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的会议流程很明显参照了苏共20大,尤其是邀请了各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团体列席会议。由于中国在共产主义阵营巨大的影响力,列席八大的外国党派代表团多达59个,不比苏共20大少多少。
(在真实位面的历史,邀请各国共产党列席的大会仅八大这一届)
1956年初的苏共20大在共产主义阵营乃至全世界引发了强烈的震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现在已不是秘密了,全世界都知道苏联首先开始了“去斯大林化”,今后的苏联乃至整个前进道路都会改变。
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就没那么多爆炸性新闻,它的影响要到好几年之后才慢慢显现出来。
在中央书记处提交的八大政治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概念是“十五年”和“三步走”。
“我国在近百年间,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远落在世界先进水平之后,广大的觉悟的爱国人民一直要求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工业生产在社会生产中的比重大于农业生产。”
这就是“十五年”,三个五年计划,使工业产值大于农业产值。
真实历史的位面,1957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就略大于农业产值了,按某种标准算工业国了。那么本位面1956年能达到吗?不能,还差不少呢。不是因为工业发展速度慢了。而是
农产品价格明显上调了,这不就农业产值突然高了嘛。
按照新的上调后的农产品价格,中央预计19591960年工业产值才会高于农业产值,但是,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怕是1960年搞不定。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解放生产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采取正确的政策,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
“为了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任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6年到1966年,建成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56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阶段,从1966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66年再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建党100周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
说实话,尽管八大全程尽量不出爆炸性新闻,但这个三阶段的基本路线出台时,还是小小地引起了震动。
苏共代表团团长、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在看到八大政治报告的征求意见稿之后就去找总理说这件事了。
“总理同志,虽然中国和苏联不必齐步走,但是,但是,”米高扬说,“赫鲁晓夫总书记打算在不久之后召开的苏共中央会议上宣布一件事情,就是苏联计划在7到10年内使工业生产超过美国,在二十年后基本实现共产主义。而你们所提出的目标,竟然只是在10年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即便是25年后的第二阶段目标,也只是让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有点太不宏伟了。”
总理:“这是贴合我们国家当前的现状的。从历史上来说,温饱,全体中国人有饭能吃饱,有衣能穿暖,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成就。我们是在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农业生产也极为落后、国家饱受战争创伤、近代以来被掠走了大量财富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不能定下过高的目标,大跃进看起来鼓舞人心,但跌倒的时候更会让人痛心。”
米高扬:“可是,吃饱和穿暖,这只需中国的工业体系向农村提供足够的化肥和农业机械就可以达到。”
总理:“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由于土地与人口的矛盾,现在农民耕作所获要解决温饱问题并不容易。在西南省份的农村尤其如此。西南的山区农村,落后和贫困到了什么地步呢?在一些地区,即便能够向农村供给化肥,即便国家不向他们征收农业税,土地的粮食产量依然不太容易让所有人都吃上饭。您能想象吗,这些农村地区的农民,在非农忙时期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几乎没有肉类供给,即便是主食也要掺杂很多的杂粮。解决全国六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我们的首要工作,只有达到了这个目标,才可以说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是成功的。”
米高扬摇摇头:“我还是觉得,这样的话,在你们党的大会的总结政治报告上公开地说出去,会极大地打击社会主义阵营的士气。”
总理:“说实话比什么都重要。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情况也各有不同,苏联和东欧国家是一种情况,你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已经高到了一定的程度;但在另一些国家,比如越南,就与我们的情形比较相似。至于西方国家怎么看我们,那也不会有什么负面作用。在他们的舆论机器里,中国一向是贫穷落后的。常凯申最近两年一直在说,宋子文在美国也说,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解决全体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现在我们说我们能解决全体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也就是对他的回击。”
《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大会提出了异乎寻常的奋斗目标》
“【BBC香港电】近日中共第八次全国大会结束,在大会的最后一天,毛向大会提交了政治报告并随后刊登到了各主要报刊上。”
“中共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并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中共认为现在中国内部存在的主要矛盾是过分贫穷。”
“为此,中共制定了从1956年直至2021年的奋斗目标。他们给自己设立的第一个里程碑是在10年之后,即1966年的时候,要让全体中国国民有足够的食物和衣物。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要求。”
“中共八大的奋斗目标引起了台湾的嘲笑。”
“然而,台湾政权与中共的敌对状态可能使得他的嘲笑并不具备代表性和客观性。”
“不过,据伦敦的同行透露的消息,中共八大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在莫斯科也成为了幽默段子的一部分。”
“在这些幽默段子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是:一列火车在铁路上行进,他们的目标是共产主义。斯大林说,我们就这样行进就可以到达共产主义。赫鲁晓夫说,不,我们应该把火车抛弃掉,改乘飞机飞向共产主义。中国人说,抱歉,国民同胞们,我们恐怕得爬到共产主义那儿去。”
“当然这只是民间编排的段子。苏共高层对中共八大的奋斗目标予以冷淡处理。在八大结束后不久,《共青团真理报》曾刊文批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保守主义’,不过措辞并不太激烈。此后似乎是得到了高层的某种授意,《共青团真理报》《真理报》等报刊均不再讨论中共八大的三阶段奋斗目标。”
《中共八大闭幕中共的外交事务政策方针第三条成为焦点》
“【BBC香港电】近日中共八大公布的政治报告中,提及了中共在国际事务中的基本方针。”
“该方针的主要内容是:1、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被定为‘牢不可破的友谊’;2、与赞成中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亚非拉新兴国家建立友好发展与合作关系;3、同一切不对中国持敌视态度的国家发展正常的外交关系和经济、贸易、文化关系。”
“第3条方针显然针对的是西方世界的工业国,比如联合王国就适用第3条。”
“‘第3条方针’同时也是1951年以来中国实际上奉行的外交政策,作为派驻香港记者站4年的本文作者,我对此的认识是通过亲身体会而得来的。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中国通过香港与英国的贸易额每年都以极高的增速增长,并切,即便在1954年,中国打通了长江三角洲及北方港口的出海贸易通道之后,香港的贸易额增速仍然几乎不受影响。”
“不过,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仍旧具有巨大的意义,这意味着中共将过去4年实际上奉行的外交政策,以党的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意味着这条外交方针以后不大可能改变。”
“我们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党的章程,是同党在目前时期的任务和状况相适应的。它系统地吸收了自从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十一年间党在伟大斗争中所积累的新的丰富经验。它是鼓舞和推动我们党的组织和党的事业迅速前进的有力武器。”
“我们的大会已经胜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们全党今后的任务,就是为具体地执行大会的各项决议而努力工作!”
闭幕式上,陈沄最后代表大会主席团宣告。说完最后一句,新的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从本届起更名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毛周刘朱陈邓从座位上站起,向全体代表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