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新颁的政令,高僧们的热度虽然也不低,但到底百姓们也就是念叨念叨对方的善行,然后日常祷告一番,接下来也就放至脑后了。
百姓们的事情本就不少,光是地里的事就已经占去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哪怕农闲的时候也要想办法解决温饱,出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工作能给家里加点进项。
有的僧人们想过召集信众,举行一次大的抗议活动,但基本都无功而返。
百姓们又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朝廷都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了,让他们为了个罪人去背负祸乱朝堂的罪名,傻子才去!
更何况一些影响力较大的高僧基本全部都被派去西南宣传佛法了,剩下的僧人们影响力都属于一般,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的那种,也因此才被德宗和容小小留了下来。
他们确实无法对佛门的种种优待政策做出改变,但不代表他们就毫无解决办法。
朝堂才是最大的权力机构,尤其是古时候的朝堂,作为掌权人的皇帝,想要对付任何人都轻而易举。
历史上造反的势力那么多,又有几次是成功的。
哪怕是落魄的朝廷,那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那么容易彻底摧毁。
景元生的事传到四国后,四位国主都出现了相同的心情。
沉默,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
四位国主很诧异,这真的还是他们印象里的景元吗?
一个储君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
四国对于德宗都是有些了解的,在容小小没有扬名之前,他们对于德宗的一致印象都是好欺。
德宗从没有跟四国的人闹翻过,每次上供的时候都很利索,哪怕他们临时多要点,德宗也只会苦恼一会儿,然后同意。
若是他们要的过分了,德宗就直接装病,为了自己的名声,他们不得不退后一步,踩着德宗的底线要东西。
时间长了,德宗留给四国的印象就只有一个好欺。
可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说是好欺负不如说是识时务。
知道自己拒绝不了,那就不去拒绝。
知道自己不想给予,那就想办法让他们主动放弃。
四国国主突然回过神来,德宗看似答应了他们所有的要求,但实际上德宗给的都是他能够接受的。
而德宗不能接受的,他们竟然没有一次拿到过。
四国国主愣住了,景元的这位皇帝真的是他们印象中的那样吗?
不要说什么政策都是容小小想的,作为帝皇,四位国主可以肯定,这些政策当中最少有一半只有皇帝才能制定的出来,
僧人的制度远远不是百姓们知道的那一点,还有一些部分是被封存的,除了皇帝无人能调阅。
储君再强势也没用,皇室当中有一批人是专门负责守着这些不能为外人知道的档案,就算是储君身份也不足够让这些人让步,强行调阅也只会让这些人选择鱼死网破。
看着景元新颁的一条条针对佛门的政令,四位国主在第二条和第四条上停留的格外久。
哪个国家能没有僧人呢,对于能够影响国民意志的势力,他们这些国家的掌控者同样深恶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