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0章 離職 (第1/2頁)

加入書籤

Joseph望著窗外出神。

他的心情很平靜,同事們越是震驚,他的情緒就越安穩,好像是磁場為了達到某種平衡而產生的相互作用。

離開是意料之中,早有計劃的事。只是比預想的時間要早幾個月。

他本想至少做到秋季結束,9月底再走的。

一整年的時間,以終為始,更符合他對工作和生活的一貫安排。

但職場上的去留,並不像一天有24小時,一年有四季那樣,是恆定不變的自然規律。如果一定要追求序列的整齊,時間的閉環,不過是逃避變化的作繭自縛。

當然,這種內心上的安寧,也源於實力帶來的底氣。

從他回國伊始,就有幾家公司丟擲橄欖枝。

時尚的圈子很窄,尤其是做到高位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聯結,互相認識。

現在Joseph手裡握有兩個不錯的offer,都是國際奢侈品集團。

一個職位是買手部門的老大,另一個是運營部門的老大。

奢侈品的設計部都在國外,國內只涉及到門店管理和貨品銷售,所以接下這種offer,就意味著自己暫時退出產品設計的領域,正式來到了市場營銷的戰地。

Joseph回想起去年8月,他還在英國的時候。

那時,已經在英國工作了10年,跳槽過5家公司的自己,進入了職業迷茫期。

他沒辦法在任何一個公司,任何一份工作上找到可以持續發展的目標,對待服裝的熱情,與其說是消耗殆盡,不如說是從來都沒真正燃燒過。

他更希望成為一個畫家,一個詩人,一個街頭藝人。可這些職業,都不足以讓他獨立謀生。

除此之外,他還一直備受文化歸屬感的困擾。

鍾思雨覺得他half中國half英國的經歷,比她那種出生就在英國的情況要好很多。

但Joseph並沒有如妹妹所想的那樣,在兩種文化間都遊刃有餘,他只感覺到深深的牽絆。

他一直生活的地方,接觸的人,總是有意無意地把他往外推,兜兜轉轉,也沒有找到一個能夠完全接納自己,融洽相處的模式。

所以他終於決定回國。

雖然回國不見得能解決問題,但他必須試一試,這是他走出精神牢籠的唯一機會。

Joseph的父母在英國經商,他們對兒子的想法既不支援,也不反對。

雖然他們在家裡吃中餐,說中文,但思想卻比行為先西化了。

不過給予自由也並非全然不作為,Joseph的爸爸正好有一個朋友開服裝公司,做得還算風生水起,小有名氣,本來是隨口一問,但卻正好趕上對方公司業績下滑,急需結構調整,吸納人才,便順水推舟,把Joseph推給了這個朋友。

Joseph本來是看不上的。

這種“看不上”說不上是客觀,因為對國內時尚產業的行情全然不瞭解,他當時的眼光多少有點高得脫離實際。

他選擇入職這家公司,完全是因為老闆的熱情和堅持。

這個老闆雖然形象土氣,看起來和時尚圈全然沒有聯絡,更像是菜市場賣肉的,但卻頗有三顧茅廬的精神。

一個月內飛了英國三次,第一次只是請他吃飯,第二次很認真地瞭解了Joseph的個人需求和職業經歷,第三次,就帶著公司的詳細資料,親切地邀請他回國看看。

老闆的真誠讓Joseph對自己的以貌取人感到汗顏。

Joseph想著,就算是不接他的工作邀約,能借此機會,回國看看形勢,也是好的。

沒想到回到北京,去公司,店鋪,工廠看過一圈後,他竟產生了興趣。

國內的服裝產業鏈比他一直接觸的模式更有效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