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中旬等到4月底,4月底西哈努克处理完柬埔寨自己的产业和事务,拎包来北京住下了,中国仍然没有收到柬共的任何回应。成立“柬埔寨民族统一爱国阵线"的计划就此搁浅。要不是柬共前几年和中国的联络就在减少,总理真有点怀疑柬共被朗诺彻底消灭了,或者中央领导机关遇到袭击没了。还好朗诺那边没有发布任何“捷报”,因此中国方面断定,只要不是柬共内闹分家,这个组织应该还是存在着的。只是柬共这种极端隐秘的做事方式,让外界非常难以把握。柬共谢绝了中国要赠送给他们的保密信道卫通通信电台,在金边市和西哈努克港的地下交通站是中国与他们联络的唯一渠道,现在中央既
猜不中他们下一步要干什么,也猜不中他们的领导人在想什么。
而第二和第三个公文包中,对越南战争的记载有,对柬埔寨在战争中的记录却语爲不详。在第二个公文包,《档案》节自中有1999年的世界阵营划分图,柬埔寨不是红色而是中立色。或许一一柬共在秉埔寨最终统一的过程中真没发挥过决定性作用?柬共想“单靠苏联",撇开中国的支援自己搞斗争,这一条可能性中央也想到了。中国与苏联在越南战场上共同支援北越,这是事实,但中国与苏联在方向道路思想上存在分歧,这也是事实。越南可以看做是“双方吵架前已经决定好了共同支援越南”,现在就不反悔了,但别的国家
新出现一个需要援助的组织的时候,苏联和中国各自会怎么想?
如果把自已摆在柬埔寨这样的小国共产党的位置上,或许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他们的领导人殷勤地贴上苏联,请苏联“单帮”。毕竟这个国家离苏联那么远,离中国比较近一一虽然不是直接接壤,但以往汉文化在中南半岛的影响太大了。
在苏联那边,此时并没有对柬共提出的请求做出考虑。这件事在苏联的全球战略中并不重要,柬共在苏联驻点的也不是什么高级领导人,因此柬共的请求甚至都没掌到苏共中央委员会议上讨论苏联此时正在忙于应付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是“新东方政策”,不是“新东方政策”。
1969年,社会民主党在西德上台,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提出了一个新的对东德关系的策略,为区别于以前西德政府的(旧)东方政策,勃兰特把自已的这一套叫新东方政策新东方政策的原则是,在政治和军事上缓和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显然,这是来自北约的统一布置,联邦德国的总理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在政治军事关系缓和之后,勃兰特在1970年提出的第二步建议是:东西德加强沟通。西德先是官方表示,承认民主德国,并且也承认了波兰政府的合法性。然后,勃兰特主动提出想访问民主德国,同时也向民主德国领导人发邀请函,请他到西德访问。东德面对如此主动的勃兰特,内部一阵忙乱。在忙乱过后,东德回应:我们的领导人访问西德就暂缓了,至于勃兰特总理你要来东德访问,那。。。。就来吧。1970年4月8日,勃兰特的专机越过东西德边界,抵达埃尔福特,与东德总理维利斯托夫握手,东西德领导人首次见面。勃兰特是总理,所以东德那边抓住名字称谓做文章去见他的不是昂纳克,而是东德的总理、二号领导人。不过勃兰特并不在意。此次出访,勃兰特的飞机在埃尔福特落地之后他就感觉自己要赢了。从机场到埃尔福特市中心的公路,马路两边是站得整整齐齐的面无表情的东德市民,在指挥员的协调下喊着一致的口号。但在车队进入市中心之后,数量比刚才多几倍的、乱糟糟的市民在向他挥“勃兰特总理您好!”“向西德的弟兄们问好!”“向联邦德国致意!”“一个德国,一个德国!这些市民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热情洋溢地把广场站满,在勃兰特下榻的酒店,市民在外面也围了一圈。东德和苏联千算万算,没想到德国市民的自发行动举起了白旗。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第一招赢了。
手!
“昂纳克主席因为有重要的理论性的会议要在莫斯科召开,因此不能前来会面,请您谅解。”东德总理维利斯托夫说了句客套的话。
勃兰特假装不戳穿斯托夫的话,回答道:“这我表示理解。”维利斯托夫:“莫斯科对于社会主义阵营而言,是一个系统的核心,但是这个系统并不是控制一切,比如民主德国,我们是具有独立的主权和完全的政府管理体制,只是我们与苏联同属社会主义阵
营,有时候需要去莫斯科出席一个两个会议,仅此而已。
勃兰特:“总理先生,我们社会民主党内部也在进行这方面的讨论和研讨,我们研讨的结果认为,当前的社会主义阵营是一个双核心的架构。”斯托夫:“嗯。”勃兰特:“民主德国与中国的贸易还非常繁荣吧?”斯托夫:“的确。作为总理,我在这里可以很明确地说,是的。”勃兰特:“总理先生,现在是非正式会唔,因此我也以非正式的姿态对您提个小建议。民主德国与中国可以不仅限于经贸关系上的密切,你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斯托夫尬笑了两声。勃兰特的这番话他可没法直接回答。勃兰特:“我说到双核心,您就完全明自不再细问了,看来您心里知道什么是双核心。我再告诉您一些我手头的工作:中国不仅与民主德国保持着频繁的经贸联系,中国人也与联邦德国有深切的经济
和科技合作。你们的双核心,其中一个核是封闭的,而另一个核是开放的。
斯托夫:“如果与中国的关系在经贸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您指的是像中国一样革新自己的经济体制吗?”勃兰特:“对此我并不太确定,捷克斯洛伐克那样的事件还会不会发生第二次。但我认为,在1968年的8月事件之后,苏联恐怕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对外军事行动持方分谨慎的态度,他们会更倾
向于采用非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斯托夫:“这个话题恐怕要等昂纳克主席回到德国才能谈了。”
