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的方淑红直接拿着大扫帚追着老张家一家子打了三条街不说,还跑到他们家门口以及单位门口骂了好几天。
这样下去不行,且沈从越的假期本来也所剩不多了,他便提出来回去看养父。
当初方淑红他们通过火车找到沈从越的消息后就已经去过一次了,但那不算正式感谢,所以这一回方淑红他们又专门请了假,陪着沈从越一起。
其他人都还有工作走不开,同样是重点相亲对象的祝明安身上还肩负着机械厂的职务,就算想逃过七大姑八大姨的说亲也走不掉,只能眼睁睁看着祝成蹊成了家里小辈的代表。
双方家长见面后的感谢和客气自不必说,值得一提的是祝有敬和方淑红并没有应下沈从越的养父沈尤今说的可以给沈从越改回祝姓的事儿,在征求了沈从越的意见后,答应他继续姓沈,说他是两家的儿子。
从沈从越养父家离开后,祝成蹊没再陪方淑红他们回宁市,而是回了迎胜村。
广交会一年两次。
之前那次是春交会,而眼下秋交会的报名已经开始了。
迎胜村之前没资格参加,但经过蚕丝扇和绒花首饰的订单后,他们已经有了参加的资格,所以她要回去把资料送审,等这件事的结果。
而沈从越也回部队去了。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前进。
第120章回城名额凭什么给她
半年多的时间过去,迎胜村早已经大变样了。
原本进出村子的主路以及村道一些重要的路都被夯实了地基,铺上了石子和砖头,变成了平整的宽敞的红砖路。
草编厂和绒花厂也不能一直搅和在一起,且员工的住宿问题必须解决,所以在挨着赵三爷家原先的红砖房的周围又陆陆续续起了好几间漂亮的院子,解决了厂房的不足以及员工的住宿问题。
蚕丝扇的单子让村里实在富裕了一把,是以周立新咬咬牙,又买了一台东风牌的旋耕机,解决了村里种田的劳动力实在不足的问题。
而社员们的面貌相较于去年这时候也变得更加鲜活,肉眼可见的就是很多孩子都长胖了些,衣着上也比去年好上不少,和其他村上学的孩子相比,完全在两个层次上。
和以往一样,祝成蹊一进村就受到了村里面的强烈欢迎,走哪儿都有人笑脸相迎,或者想拉她回家吃饭。
一路谢绝这些人的好意后,祝成蹊先回了知青点。
之前找祝成蹊走后门的那批老知青们还挺珍惜这次难得的工作机会,没有人搞什么幺蛾子,又难得是读过书的文化人,所以都被留在了绒花厂里。
现在两个厂子的员工住宿问题解决,这些老知青们为了住的舒服些,自然搬到了厂子附近,知青点一下子就空了出来。
如今新知青就剩下祝成蹊、程玉颜以及周美云还有赵景明和宋起云,而老知青就只有孟昭昭、芳芳以及如今肚子已经大到吓人且胖的不成样子的范媛媛。
祝成蹊每天忙的脚不沾地,程玉颜如今都能给社员们看一些简单的毛病了,而其他几位都是学校的老师,每个人都有事儿,知青点就只剩下范媛媛这一个闲人。
以往她的肚子还不是很大的时候,她时常拿着钱去公社或者县城,加上祝成蹊本来就很忙,几乎很少和她打过照面。
但没想到她这回刚进院子就看到了艰难扶着腰在院子散步的范媛媛。
范媛媛实在太胖了,以至于祝成蹊第一眼没认出她来,所以免不了多看几眼。
范媛媛和以往一样对祝成蹊没什么好感,见她盯着自己看更是不爽极了,但是碍于她现在这村里的名头越来越盛,但凡有人说她一句不好的,立马就会被整个村子的人群起而攻之,是以范媛媛也没敢犯众怒,而是阴阳怪气地“哼”了一声,扭过头走开了。
祝成蹊向来不会在麻烦的边缘试探,是以她当没看见范媛媛一样回了房间。
稍微梳洗一番,还没来得及休息,听到她回来消息的周立新以及村里其他干部们都赶过来了。
祝成蹊知道他们的来意,便打开门请他们进来,说起了申请秋交会的事。
周立新拿着祝成蹊让他准备的资料说:“喜宝,你要的东西我都准备好了,你看看咋样?有啥问题没?”
祝成蹊早就和周雨晴他们沟通过参加广交会的一应流程和审核手续,对所有要的文件了然于心,而周立新他们做事也靠谱,祝成蹊看了下没什么问题后就说:“没问题,余下的一些申请材料我来写,回头我写好了就直接把申请交上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秋交会我们肯定能去。”
“真的啊!那可真是太好了!”以周立新为首的一众村干部现在可太相信祝成蹊的话了,闻言各个喜笑颜开,“没想到我们村竟然也有去广交会见世面的时候,喜宝,广交会上是不是都是外国人啊?”
“听说他们都长的跟鬼一样,有的绿眼睛有的蓝眼睛,是不是真的,我只见过小鬼子,还没见过洋鬼子呢,喜宝,你这次也带我一起过去吧?”
“我也想去,喜宝你也带上我吧。”
“……”
村里的干部们争先恐后,祝成蹊可不管这些,而是看向周立新说:“这得看队长叔的安排,毕竟广交会那会儿正赶着秋收呢,秋收才是最重要的。”
周立新刚刚没抢赢其他人先开口,本来就有点怕被留下,现在听祝成蹊这么一提,顿时知道自己是去不成了。
他拉着一张脸说:“都吵吵啥呢,一个个都也不知道分个轻重缓急,那广交会再好也不能把村里的生产落下了,不然上面一个命令下来,就把喜宝辛辛苦苦给我们办的厂子关了,我看你们到时候往哪儿哭。”
其他村干部们顿时叹气,只好放下了这个念头。
祝成蹊见状转移话题,问道:“对了,村里的柞蚕目前怎么样了?”
说起这个,周立新他们立刻来精神了。
之前,祝成蹊送了几个人去小营山学习,周杭生不仅让人尽心尽力教他们,回来的时候还专门派了个人过来进行现场指导,是以村里根本就没走什么弯路就完成了最初的蚁蚕上山和病虫妨害防控。
周立新他们就说:“你回来之前我们才刚刚完成第三次转场,蚕宝宝现在都长的很大了,估计很快就可以结茧子了。”
祝成蹊还没有正式看过养蚕,想了想说,“那我上山去看看吧。”
“走走走,我们一起。”
祝成蹊和村里的干部们纷纷站起来准备出门,外面因为实在好奇而偷摸跑过来偷听的范媛媛连忙转了个身,躲在了边上的柴火堆后面。
祝成蹊他们都没注意到范媛媛,锁了门后,一边往外面走,一边又听周立新说道:“对了,前段时间公社的薛书记说县里看我们公社去年的成绩好,虽然我们村后来又出了迪特的事儿,但还是给我们分了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名额还有一名回城名额。”
“回城名额当初说好了给周美云,但是大学生名额我还没想好怎么处理,你有什么想法吗?”周立新说的小心翼翼。
他心里其实更偏向把大学生名额给村里的年轻人,毕竟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自己人,知青还是有些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