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 第78章 总结检讨再来一次(第1页)

第78章 总结检讨再来一次(第1页)

“听说02工程的同志们最近几天有点垂头丧气的?这可不行。有个叫培根的法国人说过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第一次氢弹试验失败了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找出原因,修正错误,改进设计,重新再来一次。

中央书记处和科技小组的会议在H01试验一周之后。总理听聂师说02工程重核、轻核反应组的同志们情绪低落,就对聂师说,要鼓励他们,不能垂头丧气,要更加振奋起精神来,前方的路还很长呢。

主席:“氢弹这件事,因为《档案》节目里面提了一句氢弹试验的时间是11月25日,我们就把核爆日期也定在11月25,这有点历史的机械决定论。我们过去四年多,有了明确的远期和中期发展方向,许多事情我们都在努力改变,或者有些事情已经改变了,氢弹试验日期如果还是11月25日,如果不是十分巧合,那就是我们肯定硬凑时间了。

总理:“不过听学森说,我们的这颗氢弹,从提出构型、验证到实弹制造,按部就班地走下来,恰好就是在11月的最后几天可以引爆。这可能属于巧合。”聂荣臻:“氢弹工程执行当中,我去过很多次轻核反应组,了解他们的进展,在01试爆之后也去了房山。于敏邓先回北京还是我去机场接他们回来的。H01试爆,本身就是一种验证,成功或者失败

都是可能性之一,我们做核试验,不就是为了对核弹做最后的验证,验证它到底行不行嘛。如果核弹设计出来,理论验证过之后造出来就一定能炸响,那为什么还需要核试验。另外,

聂荣臻想了想轻核反应组前两天做的初步总结,又补充道:“根据轻核反应组邓稼先、于敏的描述,核聚变反应爆炸的机理是非常复杂和非常难用理论描述的,在1962年我们做了增强型核弹的试爆,拿到了初步的数据之后,轻核反应组的许多同志看了数据都

一头雾水,有的同志就完全放弃了组队单开一个设计小组的举动,说我就当其他小组的副手吧。

总理:“对氢弹设计的难度,我们以及02工程的同志们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不要以为它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得到的东西。。会不会出错的是我们,我们把氢弹想得太简单了?”聂帅:“按照那个《档案》节目,我们61年原子弹爆炸,63年11月25日氢弹试爆一次成功,是世界各国当中从原子弹到氢弹过渡最快的国家,所以回到现在,我们确实内心里以为再研发一次氢

弹,“应该也会在这个时候把它研究出来,甚至我想,或许还会更快呢。是啊,我们有责任,过分乐观了。

,主席:“就好比,,有一次你在沙滩上捡到了一只很漂亮的贝壳,但同样的沙滩,你回到一个月前,再去一次,可能就不那么容易捡到那只贝壳了。世界是运动的,沙子也在运动,因为每一次的海浪不一样,海浪打得沙字的运动也不都一样。虽然我们都知道莎肴那只负壳,但它已经不在昨关的位置上了,要一点一点地扒并沙字,把它找出莱。,

主席的最后这句话定下了02工程后续工作的基调:

不要急于求成,要给02工程的同志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保持信心、保持耐心、重新检查,查找可能的纰漏,改进设计再来一次。“试验才过去两周的时间,你们就在回溯检查氢弹设计流程了?”“聂帅,试爆不成功得到消息的当天就开始了,你看,这是我在罗布泊演算的草稿纸。”聂荣臻再来到房山的02工程近代物理研究所,得到中央鼓励的同志们已经全部投入到工作当中了。于敏在罗布泊得知H01的爆炸当量明显不对,当即脑子里就重新把氢弹构型的技术原理重新梳理

从最早的轻核反应理论演算开始。

聂荣臻:“可是H01试爆的数据分析报告还没有出来。”于敏:“虽然详细分析报告还没有出来,可是复盘理论演算是可以的。你看,聂帅,在这个地方,描述中子输运的机理,我一开始用了这个公式,但现在我反复想了,这不是唯一可适用并解释中子输

运模型的唯一公式,还存在其他的可能。

聂荣臻左手捂眼:“别讲了别讲了,这太深奥了。对了,这应该召开一次会议,与轻核反应组的其他同志商量。”邓橡先:“这个问题啊,就算开会,能说得出个一二三四的同志应该也不超过三人。”钱学森:“各位,各位,核工业的单位我以前来的次数不多,但是尖端科技的研究探索,这应该是有相通之处的。反复的理论验证,反复的实验室原型测试,一步步走向正确的道路。你们氢弹现在能

够算是原型模型验证的,就是增强型核弹试验,是吗?

