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一四六 城外蕭蕭北風起(四)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大明的規矩是流官。

官員不能在自己家鄉任職,吏員不會離開自己的鄉土。這原本是為了防止出現漢末那般的地方豪強,一手遮天,魚肉鄉里,結果卻鑄就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小吏政治。

到了任上,接了印信,縣官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翻出本地檔案,或是先清算糧稅,或是先清理獄政,而這些都掌握在各房吏員手中。若是吏員不配合,這位新官只能查到上一次朝廷普查時候建立的魚鱗黃冊。就崇禎十六年的縣官來說,他們可以依賴的最新文件就是萬曆八年到十年間,張居正丈量天下田畝的記錄。

外來的縣官往往是三甲同進士出身的讀書人,這些人常年苦讀,又大多是士紳人家出身,對庶務可說是毫無概念。而吏員卻是代代家傳,手中的私冊遠比官冊更加清晰準確,這直接幫助他們能夠完成各項稅賦任務。離開了他們,官員的政績就完全沒有著落,甚至連考評合格都成問題。故而縣官往往追求平安無事,與這些吏員和平共處。只等任期滿了之後,拿上萬民傘,高高興興升遷別處當官。

因為知府也是縣官升遷上來的,所以對於下面情弊瞭如指掌,並不會催得太緊。原來洛陽府就是如此,沒想到撞到了太子手裡,更沒想到太子竟然會因為“懶怠”就請出尚方寶劍將一個四品官下獄勘察。

一時間,整個洛陽府人人自危,就如刺蝟一樣抱成一團,將刺指向外來的東宮一系。

張詩奇帶著他的十餘個屬下來到洛陽府衙大堂,迎接他的就是這些隱藏在諂媚之下的警惕和排斥。

“本府蒙皇太子殿下錯愛,署裡府務。還要諸位先生多多扶持。”張詩奇召集六房吏員,匯聚大堂,將自己從汝陽帶來的人手分插下去,絲毫不掩飾自己對原來吏員們的懷疑。他道“咱們閒話少敘,如今大軍正與流賊血戰,我等坐守後方。自當籌備糧草。戶房幾位先生,還要勞動幾位將本府魚鱗黃冊整理呈遞上來。”

在中央有六部,在地方是六房。戶房管著本轄區內的所有戶籍、田賦、財稅、婚姻登記,是新官上任最繞不開的一房。這一房的吏員也最難纏,手中不知道隱瞞了多少檔案,許多去閩、粵任職的新官,常有因為得罪了戶房吏員,最後連出門買菜都成問題。

洛陽新近收復,這些吏員還不敢對上官太過不敬。不管怎麼說。殺人如麻的孫傳庭就在洛陽,罷官如同愣頭青似的太子也坐鎮此間,誰敢在風頭上亂來?

“我等今日通宵整理出來,明日一定放在大老爺案頭。”為的吏員出來應道,一副溫順馴良的模樣。

張詩奇點了點頭,又道“請三老爺留下一敘,其他人各自整備近年來的案卷,以備查考。”三老爺是一府通判。掌管刑名。興德慎刑是每個地方官都要做的事,就算毫無興趣也得走這麼個過場。

府中眾人同聲應諾。回到各自職房應付差事去了。

張詩奇到底年紀大了,精力不同年輕人,只問了幾句話便端茶送客,就連那位通判也覺得太過敷衍。等那通判一走,張詩奇卻來了精神,鋪紙研墨。寫下一串名單來,都是侍從室裡相識的同僚,準備向太子殿下借用。

這等事本來不需要驚動太子,但吳偉業被逐出,侍從室裡一時沒有真正帶頭人。相比較不熟悉的吳閣老。張詩奇寧願去驚動太子殿下。到底太子殿下做事雷厲風行,原本洛陽停留時間就短,萬萬經不起蹉跎。

——逐出了那個只會吟詩作文的書呆也好。

張詩奇過目不忘,筆下如飛,猶有空閒分心想想吳偉業的事。

這其中自然也飽含了久試不中者對少年榜眼的怨念。

……

“梅村兄,何必做此小女兒姿態呢!”侯方域雖然寄寓吳偉業家中,卻忍不住對喝酒消愁哭哭啼啼的吳偉業了脾氣。

吳偉業要比侯方域大了九歲,卻仍舊止不住哭泣,哽咽道“愚兄自幼苦讀,一朝中第,兢兢業業,誰料竟無過被黜,好恨!好恨啊!”

侯方域也不知道該如何勸解,想想自己千里迢迢趕來河南,別說勸動太子出面赦免父親,就連見都見不上一面。原本想著汝州是兵兇戰危之地,太子一心撲在兵事上,沒空接見也是情理之中,只等到了洛陽再做計較。誰知入城第一天,自己的“橋樑”就斷了。

——做個孝子,艱難險阻怎就如此之多啊!

侯方域仰天一嘆,被吳偉業帶出了哭意,不覺鼻根酸,眼淚也像是要湧出來一般。他不想跟吳偉業兩人抱頭痛哭,轉偷偷擦了淚花,故作鎮定道“屋裡好悶,我出去走走。”

吳偉業只管給自己倒酒狂飲,眼淚鼻涕糊了一臉,哪裡還聽到侯方域告辭。

侯方域走出吳偉業臨時居所,出了坊門,斜對面就是府衙。正巧趕上裡面人散班出來,三三兩兩說著閒話。河南鄉音飄過耳旁,被侯方域聽了個清楚赫然是說這新府尊年老昏聵的話。侯方域知道如今的洛陽府是東宮侍從室出身的一個老舉人,心中猛然閃過一道靈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