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一六五 雨過不知龍去處(三)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有緊急軍情!快讓開!我要面見皇太子殿下!”馮師孔帶著陝西守官急衝衝趕到秦王府。王府正門的侍衛不為所動,只是偷偷拿眼斜看這些文武官員。

過了許久,大門旁方才開啟一道側門,從中走出一個王府官來。馮師孔眯起眼睛方才認出此人,正是敢直面皇太子失禮的秦府長史章尚絅。

章尚絅見巡撫與三司同在,連忙上前行禮,疑惑問道“不知部院所為何來啊?”

“我等前來求見皇太子殿下,有緊急軍情!”馮師孔亟亟道“殿下呢?”

“殿下昨日拜祭了張子之後便沒回來,聽說是搬去營中了。”章尚絅心中暗道你們抱了團欺負人家,人家哪裡還肯多呆?

“營中!”馮師孔一臉焦急,轉身對同僚道“快!快去北門外的侍衛營駐地覲見殿下。”

眾官僚心中哪裡還有主心骨,聽巡撫老爺這麼一喊,當即轉身上馬上轎,生怕落單。

軍報說李賊偏師從南陽走商洛道進攻西安,前日攻陷了商州,商洛道黃世清死於王事。

如今闖賊兩路大軍已經打到了西安門口,真正到了生死存亡之秋,往日的修心養性,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統統被拋去了爪哇過,沒人還能真的淡定以對。

“部院老爺!”早一步跑去探路的巡撫衙門差役騎著快馬,又衝了回來,也不顧當街百姓圍觀,高聲喊道“東宮侍衛營昨日夜裡拔營走了!”

馮師孔聽了心中一涼,失聲叫道“派人去追啊!”他這話一出口,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對。追回來又能如何?難道讓這個沖齡太子帶著大家上城頭殺賊麼?

6之祺騎馬緊緊綴在馮師孔身後,聽到太子昨晚已經走了。心中涼了大半截,出聲道“馮部院,太子昨夜悄然離去,想必是提前得到了訊息。”

馮師孔心亂如麻,良久沒有說話。

都司崔爾達也拍馬過來,急道“部院。如今當務之急是要守城防賊。失陷守土之罪咱們誰都擔當不起。下官以為,還當先去將孫督請出來。”

馮師孔一聽提到孫傳庭,一個激靈醒了過來“對,對!崔都司所言極是,快去請孫督出馬!我等還是先轉回秦王府,請秦王定策。”

明代藩王雖然實質上沒有地方行政、軍事權力,仁宣之後就連衛隊都大幅度削減,最多隻是收些雜稅吃吃莊田,實為一個太平王爺。然而高皇帝的祖制。這些藩王都是要拱衛京師,以為屏藩的,所以遇到大事讓他們出面也未嘗不可。

6之祺聞言心中哀嘆皇太子連夜逃走也就罷了,一方守臣竟然也如此沒有主張,這仗不打也罷!

“部院,西安府還有五千川兵,或可一用!”黃炯進言道“只是這支人馬缺衣少食,還當請秦王出重金犒賞一番。”

崔爾達臉上一陣通紅。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做了一樁極蠢的事。也是昨日,川兵營官羅玉昆送了一筆銀子。請他賜下通關文書,要求北上就食。崔爾達知道西安府根本沒有餘力養這支川兵。與其硬扣在手裡,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拿錢了事,讓這些川兵去山西就食。

沒想到昨天剛走,今天闖賊就到了!

——是了!這些西川丘八連件寒意都買不起。哪裡來的錢賄賂我!

崔爾達只怪自己一時貪心,竟然利令智昏,放走了這些或能一戰的川兵。

“川兵昨日也拔營了。”崔爾達低聲說了一句。

“怎麼都趕在一塊兒了!”馮師孔懼怒夾雜,旋即恍如大悟一般“是東宮的調令?”

崔爾達只是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正說話間。只聽到眾人身後又傳來馬蹄聲響,一個青衣小廝模樣的人騎在馬上,見了眾官翻身落下馬來,放聲痛哭。

馮師孔以為不吉,放聲喝道“你是何人!哭嚎什麼!”

“李賊到了長安縣,闔縣上下只有三百社兵。”那小廝大哭道“我家老爺已經投井全節了!”

馮師孔又驚又懼,厲聲問道“你家老爺是誰!”

“我家老爺正是長安縣吳老爺,官諱從義。”小廝強忍著悲痛,報上了吳從義的官號。

馮師孔聽說是長安縣,已經心中有了不祥預感,等聽到吳從義的名號,徹底落入實處。

洪武七年,長興侯耿炳文為加強西安城的軍事防禦能力,重修西安城牆。此次興建中,南牆、西牆保持原址不變,北牆和東牆各向外延伸了四分之一,使城區面積比之前韓建所築新城約增加了三分之一。同時也將長安、咸寧二縣治延入城內。

如今長安縣的投井完節,成為兵臨城下最生動的註腳。

眾官長物傷其類,與吳從義有過節的,心中也再難恨他;有往來的,更是滿眼蕭瑟,淚灑衣襟。

“先去見秦王吧。”馮師孔遙遙指向秦王府,卻暗自按下了馬頭。等崔爾達跟上來,陝西巡撫低聲問道“還能守城待援麼?”

“我等只能盡臣節而已。”崔爾達落寞道。

陝西地處邊關,所以設有陝西都司和行都司。都司設在西安,行都司設在甘州,兩者相距兩千六百里。要說援兵,行都司那邊是指望不上的。相比較而言,山西的晉兵反倒更靠譜一些,但前提也是西安能守住一個月以上。

“開封都守得了一年半,西安總不會比開封弱吧?”馮師孔低聲問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