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二七三 洪爐照破夜沉沉(十二)

加入書籤

“朕還是這大明的皇帝!朕要去哪兒難道都做不了主麼!”崇禎怒氣沖天,以至於在後院的周後都聽不下去了。

七月十日,大明皇帝的聖駕到了泰安州,入住泰山腳下的東宮別館之後,再也不肯南行了。

此時此刻,吳甡、孫傳庭與一干朝臣分立皇帝兩側,看著已經三十四歲的天子大雷霆。

從到了青石關,崇禎就有些不對勁,試探性地提出想去德州。負責接手保衛工作的蕭東樓倒是很高興,但是朝臣卻沒一個贊同的。他們用最堅定的語氣、最完美的邏輯、最豐富的例證,要打消皇帝御駕親征的幻想。

“陛下,天下動盪,正是陛下早日還朝,安定人心的時候,焉能親身犯險?”姜曰廣成功地迎了皇帝南下,每往南走一天,地位就要高一分,當然不肯讓皇帝往北走。而且好不容易離開了皇太子的“掌控”,再去德州豈不是又要成為傀儡?

“朕只是想親眼看看將士們如何英勇奮戰,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崇禎叫道。他甩開散亂的頭,望向了門外的侍衛,大聲叫道“蕭東樓!”

“末將在!”蕭東樓大步上前,身上鐵甲沙沙作響。

“朕命你,命你即日率部,護衛朕北上德州!”崇禎被氣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陛下,”蕭東樓抬起一隻眼睛,“末將不能擅離信地。”

“你是怕死!”崇禎重重一甩手,兩步衝出門去“這大明天下,可還有忠義之士,肯隨朕去北面的!”

院子裡的第二營衛士,昂挺立,巋然不動,彷彿什麼都沒有聽見。

“就沒有一個勇士麼!”崇禎重重一跺腳。

孫傳庭與吳甡對望一眼。只得上前道“陛下,即便蕭將軍一心願意北上殺敵,恐怕也帶不走一兵一卒。”

“胡說!”崇禎猛地轉身,盯著孫傳庭“不就是兵部文移麼?你給他!”

孫傳庭垂下頭,掩飾自己的苦笑。兵部文移有什麼用?東宮侍衛營裡的軍法官、訓導官難道會看著一個將領在沒有軍令的情況下亂來麼?就算他們全都亂來,兵部可能在沒有太子軍令的情況下給糧草輜重麼?

“是要殿下的手令吧。”姜曰廣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總要讓皇帝認識到自己其實被太子囚禁了。皇權早已經被踐踏到了土裡。而自己。以及背後所代表的江南諸臣,才是真正捍衛皇權,捍衛皇帝的忠臣!

除非是打算魚死網破,否則臣子是不可能彈劾皇太子的。不過。若是皇帝本人對皇太子不滿意,提出要換儲……文官們只要樣子上過得去就可以了。大明雖然還沒有被廢的皇太子,但大明之前的歷史中可有不少典故。

吳甡微微垂了垂眼簾,出班奏道“陛下,皇太子殿下以自己的親衛保護聖駕,拳拳孝心可為世人典範。若是陛下不肯領情,恐怕讓殿下寒心。”

“呵呵,”姜曰廣笑道,“吳先生所言極是。陛下。臣以為。當調鳳陽總督馬士英前來護駕南幸。殿下的侍衛都是百戰之師,可以調去北面禦敵奮戰,光復失地。只要到了徐州地界,仍舊是太平天下。”

羅玉昆佔據了徐州,設立煤鐵廠。這在東宮系統裡已經是廣為人知的公開訊息了,然而對於訊息閉塞的姜曰廣而言卻是聞所未聞。而且高傑之死也被說成營中譁變,死於亂兵之手,如果不是羅玉昆,恐怕徐州城頭早就不再有大明紅旗了。

吳甡對此哂然一笑,暗道有徐州的羅玉昆在,馬士英想來也帶不了多少兵。殿下讓皇帝去兗州,是想改善皇室的處境,可沒有讓皇帝脫離控制的想法。如今皇帝這麼鬧著,正是天大的好事。

“陛下,臣以為可傳旨皇太子殿下,令其派兵前往濟南府,駐蹕德王府。”倪元璐出班道“或是即日起駕兗州,駐蹕魯王府。聖天子焉能以九五之尊久居草莽之中?”

