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一五八 拍馬河潼自往還(六)

加入書籤

朱慈烺以為吳甡有重要事商量,點頭往書房走去。吳甡跟在後面,笑道“殿下看這外面難得晴空萬里,何不在院中散散心吶。”

朱慈烺頓了頓足,轉頭道“剛才的事,先生都看到了吧。”

吳甡雖然有官身卻沒官職,一時又沒合適的朝服可穿,便沒有一同朝見。不過以他在東宮的位置,就算不站在最前面,也得時刻關注前方動態,自然沒有錯過一場好戲。吳閣老笑吟吟往花園帶著朱慈烺,道“臣一直擔心殿下太過老成失了朝氣,今日見殿下動氣,方知自己多慮了。”

“我本以為朝廷命官,多少還是要講究些君君臣臣的。”朱慈烺絲毫不覺得好玩,沒好氣道。

“殿下,直言敢諫也是君臣之分啊。”吳甡笑道“世廟時有海瑞,神廟時更是登峰造極的,‘非君’之潮豈是今日才有?”

朱慈烺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他很清楚明朝官員的德性,罵皇帝是最沒有心理負擔的。海瑞罵世宗罵得千古留名,到了萬曆時候,朝廷百官就像是脫了韁的野狗,賽著罵皇帝。其中最有名的是右都御史,漕運總督李三才。

李三才曾上書指責萬曆皇帝“今闕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則在溺志貨財。”又稱“陛下邇來亂政,不減六代之季。”甚至說出了“天神共憤,大難將作”這些幾乎“喪心病狂”的話來。須知海瑞罵世宗,也不過是說“天下人不值陛下久矣!”到了李三才這裡就已經上升到了“天神”的地步。

其他還有御史馮從吾上書揭穿萬曆裝病“謂聖體違和,欲以此自掩……天下後世,豈可欺乎?”禮部主事盧紅春也說“若真疾耶?則當以宗社為重,毋務為豫樂以為基禍;若非疾也,則當以詔旨為重。毋務以矯飾以起疑。”

戶科給事中田大益更是痛斥萬曆皇帝“陛下驅率虎狼,飛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剝膚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災地坼。山崩穿竭。”工科給事中王德完更是直言罵說“民何負於君?而魚肉蠶食至於此極耶!”

大理寺評事雒於仁痛斥萬曆皇帝“酗酒”、“戀色”、“貪財”、“尚氣”,言辭之激烈、情緒之憤慨,簡直到了破口大罵的地步了。

相較之下,崇禎朝臣之溫和,足以讓萬曆帝在天之靈羨慕嫉妒恨了。

“再者說,”吳甡笑道,“殿下以為孫傳庭與馮師孔、6之祺等人孰輕孰重?”

“陝西官員有一個算一個,加起來都不如孫白谷!”朱慈烺認真道。他這絕不是因為氣憤馮師孔等人私下串聯,當面給他難堪。他只是從歷史事實出。做出評論。這群官員守在西安,西安一夜而下。孫傳庭卻是大明最後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封疆大吏,後人說“傳庭死,明亡矣”,豈是虛言?

“殿下今日如此力爭,即便是鐵石之心也化了,何況秦督本就是個忠義之士呢。”吳甡笑道“‘臣’有君侯之臣與國家之臣。孫傳庭本是國家之臣,如今卻不能不是東宮之臣了。”

朱慈烺心中憋著的惡氣終於在晴空之下漸漸消散。聞言笑道“先生真是寬慰人的高手,如此一說。我又覺得被那些庸官氣了一場卻是值得的了。”

吳甡跟著笑了笑。

“只是……大事又何如?”朱慈烺皺眉道“當日先生進棋盤之論,我深以為然。只是山東沒有天險可守,若是再不將秦晉人口遷徙過去,如何墾殖、募兵?”