“斯托夫总理先生。”在私下会谈即将结束时,勃兰特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中国提出的新欧亚大陆桥计划,您听说过吗?”斯托夫:“嗯。知道。从中国的连云港出发,沿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北疆铁路进入苏联,在苏联境内经过中亚地区、俄罗斯、白俄罗斯或乌克兰,抵达欧洲。”勃兰特:“欧亚大陆本来就已存在一条铁路构成的大陆桥,那就是西伯利亚天铁路。中国的这个计划算是第二欧亚大陆桥。但区别在于,“第一欧亚大陆桥几乎只从苏联经过,而第二欧亚天陆桥有可
能串起来更多欧洲国家。”
斯托夫:“我似乎看过中国人的规划,他们似乎想把第二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设在鹿特丹。”勃兰特:“这是很自然的。如果两年前对这个看得还不够清楚,但现在大家基本都一致认为,中国主导的第二欧亚大陆桥必然不会从苏联地方触海,荷兰是最有可能的选择。如果第二欧亚天陆桥从荷
兰接触海洋,那么你们民主德国,还有我们联邦德国,应当都会被这条铁路串起来。
斯托夫:“勃兰特总理,您看到了中国的欧亚大陆桥全规划图?”勃兰特:“不,没有。联邦德国的南北纵深很大,我们并不担心第二欧亚大陆桥不经过联邦德国,这是绕不过的。。我担心的是东德被绕过了。”斯托夫:“这条大陆桥从苏联继续向西延伸,北线是经白俄罗斯、华沙、柏林也就是民主德国、联邦德国、抵达荷兰。如果走南线,那就是经基辅、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德国、荷兰。噢,这可有点不
妙。
勃兰特一提醒,斯托夫就想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现在在中国那边可能有特殊的地位。因为捷克斯洛伐克自已启动过一场改革,这场改革得到了中国相当多的帮助和参谋,但最后被苏联掐断了,这件事中国到现在还念念不忘。那么,欧亚大陆桥的线路选择,中国选了南线怎么办?西德倒是没事,东德可就被绕过去了。勃兰特:“我觉得,昂纳克主席先生应当抽个时间去一趟中国访问了,您觉得呢?”
勃兰特访问东德,既显示了自己以及自己所代表的西德在东德民间的影响力,也从外交上得到了不少东西。首先是东德接受了西德的建议:双方在合适的时间,一起加入联合国。此时东西德都还不是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南北朝鲜也一样。至于加入的时间,勃兰特建议是在慕尼黑奥运会之前把这事儿给办勃兰特的第二件事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东德关系基础条约》,不过这次带到东德的只是草案。如果这个条约签署,东西德边境的军事对峙形势可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只不过这份条约东西德达成了一致不算数,得苏联也点头才行。现在联邦德国的GDP世界第四,远远超过英国和法国,甚至还压了第五名中国一点点。联邦德国这几年还在双方关系未定的前提下就对东德掏钱援助,各种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以及让东德释放政
了。
治犯支付的押金,每年要拿出几千万美元,因此勃兰特在埃尔福特说话确实有这个底气。
其实勃兰特在东德收到这么热烈的欢迎,也与联邦德国数年来一直支援东德有很大关系。西德的新东方政策还会一直持续下去,做通了东德的工作之后勃兰特还会继续做波兰的工作。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1970年4月13日,阿波罗13号飞船发射日。第三艘登月飞船发射时,正如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自嘲时所说,关注度又往下跳水了。阿波罗13号发射时,北美的平均收视率比阿波罗12号还低11个百分点。登月嘛,不就是发个大火箭,然后路上跑三四天而已吗,不新鲜了。直到两天之后。。此时的阿波罗13号已与土星5号运载火箭脱离,奔月火箭也已完成了第一阶段启动,飞船加速到了第二宇宙速度并瞄准了月球,接下来用大约3天的时间,阿波罗13号就可进入绕月轨道了。“!”4月15日,飞船上的三名宇航员同时听到了一声沉闷的爆炸。与此同时,飞船的电力供应发生大波动,飞船的姿态控制系统根据惯性陀螺仪的读书自动激活过来,来推进器点火纠正航线。还纠正个啥,出大事儿了!这一声爆炸让阿波罗12号在航渡中段这个无聊时间段的收视率一下飙升到了发射瞬间收视率的两倍半。吓傻了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工作人员一阵忙乱,通过飞船仪器读书以及宇航员的口头报告,休斯顿分析出了大致的事故原因:指令舱的一个氧气管爆炸了。虽然没有导致全飞船炸毁,但这意味着飞船上的氧气储量不够了。阿波罗13号上的宇航员迅速想办法,这时候地上的备用航天员三人组因为最熟悉飞船结构,提出了有效建议
飞船上的宇航员从指令舱进入登月舱,登月飞船那里还有一些氧气储备!只不过,把登月舱的氧气储备用掉了,阿波罗13就没法登月了,它应该是飞出去38万公里,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再兜回来,等于做了一次绕月飞行返回地球。不过这样也不错了,至少宇航员没有性命之忧。四天之后,在全世界的关注的目光中,阿波罗13号歪歪倒倒、勉强回到了地球附近,用光了氧气的登月飞船扔掉,准备落回地球。“我们这艘发生过一次爆炸、轻度损坏的飞船能安全穿越大气层着陆吗?”地面最后一次问宇航员,这事儿到底有没有100%的把握。“没有100%的把握。我想,成功率最多只有90%,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飞船指令长吉姆洛弗尔如实回答:“如果可能,我更愿意先转移到中国的空间站,然后让载人飞船把我们接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