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 第49章 为什么民国没有一流的杰出人才(第1页)

第49章 为什么民国没有一流的杰出人才(第1页)

“钱总,这是新发动机地面测试失败的场景。”钱学森、任新民、龙乐豪在航关城的放映室观看火箭发动机测试场带回来的纪录片。画面正中就是测试火箭发动机的测试台一一看上去像一栋建筑在半山坡的、窗户没有玻璃的5层住宅楼,但其实它是个由钢筋混凝土梁、柱、斜肋构成的整体框架,超级结实。火箭发动机点火,建筑下方喷涂出烈火和浓烟,把整个山谷弄得闪闪发光、烟雾弥漫。然后。。电影画面一束强光闪过,火箭发动机爆炸了。钱学森:“停一下。”任新民把胶片倒回去30秒,再放了一次火箭发动机爆炸的瞬间。钱学森依稀看见强光闪起之前,火箭发动机侧面似乎喷射出了一束小火星,然后才是爆炸,然后冲击波抵达摄影机所在的位置,画面

明显抖动了一下,然后四个六米多高的灭火喷头升了起来。

任新民:“这一束火星看起来是给发动机供应燃料的煤油管路破裂了,但煤油管路为什么破裂,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在初步调查的结果认为是动力涡轮机的燃烧异常,导致涡轮发生震颤,震颤传导到管路,煤油管路撑不住先破裂了。

龙乐豪:“因为事先就预料到全流量循环对泵系的力学要求很高,我们加强了动力涡轮机,但没想到涡轮没有崩溃,涡轮的震颤却引起了发动机崩溃。”钱学森低头看新发动机的技术资料。"YF16发动机"燃烧类型:煤油液氧结构:单泵单喷、全流量分级燃烧燃烧室压强:20MPa推力:230吨

海平面比冲:306秒推重比:146钱学森:“这个技术跨度很大的发动机。我们现在通过测试的两款液氧煤油发动机,海平面比冲是296和301秒,苏联的NK15是297秒,而这个达到了306秒,还那么大的推重比,。。。技术跨度主要在

全流量分级燃烧,是你的主意吧,小龙?

龙乐豪:“是,用这种设计比较有利于增加比冲,它的燃烧室可以更小,小的燃烧室就可以用同样的材料达到较大的压强。”钱学森:“还有一个优点,这样的发动机寿命会比较长。它的涡轮机流量大,所以工作温度相对就比较低,不过,材料就是个大问题了。”龙乐豪:“因为这个不得不加强氧气预燃室,嗯,临时修改的。所以,它的推重比现在不是146了,是141。”钱学森翻到下一页,这是还没开始只作试验样机的YF17,也是龙乐豪小组鼓捣出来的。“燃烧类型:甲烷液氧”龙乐豪:“哎,液氧煤油的YF16炸了,YF17看来是遥遥无期了。”钱学森:“我怎么觉得你把这两个发动机的试验顺序搞反了。”龙乐豪、任新民:“啊?”钱学森:“表面看起来液氧煤油好像技术跨度低二点,因为我们现在就有液氧煤油机了嘛。但实际上,这种全流量分级燃烧,一个泵过煤油,一个泵过液氧,液氧是低温的,可以顺带着冷却泵系,煤

油是常温的。。。。所以我看见你们这个煤油泵比液氧泵要大一号。其实如果是甲烷液氧发动机,甲烷泵就差不多和液氧泵一样小。”

钱学森启发了发一下龙乐豪,但三人合计了现在做试验的发动机的技术状况,似乎材料问题还是主要问题,这个槛过不去的话,YF16和YF17可能通不了关。不过钱学森还是鼓励和表扬了龙乐豪,说炸个发动机不算啥,这个点子很好。各种点子和想法总要做实际验证,做实际验证就有炸的可能。龙乐豪你今年才28岁,我二十多岁的时候也在加州各种炸

发动机。

材料。。。。钢铁?其他合金?复合材料?这就交给航天城里的材料团队吧。现在钱学森下面的各种团队已经在北京东郊占据了好大一块地区,外人称“航天城”。钱学森对这些团队基本上是满意的,这十几年时间打造的队伍思维之活跃,基础之扎实,覆盖领域之广,让钱学森想起了当年在加州的六人小组,以及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场景。

钱学森觉得这支队伍“基本满意”,但在外边,是说外边的工业和国防科研单位眼里,航天城里可都是一群"妖魔鬼怪"。用天才来形容这里面的研究人员已经太保守了,只能用妖魔鬼怪来形容了。比如刚才说的材料问题吧,钢铁合金、其他金属合金,其实外边也有钢铁研究院、有色金属研究院。可航天城里的材料研究团队几乎每次都是新技术突破的发起方。也就是由航天工业率先提出一个要求,航天城里的材料团队就把路线趟出来,之后才是交给钢院或者色院,错了,有色院,有色金属研究院,去做工程上的实现。而且在最后达到目标的时候会发现,航天材料团队指出的方向总是最优的。可别说钢铁研究院、有色金属研究院能力不行,这两个研究院都是五十年代初期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建,但到六十年代就都和苏联原单位并驾齐驱了。在一些国内有强烈需求的领域,比如航空、特种建筑材料,钢院拿出的产品是相当先进的,这也是成都和沈阳两个航空联合体都陆续搞出了不错的发动机的主要原因。接下来被航天城破大防的行业是一个让人料想不到的行业一一医学。

