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31日,西藏,达旺特别市。今天是达旺市成立的。。。。第1天。大约在1965年10月,达旺周边就没有印度军人了。12月中旬,中方汉、藏干部逐步搬入达旺市。达旺居民也依中国宪法,在该地选举出了市人大代表,从9月至11月28日,人大代表选举完成投票、
计票和最终确认程序。
12月31这天,达旺市的街道人头动。在市中心最高的5层大楼那里,人群聚集得最为密集。西藏党委副书记曾雍牙带头举起剪刀剪彩,随后"达旺特别市政府"的牌牌掀开红布,显露真容。在市政府四大班子大楼的对面,是达旺市人大的会堂,这也是达旺市现在唯一的会堂类建筑,其实是达旺市唯一的电影院。按现在这情况,每年除了开人大会的那十几天,其他时间它还得是电影经中印两国边界谈判组第7轮谈判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达旺周边地区由中国建立民政体系,中国在此设立达旺特别市,市政机构正式运转的时间是1966年1月1日。但在12月31日搞点剪彩、典礼,也没人说什么,都是中印两国早就定好的程序了。中印边界谈判始于1954年,那时候的印度总理还是尼赫鲁。总理与尼赫鲁会谈的时候表明了中国的态度:“麦克马洪线"是英国对中国西藏地方执行侵略政策的产物,这条线所关系到的印度、缅甸已经相继独立,成为同中国友好相处的国家。由于以上种种复杂原因,中国政府一方面感到有必要对麦克马洪
院。
线采取比较现实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不能不审慎从事,并且需要一定时间来处理这个问题。
主席与尼赫鲁谈话的时候则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亚欧大陆就是一个盘子,这个盘子需要和平,如果不和平,就摔碎了,印度一块,中国一块,拼不起来了。主席建议中国和印度整个边境线,各退或者十公里,或者十五公里,或者二十公里,搞一个无枪地带,只许民政人员照旧管理,双方都不在里面放军队,以利于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主席、总理、尼赫鲁在1954年谈话开启了此后的中印边界谈判,从1955年到1965年一共进行了7轮。中印两国没有战争也没有积怨,两国在国际战略上也没有什么分歧,这是谈判的有利因素。不过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还是给谈判增加了很大的压力。1960年11月,西线发生边境冲突事件,双方的第4轮谈判结束后未确定第5轮谈判的开始时间。
1961年1月31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且卫星发射成功后,2月13日,印度回应:第5轮谈判没有取消,我什么时候说过取消了?还是按原来的日期开始。在第五轮谈判,中国和印度都重新审视了边界的情况,印度那边表现出了比较客观合理的态度。总理参加了第5轮谈判第一天的议程,并转达了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中印双方应该考虑历史的背景和当
前的实际情况,根据五项原则,有准备有步骤地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两国边界问题。
对于谈判遇到的困难,总理表示:正因为两国边界尚未正式划定,并且存在着若干意见分歧,双方地图对边界的画法不可避免地会有出入。我国现行出版的地图对四邻边界的画法是几十年来一二如果不是更久的话,中国地图的二贯画法。我们并不认为这一画法的每二部分都有充分的根据,但是我们在没有进行勘察,也没有同有关各国商量,就加以更改,也是不适当的。而且,这样的更改也是有困难的,因为这会引起全国人民的迷惑和对我国政府的责难。
这个基调为伺候的第5、6、7轮谈判奠定了基础,直至第7轮谈判取得一个小小的阶段性成果,第7轮谈判取得成果,可能还有一个意外因素促成了这件事:达旺惨案。
事情的前因后果可能得上溯到1965年5月,藏传佛教的萨嘎达瓦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萨嘎达瓦降生、成道和圆寂,故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十分看重此节,一般由上、下密院的众僧人向大、小昭寺,布达拉宫的帕巴拉康等康的佛尊献千供、百供,拜佛的人们敬奉供灯和哈达,所有的藏传佛教信众都想在这一天聚集到拉萨。
人们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就去八廓街和林廓路转经,到藏历四月十五这一天,转经达到高潮。从凌晨直到天黑,人流如潮,川流不息,转经人数达十方之众。1965年的萨嘎达瓦节尤为隆重。四月十五这天,达赖和班禅一同出现在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前的广场,聚集在这里的10万教众几乎是陷入了癫狂状态,当班禅走下台子,来到教众当中想他们拂酒圣水时,这些人个个浑身颤抖、泪
流满面。
但是,在盛典空前的拉萨市之外,却有一些悲剧发生。萨嘎达瓦节之前,从达旺到西藏错那县的山路上,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事现在被记载为"达旺惨案”。藏历三月二十一那天,喜马拉雅山脉突然降温、降水。海拔五千米以下的地方下冻雨,五千米以上的地方下雪。雪下完之后的第三天,有人在达旺北方的山路发现了死尸。救援队出发,顺着山路走,发现的死尸越来越多。一共766名居住在喜马拉雅山以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信徒在去拉萨朝圣的路上被冻死。所有被冻死的人都面朝北方,有的户体能看出来是匍匐在地上(长跪)的时候再也没爬起来的,这件惨案表面上看是达旺穿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西藏根本没有公路,只有马都很难行走的山路,但思维发散开来,首先可以看出达旺地区糟糕的基础建设,其次可以看出达旺、邦迪拉等地区藏传佛
