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3章 他去了能有什麼用? (第1/2頁)

加入書籤

景隆帝神情一滯。

侍立在側的司禮監太監總管張三千,自是迫不及待便將那份《臨州日報》,畢恭畢敬呈了上來。

群臣目光注視下,迅開啟,果然只見這報紙第一版“時政要聞”,最醒目的位置,“討伐慶國女帝之檄文”幾個龍飛鳳舞大字。

下面文章,倒總算不再是一股讓人胃裡冒酸水的王修風。

相反,堪稱引經據典,用詞極為考究。

可就是那語句……

什麼“慶女帝李輕眉,年方二十二,頭大如牛,蓬頭歷齒,舉止無狀,行為無端……”

什麼“置天下生靈於不顧,殘暴獨夫之心,人神共憤也……”

什麼“天下苦慶國久矣,吾號召天下群雄,共討伐之……”

將那慶國女皇帝,劈頭蓋臉罵得那叫一個痛快,直看得他景隆帝一愣一愣的,眼睛都直了!

可剎那間,心中甚至已是一陣莫名怒火!

倒不是這什麼討伐檄文!

關鍵是,那混賬小兒,好端端的,跑去鄲城之地做什麼?

因為戰事,京畿大營臨州駐營的駐軍,一共都只剩下了三千多將士,還被他調派了兩千!

難不成,他還真琢磨著,對那十多萬慶國大軍,故技重施再上演一場岐山關的大火連營?

荒唐!簡直胡鬧啊!

難道他以為,朕就沒琢磨過這事?

可說到底,當初那岐山關,之所以能從天而降一把大火,殲滅足足上十萬敵軍,根本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其一,岐山關特殊的地形,可藉助兩條陡峭山脈形成的狹長河灘,將敵軍形成個甕中捉鱉之勢。

其二,便是出其不意,縱觀史冊千百年來,還從未見過兩軍交戰從空中展開偷襲的先例。

導致大半夜的,就算天上莫名其妙多了幾千顆星星,還天降桐油,也沒人意識到,那是一場火攻。

可眼下,岐山關一戰,天下皆知!

別說鄲城之地,根本就沒有如岐山關那般,關門打狗的地形!

可就算有,難不成那慶國大軍,還能老老實實待在籠子裡,讓你用大火燒?

更何況,人家現在是在圍城,不是猛攻關口陣地!

況且,據說那慶國大軍,現在營地連警戒放哨,都是一半看前方,一半抬頭望天!

看見你那什麼飛天……大球,從天上飛來了,還能老老實實待在上面,等你往身上潑桐油,然後再點火?

唯一可做的,也無非是飛在半空,敵軍弓箭射不到的高度,探查探查地形與敵情!

可那對於解決鄲城之圍,有什麼用?

那小兒,是不是未免太天真了些?

難不成,他是琢磨著,用那飛天大球,將加起來上十萬百姓與將士給救出來?

暫且不說難度極大,幾乎不可能。可即便救出來,鄲城之地便失了!

更何況,那慶國大軍能眼睜睜看著你一個個飛天大球飛入城中救人,而無動於衷?

恐怕救出來一個被殺一個!

這不荒唐嗎?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