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三六零 欲牽青色上柔枝(三)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朱慈烺每次看到“崇禎十八年”這個新鮮的年號,都有種微微的成就感。不管怎麼說,大明在他手上不過九個月的時間,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止損訊號。

再過九個月會如何呢?

會有四到五批新兵投入各營,足以讓他建立起四個師。

更多勞役和苦工會投入建設,將硬化道路鋪到前線。

獲得甲等文憑的人會越來越多,丙、丁等文憑甚至能夠在村中大量普及。

行政人才能夠滿足五個省的基層領導崗位,新鮮血液帶來的新鮮風氣能讓大明北方煥然一新。

……

所以,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

多爾袞同樣在計算時間。從清兵入關已經近八個月了,這八個月裡,清兵總算打下了小半個山西和整個陝西,然而畿輔之南的明軍實在讓他如鯁在喉芒刺在背。尤其是阿巴泰和洪承疇都沒有能夠在南路取得哪怕一個村落的戰果,這讓他泛起了濃濃的不祥。

還好自己聽了蘇克薩哈的話,將這燙屁股的座椅讓給了濟爾哈朗。現在濟爾哈朗勢必騎虎難下,一邊受著南路軍的煎熬,一邊又有西路軍捷報連連。

“主子,鄭親王來了。”貼身侍從在多爾袞身後低聲稟報道。在他眼中,自家主子越容易因為丁點大的小事而怒,甚至聲音大些都有可能觸怒他,一切都得小心翼翼。

“不見。”多爾袞厭惡地揮了揮手。

“王爺身子如何了!”一箇中氣十足的聲音闖了進來,濟爾哈朗到底是攝政王之一,自然知道該闖就闖的道理。

多爾袞充滿怒氣地朝門口望去,果然看到了濟爾哈朗兩鬢白,故作從容地走了進來。在濟爾哈朗身後,是一個壯碩的身影。比尋常人高出了足足一個頭,正是被黃臺賜號“巴圖魯”的鰲拜。

這也就不能責怪府上侍衛攔不住濟爾哈朗了。

“奴才鰲拜,給睿王爺請安。”鰲拜甩袖上前,單膝一跪,行了個請安禮。

這種大明軍禮在滿洲已經成了俗禮。

多爾袞見鰲拜上來就服了軟,心中稍稍舒坦了一些。又見濟爾哈朗上前。要與他抱見,便也貼身過去,兩人輕輕抱了抱,方才分開。

“睿王爺身子可大好了?”濟爾哈朗一副真心實意的模樣。

多爾袞請兩人坐了,靠在椅背上,裝出一副氣短的模樣,道“好是好些了,只怕日後沒法縱馬疆場了。”

“睿王爺從小身子就不好,這回得幸入了關。可以找幾個名醫好好給看看。”濟爾哈朗從小寄養在努爾哈赤家裡,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都很好,此刻說這話也是透著暖意,讓多爾袞煩躁的心也平復下來。

也正是如此,以聰明著稱的多爾袞才肯接他的話頭道“如今關內的形勢卻是焦人。”

“誰說不是呢。”濟爾哈朗重重嘆了口氣,剛才硬挺著英氣全都散了。他也不瞞多爾袞,道“如今南面打不開局面,山西打不下來。就陝西還好些,但怎麼看都有被截斷後路的危險。唉。不知王爺什麼時候才能回來視事啊?老哥哥我真是有些吃不住了。”

“我看打得也挺好,南面不打上來就已經不錯了。能把西面穩住,跟蒙古連成一體,日後進退由己就成。”多爾袞道。

“睿王爺,”濟爾哈朗也不再遮遮掩掩,道。“先汗,先帝打下的基業,好不容易在王爺手裡揚光大,使我大清佔有朱明故地。老哥哥我是不想就這麼退出關外苦寒之地去。你也知道,這些年來關外莊稼養不活。每年冬天都要死許多馬匹和孩子。如今能到這麼個好地方,諸申也都是不願意退的。”

“大明有十五省天下,我們只有十萬人,就算打下來,也只能靠那些尼堪去守。”多爾袞嘆道“但是尼堪膽怯不能打仗,守軍一看大軍來了就一鬨而散,這怎麼打?再者說,就是如今日子過得太好,家家戶戶都有包衣,都能吃飽飯,諸申中還有多少人願意出去打仗?”

“以前每個牛錄抽人搶西邊,都是說好話要跟著去。如今要補些餘丁,你看他們肯不肯。”濟爾哈朗也頗為無奈,暗含怨氣。不過他此番來是想勸兩白旗盡棄前嫌,一同出兵,旋即口風一轉“如今馬上就要春暖花開了,尼堪也要春耕,估計是沒法再打了。你看,要不咱們一鼓作氣把山西整個打下來,好歹要守到糧食成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