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二一四 可恨年年壓金線(十一) (第1/2頁)

加入書籤

“羅玉昆果然吃了大虧!”劉芳亮興奮地在中軍帳中來回踱步。他得到訊息,羅玉昆撞上了青、萊交接處的釘板,損失慘重,數萬人的大營頭瞬間被打得粉碎,只有三千餘人逃去了南面的兗州。

“我早就說了,朱太子那支人馬不是等閒之輩,兩三百人就敢衝敵陣斬大纛的,你想,那是可以隨便就往上撞的?”劉芳亮大笑道“張洪,你立刻整備人馬,他打不了,咱們去打!就走他走的那條路!”

“他過去的時候人馬也不少,恐怕沿途不好收糧吧?”張洪是劉芳亮麾下重將,劉芳亮離開保定之後就是由他鎮守。這回李自成徵兵東進,張洪只留下了嫡系親衛,將其他人馬都派去了北京,結果劉芳亮存了拾遺撿漏的心思,將他召到了青州。

張洪雖然覺得保定空虛有些不妥,但又想保定南有任繼榮守著真定,北有京師作為屏障,斷不至於被人偷去,這才整理所部人馬,南下與劉芳亮在青州會師。

“我已經徵調糧草,不用沿途徵糧。只要打下萊州,不怕沒吃食。”劉芳亮又哈哈笑道“有道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有羅玉昆當咱們的馬前卒,正好去收了這個便宜太子。”

張洪知道朱太子手下兵士不足,否則也不用一路從汝陽退到山東。眼看著天下大局已定,爵位也都大體定下了。日後要想立功封侯,恐怕就得去遼東地界打滿洲東虜了。不如先跟著磁侯把山東打下來,也好給子孫找個立身之所。

萊州有金礦可不是什麼秘密。

兩人雖然各有圖謀一個在乎不世之功,一個在意家族福地,但打下萊州卻已經成了共識。既然軍略達成了合意,只等後面糧草到了。大軍便浩浩蕩蕩從青州開往萊州,走的正是羅玉昆送人送物的那條老路。

……

崇禎十七年的五月初八,大順軍踩著乾燥的大地,塵埃飄起足足三丈高。密佈在山林中的瞭望員,手持千里鏡,第一時間現了大軍來襲的徵兆。

而在此之前。因為徐惇提供的情報,蕭陌的第一近衛營已經做好了迎戰準備,就連蕭東樓也派出了一個火炮局,想借此機會練練兵。

很快,山中樹上冒出股股黑煙,緊接著附近的村寨中便響起了叮叮噹噹的急促鐘聲。在田間勞作的農夫聽到鐘響,當即扔下手中的活,抱著農具趕著牛就往村寨裡跑。

村寨中的民兵和守軍推著裝有輪子的“牆車”衝向第一道防線,熟練地將車輪滾入早就挖好的土坑之中。墊磚埋土壘石,轉眼間便是一截牢固的胸牆。

如此百十段胸牆相接,中間留空,只是片刻之間就在村寨之前豎起了第一道防線。

劉芳亮很疑惑,沿途走來並沒有看到大軍廝殺的痕跡,甚至連一具散落的屍骨都沒有。當探馬來報前方有村寨攔路據守的時候,磁侯更是意外這世上真有敢擋車的螳螂。

“可傳了檄牌?”劉芳亮問那探馬。

“回侯爺,不等我部靠近。那些亂民便放銃放箭,顯然是要死抗到底。”探馬答道。

劉芳亮心中疑惑。部將張洪上前道“侯爺,待末將去將此寨踏平!”

劉芳亮微微頜“也好,多帶些人馬,不可大意!”

張洪振甲而出,點起本部親兵人馬,約有一千之眾。揚鞭放炮,往那座連名字都沒有的小村寨殺了過去。

……

朱慈烺在沙盤上簡簡單單劃了一條線,各部參謀卻要騎著馬帶著當地嚮導奔走數日,實地考察所有路口、要隘,有民居的村子設為寨。沒有民居卻又險要之處建軍堡。考慮到當今主要威脅來自北方,所以建材人工也都更偏向於蕭陌的轄地。之前讓羅玉昆走這條路線,在這座名為“封家村”的村寨前交人,也有對劉芳亮進行心理暗示的意圖。

羅玉昆後來南撤兗州,除了完成東宮佈置的任務,也是為了防止劉芳亮不按常理出牌,攻打樂夏防線的南段。

在這個由東宮設計好的戰場上,客軍是絕對佔不到便宜的。

張洪的人馬很快就衝到了胸牆防線。步兵搭起梯板,開始衝牆。

村寨中響起轟隆巨響。

弗朗機炮吐出實心鐵彈,飛過胸牆,砸入人群之中。

這道牆不僅僅遏制了馬兵的衝鋒,同時也標識了火炮的射程。炮手只要讓瞄準方向,根據隔板上的刻度,選擇好角度,填入定量的炮藥,就能將炮彈打到預定落點。作為每天都要進行的實彈訓練,炮手做得十分嫻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