感受到了这小小的加速度变化,在0。01秒之内自动发送指令,让反推火箭发动机推力稍稍增大1%。着陆器重又开始匀速下降,在缓冲和反推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四个支撑脚稳

稳地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

解说员:“进入、下降、着陆,天问一号的EDL旅程到此获得了圆满成功。”

“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也迈出了国际合作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的第一步。”

“这个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太空计划由中、美、苏三国启动,并且现在正邀请英法德等国加入协助。”

“今年是80年代的第一年。在1990年之前,也就是八十年代,我们将实现无人飞船软着陆火星、采样并携带火星物质返回地球的工程。在1999年12月31日之前,也就是新千年到来之前,人类的足迹将踏上火星,太阳系中的另一颗行星。

“全人类都在期待着那天的到来。其实不仅是期待,我相信还有许多的少年朋友们,将来会参与到这一伟大的工程当中。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也将是地球文明向宇宙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我们能在二十年内做到吗?

(第六卷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