吳甡暗暗高興,這水攪得越來越渾了。

“朕這就下旨!”崇禎聲調不減,氣勢卻已經不在了。

……

七月十五日,聖旨趕到了德州行營。

朱慈烺沒有排香案接旨,只是以前線軍情緊張為由,直接取了就看。見皇帝一門心思要來德州,他倒不是不捨得,而且身為皇帝,見見這些為他拼死賣命的義勇之士,可以矯正一些錯誤的觀念。只是戰陣上的事,誰都說不好,飛矢、流彈總是喜歡開一些歷史玩笑。

如果皇帝在德州有個三長兩短,大明南方的幾個省恐怕旬日之內就會大變。那些軍閥們肯定也早就準備好了藩王,一個個冒出來監國。

王之心去了南京之後,好歹江南的糧草和正稅還是能收來一部分的。

“讓戰士們好生休養。”朱慈烺宣佈散會,“尤將軍、李將軍,你們隨我去巡營之後再歇息吧。”

尤世威和李昌齡當即領命。

各將校返回自己的駐地防區,朱慈烺帶著總參謀部的老將們在各營中穿梭巡視,探望醫院中的傷病,進行安撫。這套工作完成之後,夜色也已經深了。

“諸位將軍早些歇息吧,前面的仗還有得打。”朱慈烺自己有些困了,但看看這些老將仍舊是滿臉紅光,絲毫不見倦色,不由佩服。

“殿下,”尤世威道,“末將有一言,存於胸中良久,不吐不快。”

朱慈烺振作精神,道“將軍司掌諫言之事,焉能不說?”

“殿下,”尤世威道,“那日一營參謀管平洲所言,並非全是稚童之言。”他看了看皇太子的臉色,又道“我軍歷來是以精兵為重,其實卻有些太精了。若是能夠縮短新兵訓練時日,以滿月為期,擴大規模,當能有更大戰果。”

“殿下,”李昌齡也進言道,“我軍兵士日操夜練,一月之訓已經當得以往的三月光陰,足以應戰了。”

朱慈烺微微點了點頭,在漫天星斗之下踱了兩步,道“兩位將軍,如果只訓練一個月,膽氣尚未壯,能夠經得住今日這般戰陣否?”

“殿下,能夠硬捍鐵騎而不退之兵,當今天下恐怕也獨此一家了。”李昌齡脾氣大,平時不怎麼說話,一但開口就是咬住不松。

“所以說,若是訓出一群看到騎兵不敢硬抗,轉頭就怕的兵士,再多兩個營都沒用處。非但浪費一個月的兵糧,而且還誤了大事。”朱慈烺道“我剛出京援孫督的時候,侍衛營也試過用兩個月的戰兵出戰,戰損明顯比現在大,仔細算下來,還是虧了。”

“殿下,我軍現在人數太少,經不起耗啊。”尤世威苦口婆心道。

“是這,”朱慈烺搖頭道,“假設我軍兵士訓練一個月,其戰力是一;訓練兩個月,戰力再加一是為二;訓練三個月,戰力是三麼?不是,是四!若是為了省工夫,是不是虧了?兩位將軍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尤世威和李昌齡都精研過訓練大綱,知道新兵第一個月的訓練重點在佇列、體能和紀律,其他訓練只是點綴。第二個月在此基礎上偏向行軍、宿營訓練。第三個月才會加重各種戰技和變陣對敵的實戰訓練。沒有前兩個月的基礎,第三階段訓練無法實行。沒有第三階段的強化訓練,這些新兵就不足以完成從農民兵向職業兵的轉型。

“兩位將軍也不要著急,”朱慈烺安撫道“等我軍火槍普遍配裝之後,訓練度能夠加快許多。我軍戰鬥力大約也就能夠恢復到戚家軍時候的程度。”

ps

求月票,推薦票~!

喜歡金鱗開請大家收藏金鱗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