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号进入广州湾,在香港附近海域慢速拖行的时候,国民党在香港的特务机构闻讯出动。
因为这艘船拖曳速度很慢,从出现在外海、香港街头传言纷纷到进入广州湾我军控制区域用了一天多时间,国民党特务甚至有时间在码头租一艘渔船,开到“利物浦”号旁边仔细观察。
这下眼见为实了。
炮塔虽然拆掉了,但180米的修长舰体,抗浪性良好的艏楼高干舷,英式舰桥,不好啦,阿共仔从英国买来了大兵舰!
不过说实话,“利物浦”号这桩买卖的保密工作已经做得很到位了。这艘船直到进入南海海域,国府都对此一无所知,直到出现在香港附近现在是知道了,但肯定也没法派军舰拦截了。
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立刻抗议英国向中共出售重型武器。英国政府表示这是商业公司行为,不关我的事。英国政府还说,这艘船已经拆除了所有的武备和军事相关的零件,只能当做废铁拆掉,因此也不违反军贸规则。
看看,英国政府还是很讲信用很仗义的吧。
并不。要不是中国向英国卖了一批二代的高频锗晶体管,剑桥和曼彻斯特大学设计的那台计算机根本就造不出来,就算造出来也达不到13万次秒,所以这是一次公平的交易。
英国政府的辩解把民国给噎住了,在法律上找不到说头,常凯申政府只得在对内宣传的时候反复强调“国军海军仍然具有绝对制海权之优势”,一边在外边采取各种措施。
向美国要求引进轻巡洋舰。美国表示至今为止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我还没有拿来当军援送过,你们要轻巡洋舰啊?容我再好好想一想。
更加严密地封锁台湾当面的中国沿海,并且扩大海上封锁范围。这一招倒是有效,无动力的“曼彻斯特”号拖曳速度很慢,由于台湾海峡及台湾周边海域都被封锁,它抵达广州之后应该是没法继续北上到上海或大连进行改建修复工程了。
怎么办?在广州就地改造。苏联提供的152毫米炮塔可以从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直接海运到广州,其他的小零件小部件甚至可以用铁路运输,只要广州造船厂设施到位就行。
设施,广州没有大船坞怎么办?修一个。
在“利物浦”号确定拿下之后,中央和海军就考虑到可能这艘船到了广州再也没法挪窝的情况。
在1953年,广船集团成立时,最大的船坞165米,而“利物浦”号全长180米。因此必须把这个165米船坞改造扩展成200米船坞,这样才能容纳下“利物浦”号。
无论是从修复军舰的角度还是为外国商船提供大修服务的需要,200米船坞都不过分,所以广船就动起来了。在修完“利物浦”号之后这个船坞还可以修船甚至造新船。200米长的船坞如果造的是又肥又短的货船,能从里面造出两三万吨的大家伙来。
造万吨轮广州暂时还是只能想想。就算有了船坞,造船材料动力系统这些现在广东还没规划。
在1955年,琢磨造万吨轮的是大连造船集团。
1955年6月,苏联向中国提供了567型远洋散货轮的图纸。
567型综合了二战美国“自由轮”和“胜利轮”的特点,长艏楼、巡洋舰艉、单机单桨,双层纵通甲板,总长169米,满载排水量2。2万吨,载货量1。34万吨。这船的特点是燃料舱很大,可连续航行12000海里不需中途靠港,而且相比“自由轮”它还有有限的破冰能力。
能破冰的船就可以在冬季比较自由地出入日本海,此时中国北方港口与海参崴的海上航线还是比较活跃的。随着国军海军控制范围的逐渐萎缩,“租船做外贸”的模式现在中国逐渐有了新想法。租外国的货船国民党海军会比较忌惮(但也不是绝对不敢打,只是安全性稍高一些),但毕竟租外国船得花外汇,而且租船时是连外国船员一起租的,船员的工资也得给外汇。
如果海军可以保证上海以北的港口不受国军海军的干扰,那自然还是自己造船配自己的船员跑海上航线更“划算”。
1955年6月,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成立,此时的中远旗下有十几条船,但都是用来跑沿海航线的货船,吨位小的两千吨,多的八千吨。
中远成立后国家给他们远期任务首先是开辟国产货船到海参崴的航线,其次是开辟中日航线,这两个任务都得要万吨轮来解决。中远自己预计,1958年会用一艘从苏联进口的567型货轮试着跑一次日本航线,1960年左右国产货轮顶上去。
