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 第87章 中美贸易最惠国待遇(第1页)

第87章 中美贸易最惠国待遇(第1页)

“最惠国"一词首次出现是在17世纪,但最惠国待遇义务可以追溯到11世纪。根据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定义,贸易最惠国待遇是在国际贸易中“给惠国给予受惠国或者与该受惠国有确定关系的人或物的优惠,不低于该给惠国给予第三国或者与该第三国有同样关系的人或物的待遇。

1998年,关贸总协定即将升级为世界贸易组织前夕,美国通过法案,将最惠国待遇改名为“正常贸易关系”,不再作为一个特别要提及的事情了。不过在WT0成立之前,国与国之间的最惠国待遇还是单签的,最多是几个国家在一次集团会议中一起签,没有普适一说。

美国曾在1937年给予苏联最惠国待遇,但到了1952年,美国取消了对苏联的最惠国待遇,理由包括共产主义扩张和控制他国、迫害苏联和东欧的犹太人以及强迫政治犯劳动等等。但这次取消只是暂时的。(在原历史位面,)1972年美国又恢复了和苏联的最惠国待遇,只是多了一个年审程序,每年由美国国会对苏联的人权、政治民主、对外扩张等等方面进行审查,如果美国

国会认为你的人权不合格,参议院有可能会通过“中止最惠国待遇"的决议。

老布什为什么喜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头衔,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在1991年,参议院都投票通过了要中止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决议送到总统办公室这儿的时候,老布什使用总统的否决权毙掉了这个决议,继续延长中美的最惠国待遇。

美国凭借其全球经济霸主的地位和遍及全世界的贸易体系,把对美最惠国待遇变成了一项政治武器,它之所以能成为武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最惠国待遇对另一个贸易国来说是经纤解困、发家致富的良方。底层民众可以免去粮价涨上天的崩溃心情;中层工人拧螺丝或者当社畜都会有更多的工作机

会(前提是别遇上金融暴周期),工资收入还会增加;上层现在赚的是刀乐,和黄金绑在一起的美金。

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让自已的国库税收呼呼地涨,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从美国购买到至关重要的机器设备(哪怕经过各种法案重重设卡,只能获得次新型号的且非军事用途的工业设备)。所以无论是亚非拉的小国还是东方阵营的扛把子一一苏联,都无法拒绝贸易的诱惑,美国一在贸易方面卡他,他就跳起来。理查德罗素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提出的这个建议,当即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议员当即就跳起来表示"你说得太好了”,有的议员跳起来说的是"反对”。不过听证会不是国会的大会,只是叫上了两个委员会的成员来讨论中美贸易的问题。如果真的要签订长期双边贸易协定并给最惠国待遇,应该是要在国会提出正式提案。今天就是理查德罗素为了撰

写出一份有分量的提案而叫了一拨人来佐证,这些人把该说的都说了,然后理查德罗素就可以写提案去了,并不需要现场的议员们投票表决。

最惠国待遇是武器,但你要使用这项武器,先得把待遇给抛出来再说。美国把最惠国待遇当作武器也是“适度使用”,可以用它来戳戳你的痛点,但美国背后的底牌还是有的:一定要拿下这个国家。你这个市场越大,美国就越看重。在美国制造业未退化的时候,拉一个国家进贸易体系可以把剩余价值变成货币经济继续运转;在美国制造业退化之后,拉一个国家进贸易体系意味着美元在更多的

人口里面流通,美国又可以多印很多钱而且不用担心通胀或经济过热。

于是,第一步其实是由美国首推、中国只是在后面打辅助。辅助行动之一,是中国发布了1964年的《国防白皮书》。“一、中国的安全形势。”“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国际阵营的战略竞争仍在持续和发展,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十分明显。但在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正在

突飞猛进地发展,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终究战胜对抗与对峙,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主流。

“大国之间围绕国际秩序、综合国力、地缘政治等的国际战略竞争仍旧十分激烈,东西方阵营、传统大国与新兴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时显现。”“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是多元而复杂的。海峡两岸关系是关系到中国统一的最重大安全问题,海峡两岸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必将统一。和平统一是中国选择的统一途径,但中国不排除在某些特殊

情况下采用其他方式完成祖国的统一。

“在中国周边,仍然存在着一些冲突和战争威胁。对周边的不稳定地区,中国坚持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的理念,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全面维护区域的和平与国家秩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合作共赢的国际安全环境。

