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314章 人口普查(第1页)

第314章 人口普查(第1页)

大明联邦二十六年的早春,坤泽城的行政委员会大楼里,朱昭熙在晨会上翻完了最新的工业产值报表。报表显示,虞国的钢铁产量突破百万吨,铁路里程达到三千公里,电报线路覆盖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州级行政区。

这些数据背后,是四千万人口支撑的工业体系,这个数字是两年前的数倍,也是时候进行一次彻底的人口梳理了。

朱昭熙合上报表,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范围是全国所有户籍人口,包括农庄、工厂、矿区和城市社区。”她抬眼看向与会的部门负责人,“对内情报部和中央统计局联合牵头,三个月内完成。”

坐在对面的中央统计局局长立刻记录:“需要明确统计维度,是否沿用五年前的标准?”

“不。”朱昭熙摇头,“这次要增加‘技能等级’‘政治参与度’‘家庭成分’三项。技能等级分五级,从‘无特殊技能’到‘高级技术工种’;政治参与度记录是否为党员、参加过哪些组织活动;家庭成分标注三代以内的职业背景,务农、务工还是公职。”

对内情报部部长插话:“这些数据需要跨部门核对,户籍系统、工会档案、社保记录都要联动。另外,是否需要保密?”

“核心数据加密存档,只对五人开放。”朱昭熙列出名单,“我、两位部长、统计局长、情报部执行处长。普查表回收后,原件封存,副本按筛选标准分类,直接送我办公室。”

这次普查的真实目的,只有朱昭熙自己清楚。四十四岁的她在睡前会翻看体检报告,各项指标显示身体状况稳定,但二十年的执政经验让她明白,权力交接不能等。

按她的计划,她还需在玄中城担任四到八年联邦事务总理,之后至少有十二年时间可以主导虞国的权力过渡。

但她要找的不是名义上的皇位继承人,按她的计划虞国皇帝将在她退位前成为虚职,真正的权力核心是劳动党中央书记、全国代表大会委员长、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四个职位。

过去在代表大会上,曾推荐过很多候选人,有出身军工系统的将领,有学者,有工人,有宗室子。但朱昭熙在心里逐一否决:这些人要么被现有体系同化,要么缺乏基层实践,没有一个能理解“制度延续性”的真正含义。

她需要的是从根上成长起来的人,既懂生产规律,又能把握制度本质,而这样的人藏在四千万人口里,只能用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去找。

三天后,普查工作在全国铺开。两千名普查员被分配到各个片区,携带统一印制的表格入户登记。

表格设计得极为简洁,除姓名、年龄、性别等基础信息外,技能栏细化到具体工种——农庄的育种员需注明“能识别多少种稻瘟病”,工厂的车床工要填写“最大加工精度”,教师则需记录“年均培训时长”。

在翠南省的白鸽村集体农庄,普查员王芳正在核对第七户的信息。户主是拖拉机手赵铁林,技能等级被定为四级——他能独立维修农机,还参与过技术手册编写。

政治参与度一栏填着“劳动党党员,年均参加支部活动二十三次”。家庭成分则标注“父祖辈均为大明帝国移民。”。王芳在表格右下角盖了“实地核实”章,这意味着该信息已与农庄的工分记录、支部档案交叉验证过。

城市的普查更为复杂。坤泽城的纺织厂区,普查员需要区分“纺织女工”和“纺织技术员”,前者按三级技能登记,后者若能调试织机参数,则定为四级。

在矿区,井下矿工的技能等级还要附加“安全操作年限”,十年无事故者自动升一级。这些细分标准来自朱昭熙的直接指示:“技能不能只看头衔,要看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月后,批普查表汇总到中央统计局。四千万份表格堆满了临时档案室,两千名工作人员按标准分拣。

筛选的第一道门槛是年龄,限定在十五到二十五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既有一定社会经验,又未完全定型。第二道门槛是技能等级,至少三级以上。第三道门槛是家庭成分,排除三代内有重大违纪记录的家庭。

统计局局长带着初步筛选出的八千份档案走进朱昭熙的办公室时,看到她正在研究全国地图。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二十七个区域,多是工业重镇和农业示范区。

“按您的要求,这八千份符合基础条件。”局长将档案箱放在桌上,“其中工人子弟占六成,农庄青年占三成,公职家庭出身的不足一成。”

朱昭熙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档案:姓名,李伟,男,二十一岁,云陇省煤矿机电班班长。技能等级四级,能独立设计井下电路;政治参与度为“预备党员,组织过五次技术交流会”。

家庭成分“父亲是煤矿工人,年因公殉职”。档案附件里还有一份工会评语:“在去年透水事故中,带领班组抢修设备,连续作业四十小时。”

“标记为a类。”朱昭熙将档案放在左侧,“加查他近三年的工资单和班组考核记录。”

她又拿起另一份:姓名,陈梅,女,二十三岁,中武洲农场农艺师。技能等级五级,培育出早熟稻种;政治参与度为“党员,担任支部宣传委员”;家庭成分“三代务农,祖父曾是地主,年主动上交土地”。

档案里附有她的论文《盐碱地改良的七种实践方法》,引用了十二处实地试验数据。

“a类。”朱昭熙同样标记,“查她的培训经历,特别是是否参加过中央研究所的短期课程。”

这样的筛选持续了两周。八千份档案最终缩减到一百四十五份,按“工业技术”“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理论研究”四类分装。

朱昭熙每天晚上会抽出两小时翻阅,在档案边缘批注疑问:“此人多次调动工作,原因需核实”“家庭成分复杂,需查清楚社会关系”“技能评级虽高,但缺乏独立项目经验”。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