大连造船集团的总经理原宪千接到任务,先去了一趟苏联考察海参崴的造船厂,回来之后再与苏联专家商议确定:第一艘万吨轮还是用“苏联零件组装”模式比较好。
567型货轮的主机是大功率高参数蒸汽轮机,这个国内不能造。仿制是可以现在就开始仿制,但不会太快。567型货船是单机单轴,只有1台主机那就得要求这台主机的可靠性足够强,否则主机一坏全船停航,如果三天两头在外海抛锚,这船就没法用了。
船体结构采用CXπ4高强度合金钢,这个国内现在也冶炼不出来,肯定得进口。不但冶炼不出来,甚至国内还没有把CXπ4加工成钢板的能力,恐怕第一艘船得进口现成的CXπ4钢板,第二艘船才是进口CXπ4钢锭、由国内自己加工成钢板上船。
陀螺罗经得进口。航迹自绘仪进口。无线电测向仪由上海自制,水压计程仪进口,航海雷达由南京自制,全船大概有80%的零件从苏联进口,20%自制。
但是好在从苏联进口组装方式的建造周期较快。大连造船集团估计,1956年底200米船坞改造完毕,改造船坞的这段时间造船厂工人做培训、工程师读图,1957年初万吨轮开工,当年就可以下水。
“我觉得大连造万吨轮急了点,你们中远要是肯等一等,上海能搞出更好的货船。”
上海船舶集团沪东造船厂对“大船”急忙上马万吨轮项目表示不以为然。中远公司总部就在上海,此时沪东造船厂的杨俊生厂长对大船的万吨轮计划表示不以为然。
杨俊生说这番话是有底气的,从1953年到1955年,沪东厂三年交付了4艘七八千吨的大型沿海货船和8艘10004000吨的小货船、内河货船,中远公司现在的商船队里有40%的船是沪东厂生产的。
中远的船舶采购部霍经理摊手:“造船这个事情很慢的,现在要大连造船,他们都得1958年才能交船,整整三年时间。如果你说等等,再等两年再要国产船,那交船就得等到1960年了。”
杨俊生:“大连厂他们仿造的那个567型货船,结构重量太大,当然我知道那是要冰区航行的货船,可要是它不在冰区航行,破冰结构岂不是累赘了。所以你们中远应该只建造少部分的冰区货船跑海参崴,其他大部分货船不应该有冰区航行能力,这样船造起来便宜,用起来也便宜。”
“还有船员。567型货船标配六十多人,按我们现在的方式,还得标配一个基干民兵班11个人,这11个人是不开船只打仗的,如果海上出事,他们带船厂的其他几十个船员一起打仗70人的编制。其实一万多吨的货船,现在西方国家船员标配就四五十个人,霍经理你肯定是知道的,在上海停泊的外国货轮你肯定上去看过,他们一万多吨,甚至两万多吨的货船,如果是5年之内新造的,船员一般就四十多人。”
霍经理:“这也是以后慢慢来吧。”
杨俊生:“……”
上海船舶只是觉得从自由论改过来的567型货轮设计有点老,并不排斥苏联零件组装舰船。
在上海现在有1艘01型(6601)护卫舰已经下水,2艘正在建造。这3艘护卫舰都是苏联零件组装的。
现在海军的主力是小艇和国民党起义的旧军舰。旧军舰有民国建造的炮舰、日本投降后国军接收的炮舰,还有2艘从香港买来的花级护卫舰,这些在解放军海军里统称护卫舰。
和苏联签订419协议后海军进行了改造,舰炮统一制式化,大点的军舰两门单管苏式100毫米炮,小的两门单管76毫米炮(个头最大的装了2门单管130毫米炮,但这是个例)。但是旧舰的大小不一,形制不一,其中甚至有三四十年舰龄的老爷舰,在海上如果单挑,基本上不太打得过国民党的护航驱逐舰。
01型护卫舰也是火炮护卫舰,但是主炮总算增加到3门100毫米炮了。而且01型护卫舰是高速护卫舰,能跑到28节,如果在海上遇到国民党海军的护航驱逐舰(航速2022节),打起来还是比较有把握的。至于国军海军里的那几个大家伙美援或日降的舰队驱逐舰,那可能就得等从苏联引进的4艘07型护卫舰到货了。
在最近一轮不欢而散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上,双方都如复读机一样地重复自己的观点:中国表示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叛乱武装是在西太平洋搞事;美国表示中国既然不愿意放弃武力占领台湾的想法,那美国只能想办法维持台湾海峡双方力量的均衡,用来保证西太平洋不爆发大规模局部战争。美国大使还更直白地表示,如果中国海空力量继续增强,那么美国对台的援助也将相应增强,但美国“不会让台湾的力量增强到会威胁中国大陆的程度”。
在台湾海峡,两岸的军事力量就这样在美国的均衡原则精心操纵下达成了“平衡”。这个平衡可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