《国防白皮书》将中国周边的所有热点事态定义为“冲突和战争威胁”,当然也包括中南半岛的两个越南在内。如果再逐字逐句地抠字眼式解读,就会发现中国对越南这个热点的态度里面不包含“威肋到中国的领土安全”,而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国托印度转达的信息里面是明说了“朝鲜有事可能导致中国安全受到威胁,你打过三八线我就会出兵"的。

中国的辅助行动之二,是在共和党参议员欧内斯特格鲁宁访问中国期间,总理会见了格鲁宁。格鲁宁是布什敲定的"共和党参议院四连访"中的第三位。格鲁宁在中国期间非常认真地勾画了未来中国与美国怎么做生意的细节,甚至连四川天然气田的开发规划都做好了。辅助行动之三,是中国驻美联络小组在《华盛顿邮报》上发文,阐述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强调在中国国内,企业的自由度和竞争度不仅限于民营企业,在国营企业集团中也在进行广

泛的竞争性发展。

中国这边表态到这儿,就差不多了。接下来是美国那边的国会老爷们如何拉帮结派。对中美双边贸易协定的态度,当然只有赞同和反对,但细分又可以分为四类:

因为商贸前景而赞同的工商界代言人议员;因为政治理念而赞同的键政,啊不,国际政治钻研型议员;因为商贸利益矛盾而反对的工商界代言人议员;因为政治理念而反对的国际政治型议员比如布热津斯基这样的团体,眼里只有遏制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他的任何一切都可以让路,或者寻找一切可以建立统一战线的方法,让一切行动都为"遏制俄制国"的总战略服但另一些团体,则认为共产主义不分国籍,只要是共产主义国家,一律无差别遏制。从5月份到6月份,赞同的和反对的互相攻防,希望签署双边协定的一派游说反对的那一派,反对的那一派也如法炮制。双方最后都发现,因为商贸利益而赞同或反对的那部分议员是最死硬的,谁也休想说服他。因为政治理念而赞同或反对的人,倒是“可以通融“的。比如纽约州的参议员,因为IBM总部就在他们家,自然不希望中美之间签署等同于自由贸易的长期双边贸易协定。正如IBM的那位技术专家威尔斯的报告中所写,如果中国和美国签署了长期双边贸易协定,美国的进出口公司会蜂拥而去中国扫货,中国的计算机就会从现在的"虽然我打不过但好在市场份额有天花

务。

板"的状态,变成泌涌而来的海啸。

在纽约州的参议员乔治亨利说出自己的反对理由时,还遇到了一件比较古怪的事。“这是一个长期的双边贸易协定,双边,参议员先生,在中国的产品不设限制,按需出口到美国的同时,IBM,在你们面前,中国的市场也逐步放开了。”乔治亨利气呼呼地说道:“这位记者先生,IBM的大部分产品禁止出口到中国!”记者“。乔治亨利:“您可以查查巴统,巴黎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都通过了什么法案。”在巴统的限制法令中,计算机、半导体和高端信息产品的禁运非常严厉,其中的顶级产品享受核武器级别的禁运限制。不要说信息革命是七八十年代才逐渐摸着石头过河找到的道路,人家五十年代就意识到信息技术和半导体技术有多重要了。至少军方知道半导体、计算机会对传统武器有多大的加成效应。所以这类产品在过去十几年被严格地禁止向社会主义阵营出售。事情到底是哪年发生变化的呢?可能是19561957年,从那时候起,苏联好像不太在乎通过各种灰色渠道从西方购买这类产品了。再后来美国人到1960年也知道了,中国的计算机产品在悄悄占领苏东国家的市场。更大的打击发生在1964年3月,一架P2"海王星"反潜机在波罗的海巡逻,用自己的探测仪器斜扫苏联海岸线,这时候来了一架苏联图16,看外观像是侦察型。双方在空中互相瞪眼一一互相释放电子

干扰。让P2感到困惑不解的是,图16侦察型以前总是被美国的电子战系统压制的,但今天屏幕出现大片雪花、什么都看不清的却是P2。

苏联的电子战系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计算机在性价比方面压倒了IBM的大型计算机系统,IBM曾怀疑中国人恶意倾销,但看到中国神威系列的实机之后,答案其实已经找到了:中国人的计算机真就是凭借各种自己琢磨出来的专利

电路和元器件,让神威系列计算机在既不用超级庞大的晶体管规模,也不用巨型机柜和电路,就达到了极高的性能。它的制造成本不可能超过同档次的iBM计算机。

乔治亨利的无能狂怒是有理由的:就算巴统的法案废止,IBM的计算机恐怕也没法在中国和苏联倾销,但这话乔治亨利不能说出口。他能做的只有在国会辩论和投票的时候努力阻止中美自由贸易的出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