“啊!啊啊啊啊!"“你们的航天医学中心,是不是把所有的医学天才全搜刮过去了?”“疏水性高分子聚合物膜!NHLBI的麦考恩说这东西五年之内都不可能有人做出来的,我们研究了很久也解决不了,居然被你们航天医学中心弄出来了!”心肺内科专家、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翁心植来到航天城,看到了航天医学中心团队试制的C02和02的通透比达到20:1的聚合物薄膜,终于相信医学中心发表的论文没有造假。然后翁心植就破防了。用一台体外机械代替肺过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加入氧气,挽救肺功能完全丧失的伤员或危重病人,是医学界长久以来的梦想。1964年,布拉姆森做出了一种硅橡胶膜氧合器,C02和02的通透比能有6:1左右,效果不算太好。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的麦考恩在60年代提出,真正能用的氧合器应该由疏水性高分

子聚合物膜构成。

麦考恩自已的团队在1965年进行了尝试,没能把这种高分子薄膜做出来。但是麦考恩知道了设计和制造这种薄膜的难度,所以他估计得到70年代初期才能解决。翁心植的研究所也有人在研究这种高分子聚合物膜,但是进展缓慢,并没有超出麦考恩的预计进度表。航天这边,因为前几年国家决定上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医学肯定也必须有,这是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配套项目。由于各医院和医疗机构以前没有航天医学方向的研究,航天城就自组了一个团队。

现在这个航关部门下属的医学研究团队把正经的医学研究所给吓着了。“翁老弟,别激动,别激动,”钱学森说,“航关员在太空中,身体的状况首先取决于心肺功能的状况,所以航关医学中心在心肺功能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为了扩展研究视野,也琢

磨了一下现在该领域的前沿研究,肺功能和氧合器,这是很正常的。

翁心植:“所以他们只是顺便琢磨了一下氧合器,就把这一领域中国的研究提升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钱学森:。。.(微笑、点头)翁心植又要以头撞墙,钱学森一把拽住。钱学森:“航天医学中心的人员组成嘛,成立时要走了306医院的张副主任和他的助手,他俩到位以后从北医招了三个应届生,一共五个人,到现在也还是这五个人。北医的那三个学生,一个博士两

个硕士,嗯,成绩是比较靠前,都在前10名吧,最高的毕业绩点第三名,你看,我们也没有把第一第二名给划拉进来。

翁心植:“我要好好考察一下你们航天医学中心了,肯定有一些秘密决窍。”钱学森:“航天医学中心采购的研究设备、仪器也是通过医疗系统采购的,的确是国内最好的,但国内其他医院研究所也有和我们一样好的设备。”翁心植:“不,是科研管理和人员调配方面,你们肯定有秘密诀窍。”此后的一个星期时间,翁心植每关都到航关城考察航关医学中心,老钱让他随便进医学中心的实验室,和他们一起工作,甚至还对翁心植开放了好几个相关或半相关的航关研究团队的办公室。翁心植考察学习七天,一个新笔记本写完了一半,说回去要好好琢磨,给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研究部门做一个全面改革。钱学森不是学医的,这翁心植可以肯定。钱学森对航天医学中心是绝对的"放养”,没亲身指导工作也没面授机宜,这也可以肯定。(因为平板里的《档案》视频确实没有做这方面的专题节目)于是,翁心植经过科学滴、密滴推理,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钱学森手下做事,智商自动+20”

“一流的杰出人才,是建设国家科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也是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基础。”

“挑选出好苗子,培养他们成才,这是我们教育系统的基本职责。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民国没有培养出一流的杰出人才,或即使培养出来了,也大多是在国外才能发挥作用?“现在我们回头看,不由得惊于民国时期的人才如此凋零,如此缺乏。几十年才稀稀落落出了几个人。你看看现在,多少新中国培养的中青年工程师和科学家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这绝不是中国人笨,中国人是足够聪明的,是那时候的教育不好。”“中国有七亿人口,那么多的娃子,里面不但有人才、天才,而且还绝对不少。但你得让全体国民都有上学的机会啊,就算是天才,可家里供不起他上学,或者周围百里都没一所西式学校,那天才也

被埋没了。

这是在《人民日报》第四版,楚图南发表的一篇随笔。作为人大代表和云南太学教授,楚图南了解到国内工农各个行业的现状,了解到了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和成功的秘密,回头想想自已经历的民国时代,那都是什么叻色时代啊!于是楚图南就

毫不犹豫地把炮口对准了常凯申的民国。

“如果说20世纪有什么东西深刻改变了中国,新中国的国民教育恐怕可以位列前三。我们现在可以从七亿的人口基数里面选拔人才,选拔上来的人才苗子,国家给予他们充分的教育,在教育完成之后,这些人才又有着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天地。

我相信,只要这样的机制可以持续下去,20年,不,10年之后,中国必将在科学技术的所有领域都居于领先地位和不败之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