钱三强:“对,1964年度我们要重做增强型原子弹试验了。”邓稼先:“我的想法,在1964年做增强型核试验做两次,两次采用不同的细节设计,这样就可以获得两组不同侧面的观测数据,这对于改进氢弹构型是有帮助的。”聂荣臻:“我看可以安排。1964年度在4月、8月各做一次增强型核试验。不过64年我们还有第三型内爆原子弹核心的试验,因此,64年全年的核试验次数是至少3次了。”于敏:“在4月份第一次核试验结果出来之前,我们应该根据H01这次不成功试爆显露出来的数据,再进行理论机理的复核。李局长,李局长,您给个建议?”李强也在场,科技小组的三人都在场。李强摆摆手:“这我给不出太多的建议,原子弹和导弹这弹两块领域,聂帅和钱博士的建议是技术性的,我只是来考察考察你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你们已

经用上超算了吧?

钱三强:“现在国内的亿次超算两台,其中一台就在近代物理所,是由我们近代物理所全权使用。在02工程还有好多计算机设备,我都记不清具体数字了,因为每个月都在增加,大概得有二三十台了吧。

邓橡先:“我们还搞了计算机联网,二十多台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交换数据的。”李强:“其他方面的条件呢,我是说更普遍的那种条件,伙食怎么样?”

“吃得都很好,食堂天天有肉。”李强:“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呢?会不会弦崩得太紧,因为太劳累找不到状态了?”“这,加班是有的,但是连轴转的时间太长了也会强制各位休息个一天两天,大家的身体状态应该还是很好的。”李强:“我再想想其他的,安全保密工作?”“从02工程建立起来之后就执行着一套比较完善的安保制度,既保守秘密,又不让各位同志的工作受到大的干扰。安全当然是绝对的安全,整个房山城我们保卫部门就有布控,外来人口只要住下来就

有记录。02工程院子内那更是天天排查,61年这儿还有猫呢,后来安保部门把猫也清理走了。

李强:“什么?猫没了?"于敏:“是啊是啊,一只橘猫一只灰猫,哎,现在大院是彻底安静了。”李强“。一周之后,聂师派人送来一只橘猫一只灰猫,02工程的办公楼、小院又恢复了生气,研究人员下班或中午休息的时候能在下面逗逗猫。“聂帅,这。会不会有点迷信呀?”两人单独在办公室里谈事儿的时候,钱学森小声说道。荣臻:“啊,这这是让他们研究小组保持好的工作状态,劳逸结合。不是迷信,不是迷信。”钱学森“。。《档案》的节目中,讲氢弹工程的时候有一个镜头,是在02工程门口向里拍的。画面是三三两两进出办公楼的科研人员、不时经过的一队巡逻战士,解说词是“。。1963年10月,氢弹试爆进入了最后

临门一脚的准备阶段。。。

眼尖的聂荣臻看见,战士和科研人员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时候,画面的角落,办公楼12层的飘窗上,有一只猫居高临下,在用很叼的眼神注视着这一切。

12月20日,法国在太平洋进行了一次核试验,美国的地震监测机构测得当量为17万吨这是增强型原子弹试验吗?不。,美国也派出了自已的核爆物质收集飞机往核试验场附近的公海上飞,法国飞机怎么收集他也怎么收集,然后做了个放射性检测。最后美国人得出结论:这不是一次增

强型核试验,而是一次失败了的辐射内爆氢弹试验。

法国在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后的第三年、中国在第二年,各自进行的第一次辐射内爆氢弹的尝试都未取得成功。氢弹未来的路还任重道远。经过重新梳理和总结、制定新计划,聂帅和02工程全体上下信誓旦旦,要在1964年把氢弹的道门给摸明白。法国也决定继续推进氢弹工程,继续探寻正确的氢弹构型,在1964年继续进行核试验。1963年的最后几天,长征2运载火箭完成了1963年度中国的最后一次航天发射。这次发射的是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迟到了多年的、中央、气象部门以及全国人民都无比期盼的一一气象观测卫星。风云一号位于倾角99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周期102分钟,卫星质量1。4吨,主体是一个矩形盒子”,两边展开两扇太阳能电池板。由于5通道的红外和可见光扫描辐射计、数据收集系统、通信系统功耗

都非常高,风云一号的太阳能电池系统要求功率很大,即便采用了国内的第二代太阳能电池,风云一号的太阳能电池板仍然是非常巨大。

“世界第一枚气象卫星是美国发射的TIROS1,因此,中国的风云一号卫星并不是开创性的科技成果,开创这一领域的工作是由美国完成的。”由于苏联和中国都在宣传风云一号很厉害,媒体都在问"美国怎么了”,NASA不得不派出一名专家接受采访,解释在气象卫星这一领域,美国才是老大。TIR0S1确实是世界第一枚气象卫星,1960年4月发射升空,设计寿命90天,实际工作了75天。但是一一TIROS1就是在卫星上装了摄像机而已,还是可见光的。两台摄像机分别管两个方向,拍摄到的画面无线传输至地面,拍到的区域只能看清楚这里是有云还是没云,云层高度测不出来,云层

特性也不能直接给出要靠气象专家凭经验分析。

在太空运行的75天中,TIR0S1发回了22000张照片,都是低精度的可见光云图照片。风云一号呢?风云一号每天向地面发送的数据量,比TIROS1从升空到报废这七十多天发送的数据量还要多。

看完本章来说点什么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