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 第12章 有好的也有坏的(第1页)

第12章 有好的也有坏的(第1页)

《1968年度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数据相继公布》“1969年,美国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第一层核验之后统计数据为1。02万亿,继续居于世界头名。而且,美国与世界第二名有6000亿美元以上的差距。”“第二名苏联自报年度GDP为3840亿美元,与1967年几乎没有增长。分析家认为,苏联要么是柯西金改革带来的经济刺激效应已经逐渐消失,要么是其国内对GDP的统计非常粗放和随意。无论哪一

种猜想,其实对于苏联都不算是好事。

“第3、4、5名是三个超速发展的经济体:日本、联邦德国、中国(不含港台)。”“这三个国家的家GDP排名相对位置与1968年相同。另一个相同的地方是:三个国家的年增长率都在16%以上。”“日本从1486亿美元增长到1745亿美元,年增长率17。4%。联邦德国从1440亿美元增长到1686亿美元,年增长率17。1%。中国从1410亿美元增长到1667亿美元,年增长率18。2%。"“日、德、中三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第6、7名的法国和英国,在几年前尚与三国并驾齐驱的英法现在已与中国相差了近300亿美元,在可预见的未来已无可能超过中国。"“与此同时,我们或许还应关注其他几个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经济体:韩国、中华民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它们的经济增长率甚至不亚于日、德、中三国。当然,由于这4个经济体的规模较

小,在某一年度发生阶跃式的增长是很正常的。

虽然在世界经济体中的排名没有发生变化,不过现在中国也算是跨入了人均GDP200美元的俱乐部。1667亿美元,简单粗暴地说就是,现在苏联的GDP大约是美国的40%不到,中国相当于苏联的40%略强,中国的GDP等于美国的16%。至于今后的走向,现在国际上的经济分析机构一致认为,德国迟早会退出“三驾快车”的行列,日本和中国会一骑绝尘往前冲。原因没那么复杂:这两国的货币很可能要升值。日本就不用说了,美国早就发现日本依靠低值货币大肆扩大出口,吞吃市场太多已经到了美国都有点警惕的地步。

中国和日本情况类似。在关贸总协定的回合会议上,美国第二次提出中国人民币被低估,应当升值到合适的汇率,否则应对中国征收特别关税。美国提出的这个主张还得到了不少国家的赞同。中国提出的反对意见是中国的汇率是有切实的商品比价作为基准点的。美国反对中国的反对意见,说中国把小麦价格作为基准点是不对的,中国的农业生产由于人多地少、机械化程度差等因素,粮食生产的成本天然就高,拿粮食价格作为基准点并不合适,尤其中国还

是拿售价0。450。55元一斤的"议价粮"作为价格基准点。

美国认为,如果以工业品价格作为基准点,那么人民币合适的汇率是3人民币兑换1美元。即使采用工农产品混合基准价格衡量,那也应该是4:1,而不是现在的5人民币兑换1美元现在总的情况就是,日本和中国都在拖,看看谁先拖不下去了升值货币。一旦中国和日本的货币升值,那肯定会是大幅度升值一一这不就一瞬间把德国超了么。。。“1969年,世界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8500亿美元。”“中国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770亿美元。还不到世界的10%。”“这个数字低吗?低,但也不低。”中央的1970年经济工作会议,陈法在短短几分钟的讲话里,说了十几次“资本”。不知道列宁和斯大林的棺材板动了没有陈:“首先一个数据呢,我们1969年的GDP是1667亿美元,占世界的5%左右。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了世界的8%左右。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积累率,比较其他国家,还是处在比较高的水“我们八亿人劳动一年所创造的财富,有的是穿衣吃饭用掉了的,这部分没有形成固定资本。有的财富是大楼、工厂、机器、公路、铁路,这些是长效存在的东西,而且是生产资料,这就是固定资

平。本。

“比率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消费还是被稍稍往下压低了。”“当然,现在我们这个压低的幅度,比起前几年来说,已经是天大降低了。”卓炯:“日本最近在盘点他们过去的十年,其中他们夸耀得最多的一项成就是,他们实现了1960年提出的十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实我们虽然没有夸耀,但在过去十年,实际上也达到了国民收入的倍增。所以,在积累和消费的平衡方面,我们还是落在了正常区间内的。”

顾准:“日本在过去10年,工人的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很大,差不多是1960年的260%,扣除通货膨胀指数,实际的工资增长是184%,四舍五入确实也算是倍增了。我们呢,过去十年工人平均工资涨幅是75%,1。75倍。但是,过去十年我们城市的就业人数增长了80%,1960年的1。8倍。如果按工资总额计算,1969年全国工人的工资总额是1960年的2。55倍。

陈法:“过去十年工人平均工资的增长效果很好,在七十年代,我们还得翻倍地往上涨。”

