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68章 題海戰術能有什麼用? (第1/2頁)

加入書籤

於是乎,景隆帝便徹底愣住了。

站在門口,直勾勾望著這一幕,臉色漆黑,心中更是一股怒火騰騰地燒。

雖貴為天子九五之尊,可因為這混賬小兒的緣故,對眼前這張氏兄弟二人,倒也多少有些耳聞。

當初在水雲間,那號稱“京城第一才子”、當朝御史臺諫議大夫柳正道之子柳俊彥,召集上百名京城學子,欲對這混賬小兒口誅筆伐大肆聲討,一副不將其弄得身敗名裂人人喊打誓不罷休的架勢……

卻正是這兩個來自南方永州府籍籍無名的窮酸秀才,渾然不懼據理力爭,言辭灼灼將當場幾百名學子訓斥得狗血淋頭。

而在麻衣巷那座住滿了各地進京趕考的才子的“鴻運樓”,更是不畏強權,一番“讀書人當以報效社稷造福百姓為己任,而不是為了權勢與高官厚祿”的言論,令那永州府判司之子朱琅顏面掃地,隨後便遭到其慘無人道堪稱狠毒的報復。

若不是太子與這混賬小兒解圍收留,恐怕走投無路只能露宿街頭,甚至活生生餓死在京城。

說實話,對於這樣兩個行事莽撞的愣頭青,他景隆帝只覺啼笑皆非。

可更多的,卻是滿心賞識。

若是天下所有儒生士子,皆能如這張氏兄弟二人,縱然寂寂無名,縱然貧困潦倒得吃不飽穿不暖,可依然滿身浩然正氣,恪守讀書人之大道……

若是朝中所有官員,皆能如這般,剛正不阿一片公心……

這大康朝何愁不能國富民強,打造一個前所未有之盛世?

更重要的,兄弟二人雖不知變通酸腐了些,在才學上也算不得滿腹經綸出類拔萃,卻又與那些成天張嘴閉嘴仁義道德聖人學問、實則不知所謂的儒生士子截然不同。

至少昔日在水雲間,駁斥群儒時那一番言論,公然喊出臨州醫學院的創辦乃是功在千秋之舉的口號,便可見一斑。

至少,也算頗有一番見地。

若是放在往日,本著惜才愛才之心,他景隆帝恐還真會破格,賞他們一番造化。

先一道旨意破格招錄入太學讀書,再入翰林院磨鍊兩年,再外放到地方做上兩任縣令,再調任回京進入六部,最後鍛造出兩個鐵骨錚錚的能臣出來,也不是不可能!

只奈何如今,正是他景隆帝,大力推動朝廷取仕制度變革的關鍵時期。

取消舉薦制,已成定論,且時機已經成熟。

從此以後,即便當朝一品宰輔或是公卿宗室子弟,想要入朝為官,想要得到重用,也必須透過公平公正的恩科考試。

身為天子,自然也不便破例,否則難免引起朝中詬病。

唯獨值得慶幸的,這兄弟二人,卻終究被楚國公收入門下做了弟子。

說起來,也算是天下無數人做夢都不敢想的一場造化。

這混賬小兒從來都是如此,雖平常無恥混蛋了些,常能將人氣個半死,實在不討他這皇帝的喜歡,可也從來都深知事有可為不可為。

可就是這收徒的方式手段……實在難以啟齒了些,讓他這皇帝都跟著臉上臊得慌。

人家都是逼良為娼……他與太子這兩個狗東西倒好,逼良為徒。

可此刻,真正讓他怒火焚燒,肺都快要炸裂的……

既然都已經如土匪惡霸似的,逼迫這兄弟二人拜入門下做了弟子,那自然就當做好為人師者之職責。

潛心教導經史子集,耐心傳授聖人之學問。

更何況,兩人本就是要參加今年恩科的考生,且本來在學問學識上就沒什麼優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