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21頁

加入書籤

不滿的聲音當然是是有的,比如保守派中的代表王德光,聽到這道旨意,當即與周圍的官員竊竊私語道:“牝雞司晨已是亂象,如今經要讓天下的母雞都去打鳴兒,難道是讓公雞回家孵蛋麼?”

他聲音不大不小,正好被站在旁邊的馬麗蘇聽到,馬麗蘇衝他高聲道:“我當日一個人衝進千軍萬馬,救回了我男人,我在西北守了十年,然後滅了西南阿瑜陀耶,清剿了東邊的倭寇,你呢?除了在這裡唧唧歪歪還會幹嘛?你有種去滅幾個倭寇給大家瞧瞧!沒本事,就該你回家孵蛋去!”

馬麗蘇的話像是一聲宣言,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強音的女權宣言,這個出身卑微,一輩子奮勇向前,最終位極人臣的女性,以她的方式詮釋了人生的真諦:出身不是問題,性別不是問題,個人的努力與奮鬥,可以改變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可以改變自己的階層,甚至改變整個社會的觀念。

當然,瑪麗蘇的這段話在當時並沒有得到上層社會的太多稱讚,反倒成了某些男人們判定她粗俗缺乏教養的又一明證,當然這對於瑪麗蘇來說根本不算什麼:譬如被他諷刺的臉紅脖子粗的王德光氣急敗壞地說了她一聲粗俗無禮之後,被瑪麗蘇一把拽起來扔到了大殿的房樑上,然後輕輕拍拍手:“一個讀書人,偏要武將跟他比文雅,果然是隻能回家孵蛋的慫貨!”

王德光作為一個自詡為翩翩君子的文官,被馬麗蘇這通羞辱之後立刻告了病,他滿心期待皇帝能夠安撫他一下,但皇帝除了以御前失儀為理由發了馬麗蘇半年俸祿之後,便再沒有其他表現,王德光在家裡躺了三天,被賀秋容的一句若是身體實在不好就安心靜養,朕會找人替代你的工作的口信嚇得立刻跑回去上班了,這件事兒便算揭過了。

天正四年,開封作為試點,第一次允許女性參加科舉,當然,因為制度剛剛開始實行,所以女效能夠參與的只是秀才以及其他一些雜科的初級考試,這一年,共有三百餘名女性參加了不同類別的科舉考試,共有八十三名透過考試,其中二十五名考中秀才,另外五十八名則分佈在明算,明法等雜科中。這個成績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參加考試的女性,其透過率竟然高於男性!這讓之前不少堅持女子無才的論調的官員大為失望,當然,這麼高的透過率,也與這是第一次女性科舉,參加者幾乎囊獲了全開封最有才華的一批女性的緣故,在後來的幾屆考試中,女性的表現就逐漸趨於平常了,當然依然高於男性的透過率。

但高於男性的透過率並不會讓女性們立刻在科舉上壓倒男性,實際上,直到允許女子參加科舉考試的三十年後,女性參加科舉的初始人數也只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十六,當然,在錄取人數上,由於更高的透過率,讓這時期的基礎科舉透過人數中女性佔到了百分之三十,更高階別的考試,女性的參加人數進一步縮減:能夠供一個男人讀書到三十歲的家庭要比肯供一個女性到三十歲的家庭要多十倍甚至更多,這造成了女性在深造上的後繼無力……

即便如此,女性的地位還是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於許多收到良好教育的女性,科舉為她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即便大部分透過初級考試的女性都無法更進一步,但是,身為秀才的女性得到了“為吏”的資格,而考中舉人的女性跟男性一樣,只要有人保舉就也有機會充當九品八品甚至七品的官員。

由於大部分透過基礎科舉考試的男性都會選擇更進一步,而不是做前途渺茫的小官甚至沒有品級“吏”,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部門的基層工作人員中的女性比例越來越高,且素質比普通男性工作人員更高:畢竟,讀書人為吏,對男性來說是懷才不遇,對女性來說則是來之不易的改變命運的機會。

在允許女性科舉的四十多年後,中國出現了第一個女探花,又過了二十四年,中國第一個女狀元出爐,那一年,二百六十名進士及同進士中,女性破天荒地達到了五十名,也就是在這一年,二十四年前的女探花陳鴻登上了首輔的位置。此時,大寧已經經歷了三個女皇,而這時候的儲君是一位太子,而不是皇太女。根據賀秋容所說:自朕起,東宮立長,勿論男女。但這個時候,下一個皇帝是男是女已經不重要了:作為從外祖母,母親手中接過皇位的男性帝王,是不會去反對自己皇位來源的規則的,而大寧王朝,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用廣義上的血統延續而不是單純父系血統延續的王朝。

當然,此時的賀秋容,並沒有想那麼多,她如今已經登基十年了,年過六旬的她滿頭白髮,她身體消瘦,面容憔悴,卻十分精神。賀秋容站在城牆上,被尉遲明珠跟賀真真左右攙扶著,她望向開封城內,然後,又轉過身,望向城牆外的萬里河山,夕陽西下,城外的運河與丘陵被一片金紅色的光芒籠罩著,她微微一笑,輕聲道:“真真,你要明白,這是我的天下,也將是你的天下,更是天下人的天下——”

“是男人的天下,也是女人的天下。”

“我努力了一生,才讓這個天下變成現在的樣子,我把它交給你,你要做一個好皇帝。”

賀真真輕輕點頭:“我會的。”

《end》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