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二四九 皇都燈火正參差(二) (第1/2頁)

加入書籤

譚泰是正黃旗人,黃臺吉的心腹重將,也是當日參與焚香效忠福臨的二百零七大臣之一。他如今旗幟鮮明地站在了多爾袞一邊,顯然是背叛了兩黃旗,頓時引來索尼、鰲拜等人的怒視。

愛星阿這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站錯隊了!他心中懊悔,又埋怨這位叔祖,舒穆祿氏既然選擇了九王,為何不給自家人通個氣呢?現在這種情形該如何挽回?他已經在宋弘業的指點下,享受到了步軍統領職位帶來的甜頭,哪裡還肯就此得罪多爾袞!

“譚泰!你這小人!”鰲拜怒罵道。

“主子面前,你這奴才成何體統!”譚泰怎會怕這麼個愣頭青?當即吼了回去。

多爾袞對譚泰的投靠也頗為意外,卻也十分高興。舒穆祿氏在正黃旗中不是小族,故友、姻親、門人織成的關係網一樣很可觀。更重要的是,譚泰當眾投靠,硬生生地為多爾袞切入兩黃旗製造分裂創造了條件。

“鰲拜是搶了太多的地和包衣,不敢去拼殺了!”愛星阿一樣不在乎鰲拜“巴圖魯”的名聲。

說穿了,此時的鰲拜只不過是個巴牙喇纛章京,在外人眼中也算位高權重,但是在拼爹拼爺爺的大清,他只能拿個“巴圖魯”的稱號自我安慰。

鰲拜自恃勇猛,聽到有人說他膽怯,自然怒火衝頭,正要回罵愛星阿,只聽見……

“成何體統!”

多爾袞見愛星阿也見風使舵投向了自己,當然不能讓鰲拜再大耍威風。他重重一拍扶手,起身喝罵道“都是私心!全都是私心!我滿洲戰兵不過十萬,要服十五省天下,是易事麼!爾等只知道自己旗下多得點人口,多佔點田地。就忘了先汗十三副甲起兵的艱辛麼!”

多爾袞一搬出先汗努爾哈赤,地位高的老臣不忍言,地位低的年輕人不敢言,剛才還吵得如同市場的朝堂登時靜謐下來。

多爾袞緩了口氣,望向漢臣班,道“洪先生。你怎麼看?”

洪承疇緩步出班,真心不願意捲到滿洲人的內訌之中。他在大明受夠了黨爭,沒想到滿洲也是一樣。

大明的黨爭還算有規矩,除了閹黨大殺了幾個東林,其他人只要乞休放歸,離開政治中心也就罷了,實在運氣不好也只是被皇帝關起來。而滿洲的黨爭卻是實打實要掉腦袋的,之前為了爭立的事,代善甚至將次子碩託與孫子阿達禮殺了。就因為他們兩人支援多爾袞繼位。

“臣記得,上月十二,有都察院參政祖可法,張存仁上言山東乃糧運之道,山西乃商賈之途,急宜招撫。若二省兵民歸我版圖,則財賦有出,國用不匱。”洪承疇是在黨爭高階班進修過的。先拉上擋箭牌,說得滴水不漏。又道“臣以為,古人用兵講究神,講究銳氣,的確該儘快出兵,收納晉魯二省。”

多爾袞被封“睿”字號,就是因為他的聰明。聽了洪承疇的話。頓時耳目一新,暗自佩服簡簡單單一席話,就從各旗上不得檯面的爭權奪利,跳到了為國家社稷著想的層面!不愧是連崇禎都要設壇拜祭的重臣!

“大軍貿然輕動,若是戰事失利。丟了燕京又該如何是好!”索尼質問道。

“所以才更要出兵攻戰,否則等逆闖和明朝恢復了元氣,再率大軍前來,我滿洲大兵又不善守城,更是吃虧。”洪承疇雲淡風輕說得索尼啞口無言。

索尼雖然精通多國文字,是滿洲人中難得的秀才,但碰上洪承疇這個段數的文武全才,仍舊力不從心。他也知道滿洲立國以來,就沒有隨臣能夠阻礙大軍統帥兵的先例,只得退而求其次道“我兩黃旗要保護糧道,恭候聖天子,如何分得出兵力兩面征討?”言下之意便是讓兩白旗自己去對抗李自成的百萬大軍。

滿洲人對李自成的實力評估,大多建立在明朝降官的證言上。那些降闖又降清的文官們,當然會毫無節操地將李自成大軍說得如何如何厲害,數量如何如何龐大,這才能表現出他們並非不忠之臣,實在是天命難拒。

一片石之戰滿洲人雖然大勝,但那時候李闖已經跟吳三桂打了兩天,又是出其不意,並不能就此看出李闖的實力強弱。這點多爾袞十分清楚,心中也難免有些糾結。

更重要的是,如果兩黃旗不肯走,那麼兩白旗更不能輕易出動,否則京畿附近圈佔的“無主荒地”又該怎麼辦?

洪承疇微微一躬身,道“王爺,可先派使者去山西、山東招撫。若有不從,可再用兩支偏師出征,大軍進可待聖駕到了燕京再做定奪。”

“順賊勢焰未滅,只有偏師怕是不夠吧。”多鐸道。

洪承疇是何等毒辣的眼光,只從李自成連北京都不守,就知道他順朝必然全國撒網,縱然有百萬大軍也難以收攏。當此時機,正該出師西安,直搗李闖老巢。只要西安城破,順朝這短命政權便是一盤散沙,就算李自成再有本事也別想將人馬聚攏起來。

“近來有南書傳到京師,謂南都諸臣皆以為平西王仿故唐借回紇師的典故,引我大清入關滅賊。”洪承疇道“既然如此,我軍只要打出‘掃滅逆闖,歸迎明皇’的旗號,自然不用同時與李賊、殘明作戰。逆闖竊國不過旬月,人心未附,我軍若是借朱明旗號,進軍更加容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