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陈翊琮点头。
“但这不对。”建熙帝轻声道,“这是弈棋之道,是为臣之道,却不是为君之道。”
陈翊琮再次有些意外地抬头——可是建熙帝没有看他。
年迈的皇帝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漫长的对弈之后,已经有些力竭。黄崇德抽来几个枕头和被褥,在建熙帝的身后堆了一个能让他依靠的小山。
“对弈者,输了一局棋,还有下一局;为臣者,即便被罢黜,将来也总还是有被复用的可能……是进是退,只在他一振作之间而已。”
建熙帝靠在软垫上,目光越过陈翊琮,看向了他身后的周金地图。
“可若是为君,小错小失,大错大失,上天不会给你百战百败的机会。”建熙帝轻声道,“所以一开始,就要奔着赢去。
“文臣武将都喜欢说那些大义的话,动不动就什么舍身取义,什么知其不可而为之……不要被这种气概带偏了。”
“儿臣不明白。”陈翊琮轻声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对吗?若是看到前途风雨如晦,那就不再向前了么?”
建熙帝笑了一声,“当然要向前!”
他看向陈翊琮,“但你要知道,你向前不是为了什么舍身取义,什么以身证道……你得是为了赢得终局。
“想杀身成仁还不容易……难的是求胜。
“不要……花错了力气。”
这一次陈翊琮没有回答。
他觉得皇爷爷的这番话有些奇怪,似乎有些道理,但听起来总觉得哪里不大对劲……
建熙帝又看向不远处的地图。
“陈翊琮,朕问你……”建熙帝的声音忽然有些起伏,“金人入侵之时,倘若你坐在朕的位置上,你是求战,还是求和?”
一旁的黄崇德立时望向了建熙帝的脸。
建熙帝眼中似有千言万语不能出口,只是一片热切地望着世子。
陈翊琮皱紧了眉,但他并没有考虑很久——尽管刚才建熙帝的那番话让他觉得有些摸不清皇爷爷究竟想听到什么回答,但对这个问题,他心中早有答案。
“自然是战。”世子的声音略略冷了下来,“我大周的万里河山,绝不能有一厘一毫落于金人之手。”
“好孩子,好孩子……”
建熙帝嘴角微微上扬,他似乎还想再说什么,却因为激动而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黄崇德连忙上前为建熙帝抚背。
建熙帝轻轻推开了黄崇德的手,“你们都下去,留陈翊琮一个人在这里,朕……朕要和朕的孙子,单独待一会儿。”
第九十八章遗愿
养心殿里,建熙帝向着陈翊琮挥了挥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身边来。
陈翊琮有些疑惑,但还是遵从着祖父的意思。
“皇爷爷要喝点儿水吗?”他看着建熙帝微微有些干裂的唇角,“我帮您去——”
建熙帝按住了陈翊琮的手臂,轻轻摇了摇头。
陈翊琮叹了口气,“您要和儿臣说什么,您说吧,儿臣会用心听。”
建熙帝沉默了片刻。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低声道,“你知道京城的布防,一共有多少兵力吗?”
陈翊琮眨了眨眼睛,摇头道,“不知道。”
建熙帝闭着眼睛,“猜猜看。”
“嗯……一万?”
“不对。”
“两万。”
“不对。”
“……五万?”陈翊琮望着建熙帝依然带着否定的表情,“十万!?”
“你方向就猜反了……”建熙帝笑了一声,“如果你现在去问你的张师傅,那么他会告诉你,京城的布防……一共是三千精锐。”
陈翊琮愣了一下,“这么少!”
“……少吗?不少了。”
“可三千人——”
建熙帝轻声继续,“西边的楚州,北面的秦州……都有数十万人的兵营,一旦金人有动向,他们都会挡在平京的前面。京城的布防,从来就不是用来抵御外敌的……”
“不是用来抵御外敌……”陈翊琮微微眯起了眼睛,“皇爷爷的意思是……”
“内乱。”建熙帝目光带着些微的锐意,“三千精锐,用来掐灭那些燃起的星火,足以。”
陈翊琮想了想,“这是非常机密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