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搓饭去了,今天二更还是会有,不过可能得零点以后)“接下来50年我们走的路没有任何问题。中国很好,世界也很好。”“于是,主席提出的那个疑问,现在就愈来愈重要了:他,或者它,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蒋筑英的两部手机一千多本电子书大部分是理工书籍,没有一本专门的编年历史书一一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从中梳理出后50年的发展脉络的。比如书库里面收的一本《技术,在对抗中进步》,作者是个南非出生、先居住在美国后来移民中国的工程师,他在书里面把冷战以来的大国发展梳理了一遍,写得还挺详细,整整一大章就是不知
道这里面的历史描述描有没有掺入作者自己的主观看法。
此外,5个版本的《工业流水线组建原则》说的是工业即使的发展,但从中也能挑选出历史发展的信息。这个世界在70年代被称为"美国收缩",80年代"苏联收缩",1988年,冷战正式成为历史名词。1974年,美国终于从越战泥潭中抽出身来时,惊恐地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变了样。中国以各种方式巧立名目巧取豪夺,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扎稳了脚跟。而一旦在体系中立足,中国就成为一部极其恐怖
的吞噬世界市场份额的机器。
美国的这一失误导致的“战略后手"让他一步慢步步慢,再也未能追赶回到原来的位置。1978年,关贸总协定缔约国拟将自已升级为"世界贸易组织",展开多边谈判时,中国与美国竟然隐隐有平起平坐之意。
当1986年,经过8年的车轮战谈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情况比1978年更糟糕了,世界贸易一哥竟然成了中国。苏联则逐渐在经济上失去了对东欧卫星国的主导权。一开始苏联是十分高兴的,是中国在资助东欧5国的经济,这让苏联能少花输血的钱,而且中国也在后面支撑苏联的经济。可是,中国明面上说的只搞经济合作,不掺和东欧卫星国政治,最后诞生的却是国际人民币一一在社会主义阵营通行的国际货币。1986年5月1日,莫斯科街头人头动,红场上,十余万苏联市民聚集高歌,喊着口号。在街头和广场维持秩序的苏联士兵不知所措,最后经过艰苦的拉锯战,市民登上了坦克,士兵和平民一起歌唱
新纪元到来。
这没什么难为情的,一面红旗落地,一面红旗升起。在整个事件中最受伤的是苏联俄罗斯的音乐家。自18世纪以来辉煌璀璨,孕育了无数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的俄罗斯,在这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莫斯科街头的群众唱的是《一无所有》、《红旗下的蛋》。1995年,拖延已久的巨型工程一一载人火星登陆成功。1996年,东欧和西欧两个经济联盟合并,国际人民币成为新欧元的基础之一。2023年的中国拥有占世界20%的人口、40%的制造业、36%的GDP。英国和法国正式放弃核武器,中、美、俄所保留的核弹头由国际军用原子能委员会统一管理,已在事实上杜绝了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这样的世界,是蒋筑英最先发现存在问题的这个世界的电子半导体技术发展速度竟然和前两个时间线差不多。要知道在第二个时间线,欧洲炸了四位数的核武器,此后全世界的发展停滞10年,在原地舔伤口。钱学森:“现在仍然无法从现有的理论体系推导出会发生这种宏观物质穿越时空的现象。如果抛开现在的物理体系,用科幻的语言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时空缝隙。但鉴于这三次穿越事件的发生,我们
认为,这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人为。。是智慧文明有意为止的现象。
李强:“如果是宇宙中自然产生了时空缝隙,那会有一紫稀奇古怪的东西掉到了稀奇古怪的地方,99。99%的可能性缝隙是在范茫太空中,能落到地球大气层范围内就已经是奇迹了。而这些个公文包,穿越时空后出现在地球,出现在北京或者上海,出现在能够识别它的价值的人手里。这无法以自然现象的巧合来解释。
主席:“前两个公文包,我们以为这是给了我们一个修正发展方向的机会,避免某些不好的事情。现在看来,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可还是有公文包。这就只能用蒋筑英的猜想来解释了。”蒋筑英:“如果假设这是某个智慧文明传递的物质,那么这个智慧文明,我个人的猜想,它可能在意的是世界科技水平发展的速度。”钱学森:“虽然我们对此几乎还是一无所知,但这个猜想能自圆其说。”李强:“我们。应该,不,要往科技领域投入更大的资源吗?尤其是基础科学领域。”钱学森:“基础科学和基础理论这方面不是光靠投入就一定能获得突破的。或许我们应该早点儿把公文包里所描述的科技都变成现实,让这个世界早日进入2023年的科技水平,然后,接下来的事,让
后人去探索吧。
李强:“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就我们国内而言,其实最尖端的领域,科技发展已经领先了5到7年了。”钱学森:“要不,我们再继续努力,再多领先一点?来个领先20年,2002年我们就把它全都落实了,给我们的后人多争取20年的时间,去探索未知。”李强:“同志们,我刚想到了另一种情况。我们按照蒋筑英的假设继续推理下去,因为世界科技水平发展速度一直没有突破某个限值,因此某智慧文明不满意,一次又一次地传送物质到这个宇宙。如
果我们足够努力,突破了那个阅值,智慧文明满意了,然后它或者他就不再给我们递公文包了,怎么办?”
