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和电视机为什么是“一码事”,这个让彭士禄迷惑的问题后来找到了答案。陈法对这个现象是这么解释的:竞争。电视机有竞争。天津的电视机和全国各地的电视机厂在竞争,实际上中国的电视机和日本、欧洲、美国也在竞争。核潜艇二一或者说武器装备生产厂家之间会不会有竞争呢?有时候会有,有时候没有。大型军事装备的研制生产很少有国家能并存两套相互竞争的生产体系,即使真的有,它们之间串通的可能性也很
高,无论是国有军事装备联合体还是私营如波音洛马,他们都有可能串通起来。
那为什么苏联核潜艇能造得不错,电视机不行呢?因为在核潜艇这一块,生产厂可能没有竞争或竞争不强,但是甲方一一军队有竞争。大西洋对面美国海军在町着你呢。看着美国核潜艇越过北冰洋冰盖在苏联近海出现,而且这片海域刚刚被定为战略核潜艇战备巡航区域,苏联海军不得回去拍桌子:“你们得把核潜艇造到航速35节、
潜深600米,另外噪声再给我降低10分贝,做不到我就不要你们的核潜艇了!
这既是军事竞争(战争或者对峙)决定的,也是军队这一产品的最终用户具有很大发言权的原因。比如电视机卖出去了,用户也可能不满意,他去轻工业部拍桌子:“你们的电视机太差劲了!听看,必须把屏幕再做大一倍,还要降低故障率,特别是不能爆炸,如果你们做不出来,我就然后这个拍桌子的用户就被叉出去了。一般来说,用户用自己的钱包投票,比元帅们在会议上拍桌子有效。因为元帅也有可能被军工利益集团买通,就好像理论上应该彼此独立的军工厂商实际上却私下串联一样。用户你买通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苏联就把这种"一般来说的情况变成了异常情况:用户没有多大发言权。或者说用户的意见是可以压过去的。就好像一年到底是需要1亿双袜子还是9000万双,苏联人民是喜欢袜子还是喜欢裹
脚布一样。
假设没有国外产品,只考察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那就有这样一个选择:
是组织研制团队技术攻关,造出21寸的大电视机容易,还是让真理社、专家院士们发话“电视机的屏幕10寸最健康"容易?当然是后者容易,我选B。加入了国外产品的竞争也一样:是组织研制团队攻关,造出性价比能和外国产品叫板的21寸大电视机容易,还是下指令普遍涨价,涨到国内电视厂商也有钱可赚容易?还是选B方案。
彭士禄带领的核动力小组本计划在北方机械制造企业学习、协作两个月,实际上这几个人最后在北德文斯克呆了三个半月。对VM4反应堆,彭士禄是彻底吃透了。不是了解了反应堆的结构,而是了解了技术原理。不是了解了简单的结构设计原理,而是接触到了深层次的技术原理。核反应堆,从原理来说,就是又黑又粗的大棒子插进去、抽出来,插进去、抽出来,然后水就变热了并且流出来。。。实际上可没那么简单。彭士禄看到,VM4一回路主泵后面的管道被设计成了很难描述的奇怪形状。这段0。7米左右的管道光看成品,甚至看它的建造图纸都不可能明白是什么原因。直到到了北德文斯克,普列诺夫和夫伊万
诺维奇对这个进行解释,彭士禄才知道其中的道道。
本质上就是主泵搅动一回路的过热水之后,在管道这一处奇怪的形状对涡流进行抑制。如果没有这段奇形怪状的管道,那就得用笨办法,加长长度来平抑涡流,反应堆舱长度增加1米5。或者说,VM4因为用了这一段异形管道反应堆舱长度缩小了1。5米。
最糟糕的学习过程,是照猫画虎地记住这条管道"长0。7米,直径前端是10厘米,中段是8。9厘米,后段是9。3厘米,前0。1米向下弯曲2,0。1~0。4米为号角形状。。记这些一点用没有。如果只知道这些,你就只会在国内复刻VM4B,是最低级的百分之百抄袭,不敢、也不懂得做任何改动。如果几年之后海军来问"你会造VM4B了,能不能研制个改进型,把输出
功率提高到2。4万马力?