教有巨大的影响力。
最后,从宗教文化引申开来:中国主张的国境线是更合理的,麦克马洪线并不符合这地方居民的传统文化习惯。
这让1965年4月的中印边界谈判不得不首先解决东线问题。从4月达旺惨案到1965年9月,印度终于“服软"了。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在印度国会三次发表演讲,表示中国和印度的分界线用惯常的地理分界并不是绝对合理的。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古老的国家之间,以文化一一主要是宗教影响区域,来进行划分,比
麦克马洪线更加合理。
夏斯特里的这话就意味着印度或许应让出东线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部分地区,因为这部分地区是藏传佛教的辐射范围。为了平息印度国会的抗议声音,夏斯特里还煽动了一下情绪,说中国和印度之间应该多交流。如果双方以“世界屋脊"为界,那么印度和中国的陆上边界就太冷清了,双方都不会有什么交流。夏斯特里突然成了“印奸”,在印度国会当起了说客,其实也没有太离谱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印度想干巴基斯坦。1965年4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重新爆发冲突,这可比中印之间的摔比赛刺激多了,印度用英制88毫米榴弹炮炮击克什米尔的亲巴基斯坦游击队,巴基斯坦陆军则上了105榴弹炮反击。冲突一直持续,这时候印度真的打算打巴基斯坦了。不只是在克什米尔地区对巴基斯坦发动进攻,而是要东巴西巴一起。(此时孟加拉国还是东巴基斯坦)对于克什米尔冲突导致的印巴战争风险,联合国安理会进行了讨论。当然,因为冲突还不算大规模开揍,安理会没有出台强制性决议。但是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苏联对印度这次冲突表示了特别关注。中国对印度的这次冲突做出了严重关注,并且中国还外加了一句话:反对在南亚次大陆爆发战争。夏斯特里这下明白了,如果印度揍巴基斯坦,在联合国那一关可能不好过。安理会会召开会议讨论印巴战争这件事,然后出台决议一一猜都可以猜到,肯定有两条:第一条,同时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实施制裁;第二条,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两国爆发冲突的地方。苏联一定会投弃权票,苏联不会为了这件事行使一票否决权,我躺了,都别烦我。英美法就不用说了,美国现在站在巴基斯坦一边。中国会帮印度一票否决,还是继续躺平弃权?为了未来的印巴战争印度在安理会能有个常任理事国站台,印度必须得开一个价。也就是做出一点牺牲。SO,夏斯特里决定拿来交换的东西,就是边界谈判上做出让步。中国:成交。
达旺市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得修路。中国拿回达旺本来就是因为达旺惨案嘛。再说了,把公路系统不只是方便藏传佛教教徒去拉萨朝拜,国防、安全、经济、文化全都依赖交通印度给出达旺市之后的第一件事一一开打。1966年1月5日,国际新闻中的军事板块,除了连篇累牍的越战报道之外,突然多插进来了一组简讯:印度和巴基斯坦开片了!1月6日,印度军队越过西线国际承认的印巴边界。印度陆军第15步兵师在参加过二战的老将普拉萨达少将的带领下攻击伊乔吉尔运河西岸的巴基斯坦军队,而巴基斯坦也随即展开反击。除了伊乔吉尔运河,印度的另一个攻击点是拉合尔,进攻的部队是印度陆军第1步兵师外加第2独立装甲旅的200辆坦克。进攻拉合尔的部队按照计划,在突破拉合尔防线之后要一个回钩,与第15步
兵师一起合围伊乔吉尔运河附近的巴基斯坦守军。
在克什米尔,印度压上了5个炮兵营,除了英国的小榴弹炮,这次是直接上了155毫米重炮。鉴于以前印军一打游击队,巴基斯坦的正规军就用炮击帮忙,这次印度决定了:我先把克什米尔地区的巴基斯坦军队给灭了!
从1月5日到1月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砰砰砰地一阵乱打。1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一直在支持巴基斯坦的美国抛出议案,遣责印度挑起战争,动用包括装甲部队在内的大规模地面部队攻入巴基斯坦领土。美国建议交战双方立即停火,由联合国派驻维和部队进入两国交界处建立隔
离带或缓冲区,并同时对主动挑起战争的印度实施军火禁运和贸易制裁。
英美法投了赞成票,安理会的其他非常任理事国大部分投了赞成票。苏联弃权。中国代表思考片刻之后,投出去一张反对票,制裁及维和议案无效。印度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一或许吧。印度觉得只要联合国不天降正义,他就能打赢。不过中国不这么觉得。因为《档案》里面早就写了,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度不但没赢,还被巴基斯坦反咬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