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二二九 欣聞副君徵奇士(四) (第1/2頁)

加入書籤

“譬如我在宮中時,每天早上要用半個時辰背書,再用半個時辰去各宮問安。若是我先背書,再去問安,則總共要花一個時辰;若是我在去問安的路上同時背書,等我問安結束,書也背得差不多了,合起來也不過半個多時辰。”

“這個就是最簡單的專案統籌。”朱慈烺講解道“我將太平車、輪軌提到前面,同時安排異種蘇鋼試製,以及龍門吊模型建造,正是因為這三者需要的人力資源不同,完全可以鋪開並行。

“等解決了太平車與木軌契合的問題之後,異種蘇鋼也該有所成就,正好試製鋼軌。用異種蘇鋼的實驗資料,也能為建造龍門吊提供材料支援。

“等鋼軌試製成功的時候,龍門吊也應該安裝完成,正好解決了大批次卸貨、運貨的問題。最終達成提高裝卸效率,節約人力的目的。”

統籌學是數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複雜且精密。朱慈烺前世的團隊中有專門人才負責這一區塊,屬於專業性極強的領域。然而一旦放低要求,哪怕只有統籌的概念思路,也要比眉毛鬍子一把抓強得多。

在晚明這個神奇的時代,東西方文化前所未有地碰撞交融,士大夫絕非課本上所寫的那般頑固排外。只是因為自然、社會環境不同,使得知識精英們的著眼點不同,一旦有人捅破那層紙,大明的學者和工匠就會爆出令人驚歎的創造力。

從弗朗機到魯密銃,儘管都是外來物,但大明都能迅仿製,並且加以改進,使得效能更勝原物。這就是堅實的生產力在起作用,所以朱慈烺有時候總覺得。大明缺少的不是技術,而是思路。

只要有了到位的思路,就可以引燃三千年的積累,爆炸出前所未有的文明火花。

“如果不是直接影響到我軍作戰能力的專案,我希望儘量用這種節約時間的統籌模式。”朱慈烺道“現在咱們有充足的銀錢和材料,最缺的就是時間和人力。”

“殿下。”王徵從這統籌概念中回過神,“統籌之說果然是別開生面。莫若新開一門統籌學,以廣眾人眼界。”

“我最近可能還沒辦法開課。”朱慈烺實在是分身乏術,想了想又道“這樣,我儘快寫本小冊子出來,權當拋磚引玉。要想將這統籌學精研下去,恐怕非數代人不可。”

王徵微微點頭,心中確實佩服這位深宮裡走出來的皇太子,非但能見人所不能見。更有容納百年蹉跎的耐性,真是天佑皇明。逢此際會之時,又如何能夠不盡全力施為一番?

“臣宋應星求見皇太子殿下!”

屋外傳來突兀的求見聲。

朱慈烺聽了真是既驚且喜,抑制不住內心中的激動,三步並作兩步推門而出,正見一個年近花甲的小老頭,頂著花白的頭,雙手按在兩個人高馬大的侍衛肩膀。蹦起身從兩人之間向屋中探望。

若不是他身上穿著五品文官的官服,那兩個侍衛恐怕已經揮刀砍上去了。

“是寫《天工開物》的宋奉新?!”朱慈烺高聲叫道。走下了一格臺階。

“殿下!”宋應星叫道“正是微臣!微臣奉新宋應星!”

“我給你寫了數封信,怎麼從不見你回過!”朱慈烺大喜過望,連忙上前分開左右侍衛,扶住宋應星雙臂。

宋應星一臉愕然“殿下只需一紙令書,微臣自然就會北上神京朝覲殿下啊。”

朱慈烺那時候怎麼可能私通大臣,而且還是因為這等“奇技淫巧”之學。若是讓他那位醉心經學的皇父知道。恐怕日後在宮中連物理小實驗都不能做了。更何況他一個沒出過宮的皇太子,傳召江西某縣不入流的教諭,該如何向吏部和皇帝解釋?難道說是做夢夢見的?

“我得到《天工開物》一書後,對先生便景仰萬分,多次致信江西。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回信。”朱慈烺沒有說自己匿名的事,不過跟出來的王徵卻知道其中內情,也是內中不解。

在王徵看來只要格物學上能有見解,就算是布衣白身之人,這位宋老爺也會不遠千里跑去一會的。

“呃……殿下是何時得到此書的?”宋應星一愣。

“崇禎十一年春,我剛出閣,現市面上有賣此書的,便買了一套。”朱慈烺道。

“哦……”宋應星拖長了聲音,頗有些遺憾“此書是崇禎十年初刻,殿下在十一年春就得此書,可謂微臣的僥倖。”宋應星頓了頓,有道“只是……微臣在崇禎十一年的時候,補了福建汀州推官,已經離開分宜了呀。”

宋應星在分宜只是個沒有品級的教諭,朱慈烺又是用京中腳遞送的私信,腳遞自然不會追到福建去,江西那邊也不可能千里迢迢去巴結個小官。以至於朱慈烺的信件如同石沉大海,甚至懷疑這位博物學家是否還活在人世。

真是沒想到,竟然在萊州碰到了!

“老臣也是看了《天工開物》,歎為觀止,後來得知宋老弟到了萊州,特意請了過來,聘為教授。”王徵也走下臺階,對朱慈烺笑道。

朱慈烺真是喜笑顏開“真是天意!當今天下,以學貫東西論,無人能比得上王先生;以學通古今論,也無人能出宋先生之右!有二位先生坐鎮督導,何愁沒有恢復天下的利器!”

“殿下。”宋應星也從寒暄之中回過神來,從袖中抽出一卷紙“殿下!微臣正是要呈上恢復神京的利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