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四三七 吟到真詩喜欲狂(一) (第1/2頁)

加入書籤

劉老爺子今年已經過了七十,在宮中沒有任何職司,但是耳聰目明的人總能知道丁奧就是這位老爺子名下的太監。更何況只要不是瞎子,就知道劉老爺子是皇太子殿下身邊第一私臣,故而有了“布衣總管”的名號。

6素瑤工作再忙,也沒有忽視這些高高在上的“前輩”。她很清楚,自己完全是個一步登天的“暴戶”。如果不是皇太子殿下表現得令世人震驚,她作為皇太子的性啟蒙老師,這一輩子可能也就止步於“嬪”。別說參與機務,就算是不小心多說一句話都會被配浣衣局。

現在這種狀態,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不過要見劉若愚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他老人家名副其實,一副大愚不化的模樣,對外輕易不露臉。

幾經輾轉造就了個好機會之後,6素瑤終於坐在了劉若愚面前。

劉若愚坐在主座,目光微閉,臉上浮現著似有若無的笑意。

“劉老公,近來可都安好麼?”6素瑤不知覺間又有些忐忑,好像還不習慣作為劉若愚的客人。實際上她看到東廠提督站在一旁伺候,就已經心存敬畏了。這一刻,她才知道皇太子給了她多大的支撐。

“6姑娘,咱家都過了古稀之年,精力不濟,乘著咱還沒睡著,說正事吧。”劉若愚悠悠道。

6素瑤努力擺出個淡定的笑容“劉老公,近來有個奇怪的風聲。就連我這整日跟著皇太子的人都還是從別人嘴裡聽說的。”

“該信信,不信就當風颳耳。”劉若愚不著痕跡道。

6素瑤知道老人家是不會輕易指點晚輩的。就說她自己。難道會教育手下辦事的宮女、宦官、秀才們該如何做事麼?自己又沒收人學費,又沒喝人的拜師茶,憑什麼教他們?一切都是看各人悟性,能留則留,留不住則去。

“多謝劉老公教誨,這真是千金難買老人言,小女子拜謝公公了。”6素瑤話中有話,謙恭卻不謙卑。

劉若愚很滿意6素瑤的悟性。難怪她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

“能知足與不足,這便是智慧。”劉若愚提點道“你整日跟在皇太子身邊,眼界雖高了,卻也被皇太子這座大山遮了目。”

6素瑤腦中飛快轉動,福臨心智“讓李明睿出任大理寺卿是聖上的意思?”

劉若愚嘿嘿一笑,就像是在溫和地告訴小朋友知道不必說出來,大人總該有點城府。

6素瑤也自知失言。自嘲一笑,道“小女子就是說話不過腦子。說來也怪,總有人巴巴地跟我說外廷的事,就好像小女子該知道似的。”

“那是人家想攀你這顆大樹唄。”劉若愚輕笑一聲。

“我都不過是盤樹的藤,哪裡能讓人攀?”6素瑤無奈地道“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麼想的?”

“有些人看著是樹,風一吹就倒了;有些人看著是藤。可就是能屹立不倒。”劉若愚打了個哈欠,端了茶盞。身後的丁奧扯著嗓子道“送~客!”

6素瑤當即彈身而起,對劉若愚福了福,道“小女子多謝劉老公教誨。”

劉若愚點了點頭,在丁奧的攙扶下往後堂走去。絲毫不管6素瑤是否聽懂了。

6素瑤也不是天生就機智過人,只能將劉若愚的每句話都記住心裡。回去之後慢慢琢磨。苦思冥想之後,她終於想通了一點所謂沒有惡意也好,想攀附也好,無非都是投石問路。在宮中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誼和忠誠,是否值得別人效忠、結盟,看的都是實力——也就是根底。

那為什麼要選擇李明睿出任大理寺卿這個關節點呢?

皇太子殿下到了山東之後,幾乎將所有官員都變相罷免了,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安插人手。大理寺卿位列九卿之末,上面還有六部堂官,都御使,通政使。這是大九卿,下面還有小九卿。關鍵點到底是在李明睿,還是在大理寺卿?

6素瑤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將注意力仍舊放回到了工作上。在她這個位置上,越感覺到孤掌難鳴,需要自己的根底。然而事實卻十分殘酷,那就是她還沒有培植根底的能力。

……

在宮內暗流湧動之時,李明睿仍然毫不知情地工作在山東按察使的職位上。

按察使司的全稱是提刑按察使司,在蒙元時也一度稱為“肅政廉訪司”。顧名思義,這個衙門主要兩個工作一,提點刑獄;二,肅政廉訪。所以在職權隸屬上,按察使司是都察院在地方上的下屬機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