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二四四 粉身碎骨渾不怕(十二) (第1/2頁)

加入書籤

“徐州乃四省通衢,南北交匯之要地,咽喉命脈之所關。”朱家駿點著徐州,將四周所毗鄰的府縣一一報出,就像是給眾人上了一堂地理課,可見下的功夫果然不少。

“佔據徐州,可以遮蔽南京,也可以全山東之地。”朱家駿說著,似有若無地點了點淮安、廬州一片地方。

淮安是劉澤清逃亡之地,廬州是黃得功的駐地。加上徐州的高傑和壽州的劉良佐,正是原歷史劇本中的江北四鎮。此四鎮對於南明而言,是北部最後一道防線。而在這個世界,卻是山東背後的盾,或者是矛。

從朱家駿的角度來看,成為矛的可能性更大。

東宮軍體系的組成與大明其他軍鎮差別太大,以至於士兵在融入東宮體系之後,自地對其他大明軍鎮產生了排斥感。尤其朱家駿這樣的老人,一路走來,所見的只有東宮軍浴血奮戰,而大明官兵卻是望風而降,從骨子裡就不會認同那些打不得仗的軍鎮。

本著東宮的訓示豬一樣的友軍與敵軍同類。

朱家駿先想到的就是解決這些豬一樣的友軍,好讓山東這個基地更加安全。

“不過更主要的,還是南下就糧。”朱家駿將竹鞭收入手中,輕輕拗成一個弓形,道“我本人在隨軍駐屯日照後,親眼見了日照縣前後翻天覆地的變化。若是有東宮系縣官整治地方的手段,即便是災年。百姓也未必熬不過去。徐州水網稠密,雖然有黃河水患。但仍舊有不少能夠墾殖的土地,如果我軍佔據了徐州,以東宮官員的能力,應該能夠救活更多百姓。”

更多的百姓意味著更多的兵源,意味著自己更為強大!訓導官們每日掛在嘴上的“保護百姓就是保護自己”,已經深入人心。

“上尉,”曹寧舉手提問道,“雖然軍議認為東虜主力不會立即南下。但如果生東虜大軍壓境,搶奪徐州,貴部怎麼守?”

“全軍向東,走淮安、安東衛,返回山東,向第二近衛營靠攏。”朱家駿脫口而出道“第二近衛營最近的野外拉練已經都越過我部駐地了,如果有東虜大軍南下。肯定能夠支援我部。”

朱慈烺當即轉向曹寧,這位第二近衛營的參謀長只是嘿嘿一笑,手中虛揚了一下,便不說話了。

第二近衛營並沒有因為操典的約束失去活躍的性格,又尤其善於山地作戰。魯西南是著名的沂蒙山區——山地、丘陵、平原各佔了三分之一。此處盜匪叢生,蕭東樓借拉練之名行剿匪之實。每次都是“偶遇戰鬥”,以為足夠掩人耳目了,今天卻被朱家駿一語道破。

朱慈烺朝閔子若招了招手,閔展煉當即附耳過來。

“拿二營最近的戰損表給我看。”朱慈烺道。

閔子若很快步出會議室,找到值班參謀。調出檔案,送了進去。

看到閔子若一出一進。曹寧頗為後悔,知道引起了皇太子的注意,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了。他並不是有意刁難朱家駿,但是擴編近衛師的事早就在軍中傳遍了,蕭東樓當然想將遊擊營納入麾下。曹寧藉機問,是早就算好了遊擊營絕不會南下退避,只能投靠近衛二營。誰知道朱家駿不是省油的燈,答得不卑不亢,還順便把二營給賣了。

**營上下,也是一心想擴編成**師,最好還能得個威風凜凜的稱號。至於一營、二營伸過來的祿山之爪,必須乾脆利落地砍掉!

角落裡又有一名少校舉手問道“如果死守徐州,讓近衛一、二營從側翼攻擊東虜,是否闊以?”

尤世威輕咳一聲“現在是否讓遊擊營南下徐州,尚未成為決議。”

那少校道“秉將軍,攻佔徐州有百利而無一害,關鍵在於如何用好徐州。”他頓了頓,道“徐州有鐵有煤,又有水力可用,正適合鑄炮。如果徐州能在我軍掌握之中,火炮鑄造度將是日產十尊以上。”

朱慈烺挪動了一下身子。山東的確是煤鐵大省,但登萊二府卻沒有現現成的鐵、煤礦。目前用的煤,是從兗州運過去的。鐵礦雖然有,但基於鐵礦質量和冶煉手段,只能用來打造農具,鑄炮的鐵模和材料主要還是得從蕪湖採購蘇鋼。

如果佔據徐州,在那裡打造煤鐵複合產業中心,無論軍工還是民用,都能得到極大的支援。

朱慈烺突然現手下的這些軍官們,戰鬥**比自己還要強烈!

“但如果遊擊營守不住,我們自然不能把炮廠放在徐州。”那少校道。

朱家駿已經在心中計算了遊擊營的戰鬥能力,當即道“只要東虜大軍低於一萬人,我部單獨守禦沒有問題。”

“上尉,你這麼說有根據麼?”朱慈烺終於話了。

朱家駿轉向朱慈烺,鞠躬行禮,道“東虜以騎兵為主,我部如果野戰或有不敵,但如果只是藉助地勢進行守城之戰,卻是有信心以一敵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