然后你抓瞎了。提高功率肯定要修改一回路,原来在一回路的这段奇形怪状的管子,用脑子想想就知道原样放大10%肯定翻车,一回路升温到300℃,轰!于是你虽然会仿造VM4B,但却连研制一个改进型都改不了,只能再回苏联找人买VM4C的图纸。如果从深层次的技术原理上理解了,那无论是10厘米还是12厘米还是14厘米的管子你都会设计,不但能用在自已的改进型反应堆上,还可以用在自已设计堆芯的其他反应堆上。不过因此彭士禄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现在03工程的核潜艇动力研制团队人员构成要改变了,要招一些更“基础"的人才。现在动力研制团队有冶金的大牛,有机械设计和机械加工的大牛,当然还有核物理大牛。彭士禄觉得,还需要流体力学、固体物理学这些基础学科的人才。在学习时,彭士禄也了解到了伊方诺维奇为什么吐槽“苏联能制造最先进反应堆却造不好一台电视机”:他家的电视机炸了,而进口的电视机又得排队,而且刚刚还涨价了。不但伊万诺维奇家的电视机炸了,普列诺夫也很不满家里的小黑白电视机。彭士禄和小组副组长一商量,就给国内发了个电报一个月后,20台21寸电视机运到了北德文斯克。不但有伊万诺维奇和普列诺夫的,实际上671型核潜艇动力设计部的工程师一人分了一台。这就是为什么彭士禄在北德文斯克呆了三个月的原因:后一个半月跑题啦。伊万诺维奇拉着彭士禄,兴致勃勃地开始讲他设计过的或者还在草图上的各种核反应堆和动力系统。对外当然是说“中国同志比较愚笨,啊我是说他们对核动力的原理理解得比较慢,所以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给他们讲清楚”。
“苏联货船梅德恩’号在海防港被击伤。”“8月20日,美国海军F4战斗机和A6攻击机对海防港进行空袭,当时梅德恩号正在海防港3号码头进行卸货。在空地对抗中,“梅德恩号被击中,左被击穿产生一个2米X2。5米的破口,但由于破口
在水线以上,该船并未进水。战斗中有7名苏联船员受伤。
“苏联外交部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遣责了美国的这一战争行为。”“美国国务院转述了五角大楼的声明,称美国从未将梅德恩号或其他苏联、中国货船作为攻击目标,美国海军在海防执行的是军事打击任务。至于梅德恩号左航出现的破口,美方认为这更可能是地
面发射的大口径高炮重坠入地面之后产生的误伤。
时间来到1966的8月,美军的地面部队在南越打地鼠的时候,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还在孜孜不倦地想着如何空袭北越。对北越南端的空袭倒是难度不大。这里不是越南的核心防空圈,又靠近南越,美国的飞机几分钟飞过来,投下炸弹,几分钟又飞回去了清化大桥就是因为在这一带,所以反反复复被炸。美国最想炸的还是北越的腹地。海防港不是河内市,但也属于北越的“防空核心圈的边缘地带,8月20日美国海军能冲进海防港轰炸,也还是不错的。其实,这次“长矛行动”一一海防港轰炸行动双方的公开报道都没有说,但其实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海军出动了14架F4C和16架A6,三十架飞机进去三十架飞机出来,没有被击落的。
海防港可不是什么防空薄弱的地方,这里有2个S75防空导弹营,20多部导弹发射架;2个红旗4B防空导弹营,12辆发射车;90门各种口径的高射炮从1965年4月被中苏防空导弹教做人之后,美国海军和空军苦苦研究一年零四个月,终于想出了破解S75防空导弹的电子干扰战术。长矛行动中,有2架F4C和2架A6携带电子战吊舱,在海防港上空对地面进行电子压制。虽然S75红旗1防空导弹的无线电制导系统是跳频机制,但美国人现在学会了抓跳频通信系统的中心频率,然后干扰其频段中占用率最高的部分。这就让S75防空导弹在飞出去之后,导弹的受控时间从100%下跌到33%,导弹就经常失灵。导弹的跳频系统失灵几秒钟、导弹失去控制几秒钟,就有可能因没有及时转弯而丢失目标,所以在实战中,用了这套干扰系统,F4和A6竟然几乎能100%地躲闪防空导弹的攻击。把S75给克制住之后,美军飞机就获得了5000米以上高度的安全飞行权。至于5000米以下,这套干扰机对红旗4B也是有效果的,再加上美军的攻击机都是快进快出,红旗4B在强干扰之下也没有留
下一架美国飞机。
持续时间2分30秒的攻击,A6攻击机摧毁了海防港的2个码头、4部S75导弹发射器,还扫射+投弹摧毁了2部红旗4B导弹发射车,安全返航。
“820轰炸,显示出美国已经找到了克制S75、红旗1这一类无线电指令制导的防空导弹的方法。我们现在讨论一下,要不要决定把红旗6送到北越参战。”解放军总参谋部,陈士渠召集的援越小组特别会议。“如果确定向越南援助红旗6,那么可能应该是越快越好。”杨德志说道,“美国人尝到了甜头,第一次冲红旗导弹的阵地成功了,他们马上会冲第二次、第三次。”“如果要马上援助,那么我们只有空军防空导弹旅手中的那几套系统可以使用,也就是说,得用现货,把我们部队的导弹装备收上去,给越南。这是空军副司令员成钧的表态陈士架:“我听研究院的同志说,由于红旗6与红旗1的工作方式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要用红旗6对付美国飞机,越南同志还用不上,因为并没有越南人接受过红旗6导弹的操作使用。这样的话,
我们这次的援越行动,本来就是由空军地空导弹旅整建制进入越南参战。”
成钧:“一个旅一千七百多人,整体进入越南的话,这阵仗可小不了。以前防空导弹部队最多也就是在刚入越的时候,我们的人占一半,越南人占一半,以后逐步把所有岗位替换成越南人。陈士架:“现在就想确定一个事,空军调走1个红旗6导弹旅,对我们的防空体系会造成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接受吗?”
看完本章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