钱学森:“。。蒋筑英:“。。。主席:“那我们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无论有没有公文包,我们都会继续奋斗、继续进步,我们不都是有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嘛?我是这样想的,我相信我们的后人也会这样想。”李强:“既然这样,我们就大胆一点,步子再迈大一点。但是,从哪里开始呢?”钱学森:“其实我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设想,但可能还需要完善。”李强、蒋筑英:“说出来大家参谋参谋。”钱学森:“这个嘛,要先从一些小事做起。主席,教育部是不是在前几年就做出了‘高等教育扩容的计划?”“今年大学本科和专科的录取数据已经统计完毕,其实一个月前这些高中生都已经到大学报道了。”“1969年我们的大学一共录取了30。4万名学生,1951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是2107万人,如果只按适龄对应计算,中国的高等教育最新普及率大约1。5%。”“去年,1968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录取人数是28。5万人,1950年的出生人口总数2023万人,1。4%。”“作为对比,1968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已经超过了40%。苏联在25%到30%之间,因为苏联在做高校调整工程,数字波动可能比较大。”(真实历史的高等教育录取人数,1965年为16。4万人,1977年27万人,1978年40万人)教育部部长何伟向总理做汇报。高等教育的差距总理之前是知道的,而且也知道教育部从1965年起就在呼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总理:“在去年,教育部递交了第二版的高等教育扩招计划,呼吁在十年后也就是1978年的时候,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高等教育,还真是个长期工程啊。”何伟:“第二版的计划已经把重点放在扩招上而不是扩校了。扩校可太难了,,一所大学不是那么容易建立起来的,一块荒地,修路修校舍,教学楼,实验室,理工类大学的实验室不是一般的难搞;没
个几年根本建不起来。而在组建一所大学的所有工作里面,盖房子还远不是最难搞的工作。所以,
“所以,教育部现在认为,应先通过扩容的方式,对现有的高等院校做适当的投资改造,升级它容纳学生的能力,能多招几个学生算几个,为国家多培养一点大学生。”
这就是扩招。学校就那么多,我们多盖点宿舍,教室实验室就挤一挤,凑合着先。”总理:“何部长,1966年你们高等教育的扩大方案,我看计划比这个1968年版更宏大一些。稍等一下,我把66年版的找出来。”总理从身边的文件柜里抽出了1966年版的教育部《高等教育扩充计划》。何伟:“1966年的方案里面,我们做的计划是新建30所本科、80所专科高校,全国重点大学扩充5到10所,也就是扩建与扩招相结合的。"总理:“扩建与扩招相结合,目标是到1978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6%。68年的方案,新建本科高校数量减少到了10座,但入学率仍然要达到5%,看来,68年方案的核心就是多挤人呢。”何伟:“是有点儿。。但是,现在全国各行各业,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学生的稀缺程度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要不然我们教育部也不会受到这么大的压力。”
到1968年,全国共有高等院校485所,其中专科院校310所,本科院校175所。175所本科院校中,属于"国家重点高校"的有36所,其他的算是非重点本科院校,也就是"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在考生和家长那里,有时候也称之为一类本科和二类本科。
485所高等院校共有在读学生90万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9。5万人。不管这些高校的质量如何,每年出生的人口里面只有百分之1点几的比例是大学生,这就让全社会都缺大学生。在现在的民营企业里面尤其难招到大学生。为了能逛一两个大学生过来,民企采用了各种办法,比如开出了比在国企高1。5到2倍的工资,比如和大学生签的都是长期合同一一至少5年一签,10年也多
得很。
即便这样,民企里面大学生还是珍稀动物,民企老板现在是找到了一个专科生,回头都能跟同行人士吹上三个月。“新建高校是要新建的,但是,扩招也不应该是简单的扩充招生数量。”“现在全国的485所本专科院校,在校生只有90万人,平均每所学校1800多名学生,这种院校的规模太小了。”“院校的规模当然也不是无限增长的好,但是,适当地增加一所大学的规模,有助于更有效率地使用教学硬件、使用教师资源、使用教工和行政资源。”“毕竟两所在校生三千人的学校,和一所在校生六千人的学校,后者只需要一个校长和一套领导班子。”总理审阅两个版本的教育部扩招计划。现在决定把两个版本的计划综合起来,既加大对高校的总投入,也真的在扩招。“因此,在扩招方面,我们是要扩招的,但是,在多招生的同时,学校的设施是真的要扩充的。”
何伟:“如果这样那就最好了。总理,是。。中央决定对教育的投资进一步加大了吗?总理:“有这个打算。除了直接投往教育部的资金要增加,今后国家还会有一系列的改革。原先隶属于工业部门和科技部门的高校,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转换隶属关系。因为工业部门本身也迎来一轮比
较彻底的政府机构改革,你可能会猜得到,天部制就要彻底实施了。到那时候,你这个教育部下属的高校数量可能会增加不少。至少也会是教育部、工业部门联合领导。
何伟:“这样下来,教育部的职责就更重了,工作量也更大了。。总理:“我们在建国20周年的时候,基本完成了覆盖全国的9年制义务教育,但初等教育进步了,高等教育也一样要跟上。国家的发展上限,最终还是取决于教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