涨工资当然对工人来说是绝对的快落国企的基准工资提升了,绩效工资的帽子也随着上升了。在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各地也硬顶着把法定最低工资从20元涨到25元再涨到现在的35元。涨工资消费能力增加,消费能力增加意味着有更多的钱从城市流动到农村,到农民手里一一能卖出去更多的农产品了。如果农产品没有那么多,就会一一会涨价。但不是所有农产品一齐涨价。某类农产品涨价会刺激农村生产出更多的此类产品,到价格回落的时候,总产值还是上去了。除了农产品之外,还有轻工业产品,但这也最终会落到农民或者说农民工手里。国家连续上调工资的另一个底气,是来自农产品进口额连年高速增长。工人增加的工资终究还是有一个固定的比例会用在吃喝,以前担心国内的农业产能增长有上限,因而工资总额的增加也不得不

设一个上限,现在这个上限可以再上调一点。

在打通了货币和商品流动的通道之后,涨工资就成了农民和工人都受益的事。这时候人们发现,19561966年为了全民解决温饱而做的建设,其实本身就为这10年的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解决温饱,道路交通建设完善了,几乎所有的农村都纳入了商业贸易体系之内。农民先是习惯了通过公路网从外面买化肥而不是靠天吃饭、从外面买衣服而不是自家织布,现在又习惯了把自己

的猪和菜卖到城里去。

为了解决温饱,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提上来了,于是,现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实施起来就没那么难了不过这一切的基础还是一一国企或民企真的能给工人发的起这些工资。工资的增长是在保证企业的利润、留够产业发展技术升级的资金之后才增长的,不是吃光喝光,更不是当裤子发奖金。

1969年的世界,有的国家经济好,但也有的国家经济坏。两个印度一一印度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就是两个坏掉了的国家。

这俩国家还都是人口大国。印度现在的问题是一一它和历史中不同,1969年的印度在外交和经济上还是稍稍偏向于苏联的局面,并没有抱上美国大腿。其实,因为1968年8月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现在印度也有点忌惮苏联了。但怎么说呢,一来外交有惯性,二来印度又不是捷克斯洛伐克,不用担心苏军会来推了新德里;而且吃苏联白给的援助也

还挺爽,所以印度一直就没有坚定自已骑墙派的决心。

毕竟向英美法这些老牌殖民帝国举起白旗,不太符合现在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所以,到1969年,印度的经济出问题了。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自已效率都是越来越低下,让佛系散漫的印度人执行计划经济,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乐。(印度国有经济比例最高的时期,国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7%)印度尼西亚则和印度不太一样,印尼是属于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弊端给完全暴露了。印尼经济危机的爆雷是从1969年10月雅加达的银行破产潮开始的。10月、11月两个月,银行破产潮导致印尼大约有1100万储户的钱取不出来(其实基本上等于是丢了),继而导致大批小工厂小企

业破产。至1970年1月1日,印尼的失业率从之前的3增加到21%。

银行破产潮当中,在印尼的外资银行有境外靠山所以抗住了风暴。但在11月,看天批印尼中小银行破产,这些外资银行出手了,用抄底价格收购银行,并且一一这些外资银行表示不会偿付那些储户已损失的存款。

大概在12月底,雅加达市民就时不时在街头散步游行,抗议外国银行吸血。就在这印尼全国经济哀鸿遍野的时候,中国罕见地对这个南洋穆斯林国家表示了关注。1月25日,“广东"号巡洋舰率1艘驱逐舰、1艘补给舰的远航编队,从广州出发,穿过南海,在美军2艘军舰的尾随监视中抵达雅加达访问。中国并不是对印尼搞什么武力恐吓,至少现在不是。只是中国在密切关注印尼的形势,在合适的时候,中国也不介意稍微影响一下其国内民众和政治团体心态的变化。因此,与"广东"号友好访问相对应的,是中国外经贸部的代表团抵达雅加达,与印尼签署了5笔总值4500万美元的经济合同。4500方美元大约是现在印尼国库外汇储备量的9倍。(。。)从印尼购买的铁矿,从每年200万吨直接翻到600万吨之前规划了很久的印尼铜矿,中国决心要扩天开发了。炼铜不是只有铜矿就能炼的,生产铜要用水(耗水大户)、要有电,此外最好还在印尼就地生产炼铜所必须的一些化工原料。

中国投资在铜矿附近盖发电厂。为了给发电厂供煤,还投资了一个煤矿。为了把煤从煤矿运到发电厂,还修了35公里的铁路。化工原料方面,也用差不多的套路盖工厂。这一系列的合同除了给印尼至关重要的美元收入之外,还直接创造了4方人的就业,此外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还有6~8方个,这对现在风雨飘摇、失业率高到天际的印尼,是一剂非常强的“经济稳定

药”。

北京。“外贸部的代表团刚刚抵达雅加达,不过呢,外贸部归外贸部,总参归总参。外贸部根据中央的指示做事情,我们也是根据中央一一中央军委的指示做事情。”陈士架召开一个小会议。总参谋部这几关抽调人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推演工作小组。陈士渠:“你们的工作是,推演这样的情况:当印度尼西亚因种种原因,发生国内骚乱、暴乱、军人政变、街头革命,继而引发针对华人华侨的种族仇杀的时候,中国所应采取的最优应对方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