“殿下,”吳甡道,“殿下該班師回朝了。”

“嗯?”朱慈烺一時沒明白吳甡的意思。

“殿下當時只因為秦督形勢險惡。如今洛陽戰事已經了結,剩下的事自然應該交個地方牧守來處理了。”吳甡道“咱們也得徵沿途需要的軍糧、民夫,先行回京秉命,總不能一直持龍節、寶劍在外奔走吧。”

“與我之前所想,相距甚遠啊。”朱慈烺搖頭道。他真想直接派兵抓人。與其將百姓留在西安日後被滿清所殺,不如強行擄走,好歹還能活命。

“殿下,”吳甡笑道,“可曾聽說過狐假虎威的故事?”

“自然。”

“之前聖上欲以臣為督師,剿滅李賊,臣執意要有三萬親兵方肯成行,為何?如臣這般地位,說好聽些是國家重臣,說白了不過是個在軍中沒有根基的文臣。在北京有聖天子這面大旗,外面的文臣武將哪個敢仰面視臣?然而到了地方,又有哪個悍將肯聽臣調派?”吳甡苦口婆心勸道“當日殿下所謀,若是陝西官員軟弱些的,自然能夠如願。如今嘛,還不如退而求其次,能徵多少是多少。”

“唉!”朱慈烺心頭又泛起一股陰霾“我這豈不是吃了敗仗!”

吳甡心中一笑果然是少年心性,古來有多少名將沒吃過敗仗?傳說武安君一生不曾有敗績,但最終不也自剄荒野?

“殿下!”吳甡神情一板,振聲道“殿下出京日久,就連功課都荒廢了麼!”

吳甡這突如其來的老師形態讓朱慈烺有些意外,知道自己肯定哪裡做錯了。論見識,他不怵任何人,但論智慧他卻從不敢小覷時人。明代出的思想家冠絕歷代,僅次於先秦,就連百姓也有探討哲學、思辨經義的風氣。像吳甡這樣思想與實踐並重的政治家,其智慧、著眼更非常人能夠企及。

“請先生指點。”朱慈烺連忙收斂儀容,恭敬道。

“《漢書》曰善敗者不亡!”吳甡正色道“唯有能善視敗者,方能從絕境見生機,故能敗而不亡。如楚昭奔秦以存國,勾踐臥薪而吞吳!若是視‘敗’如猛獸,不願從容以對,臣彷彿又見不肯過江的項羽!”

柏舉之戰,吳國以伍子胥、孫武這樣的豪華陣容打敗了楚軍,攻破楚國郢都。楚昭王出奔秦國,由此而來了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勾踐臥薪嚐膽則更是著名,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成功打敗吳國,成為春秋一霸。

反面教材項羽可謂是典型的“不能接受失敗者”。當時他還有江東基業,就算無法奪得天下,割據一方也非難事,然而一《垓下歌》終於成了這位霸王的歸葬曲。歸根到底就是他性格中不能接受“失敗”的緣故。

朱慈烺知道智者有知微見著的本事,能比當事者更清楚地看清一個人內在的秉性和品格,而這些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如今連一場不觸及根本利益的失敗——其實連失敗都不能算,只是損失——都承擔不了,未來領軍天下,萬一受挫,又當如何?難道真的自剄而死麼!

“若是嘉靖、萬曆時候的國勢,殿下要學項羽也並無不可。然而當今天下糜爛至此,恐怕學漢高更有利國運。”吳甡說完,靜靜地看著朱慈烺。

朱慈烺退後一步,打躬作禮“多謝先生指點。慈烺不敢攀比漢高,惟願能以國家民族為重,不拘泥於小我成就,婦人之仁。還請先生時時警惕,諍言直諫。”

“這是為臣的本分,殿下言重了。”吳甡也躬身回禮,又道“適才只說了一半,臣以為善敗者還須是善於在敗中檢討,不敗二陣,最終得勝。不知殿下對今日之事,可有所領悟?”

“有些想法,卻還不成熟。”朱慈烺想了想“就全域性而言,還在根基二字,但是這培植根基,卻讓我犯難。”

“殿下,”吳甡笑道,“老夫近來也常常思索,該如何為殿下培植羽翼而不犯忌諱。思來想去,倒還是讓老夫想到了些。”

朱慈烺一掃心中陰霾,連忙道“請先生教我。”未完待續

ps今天好熱鬧,感謝大家捧場~~~

喜歡金鱗開請大家收藏金鱗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