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九二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八)

加入書籤

朱慈烺從宮中一回外邸便進了書房,過了良久方才叫田存善道“派人快馬去安徽歙縣,請畢懋康先生來見我。我要問問他燧槍的事。”田存善聽到了槍,不知道觸動了哪根神經,精神一振,快步跑了出去。

從成祖時候,大明就成編制地使用火器,展火器戰術,神機營就是因此而設。然而火器剛剛誕生的時候,就如蒸汽機車跑不過馬車一樣,在各項效能上都落後於傳統弓箭、床弩、霹靂砲。儘管有成祖這樣能夠看到未來趨勢的偉人,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火器實在缺乏吸引力。

再到了後來,皇明威震亞洲,鄭和七下西洋,造得一手好勢,誰還敢來找大明的晦氣?就連蒙古人也只是寇邊劫掠,南下牧馬吞吐江山的念頭,就是做夢也不敢想了。

所謂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大明承平百十年,再次開啟武庫的時候,卻現火器已經落後許多小邦了。

先是在正德十六年,時任廣東海道副使的汪鋐領兵收復被葡萄牙人佔據的東莞縣屯門島,擊敗葡萄牙艦隊,史稱“屯門海戰”。在這場中西方第一次交戰的戰爭中,大明雖然獲得了勝利,但在戰鬥力上已經弱於遠道而來的葡萄牙人。

尤其體現在武器上。

汪鋐明顯感覺到弗朗機炮的炮度極快,遠甚於明軍使用的前裝跑,故而將繳獲的艦炮送到北京,請求朝廷仿製。

客觀來說,衡量一個國家先程序度絕不應該以“有什麼”為標準。明朝雖然沒有明出後裝填火炮,但是生產力仍舊是整個世界中最強的。只要得到了啟,有了動力。大明製造的火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過了弗朗機炮。並且在萬曆平倭之戰中,遼鎮李如松大量使用火炮和三眼銃,在朝鮮將一個個吹得神乎其神的日本戰國名將轟趴。

李如松雖然現日本鐵炮已經勝過了明國的火繩槍,但在巨大的勝利面前。並沒有引起特別重視。而且當時明國自己創制了取材於弗朗機的鳥銃,以及後來又引進了魯密國的魯密銃,列裝神機營。故而在燧槍專案上,並沒有太大的投入。

更有一點,當畢懋康以南京兵部尚書的職銜提出配裝燧槍時,已經是崇禎八年之後了。那時候大明的家底差不多揮霍一空,“加派”才是朝堂上的主旋律,哪裡還有多餘的錢去給京營換裝?何況京營腐朽到了那般地步,就算是要換裝。起碼還有六成的投資要落入私人口袋。

朱慈烺即便再不懂軍事,也知道打火機比火繩要高階,未來的槍械也沒見拖著跟繩子的。有這樣的大趨勢判斷,上馬燧槍可謂是鐵板釘釘的事。

做事必須有先後,雖然燧槍的製造是打造新軍重中之重的事,但如果上來就要搞遂槍,自己出宮防疫的目的也就成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早前讓沈廷揚去南方拉贊助問題不大,但是槍炮設廠開工。必須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才能著手。

如今名正言順領了京營,又有可能去洛陽撫軍督戰。時機可以算是成熟了一部分。真正要說徹底成熟,那只有等他找到一塊最合適展的根據地之後了。不管怎麼說,現在可以先將兵工廠的班子搭起來了。

田存善才跑到門口,太子殿下的第二句話已經追了過來“準備一下,明天我要去安民廠。”

安民廠是崇禎皇帝關照太子“萬萬不可去”的地方,好像隨時都會爆炸一般。

事實上皇明從成祖年間就設立了火藥局。從來沒有像萬曆後期乃至今日這般頻事故。

作為後世的企業管理者,朱慈烺很清楚其中病灶所在。

責任心缺失。

明人對火藥絕不陌生。自從宋元以來,火藥就從丹客的密室中走向了戰場。到了太祖打天下的時候,沐英已經成熟地制定出輪排放槍的火器戰術。到了戚繼光時代,火藥已經做到了顆粒化。配方也極其接近最優配比。戚家軍的火器配裝率幾近五成,也沒鬧出火藥爆炸的事故。

正是因為萬曆後期文恬武嬉,各個衙門的長官只會做官不會做事,竟然用鐵鏟去挖結塊的火藥,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朱慈烺讓劉若愚的侄子掌管安民廠之後,因為時間還短,並沒有生安全事故。不過那個木訥膽小,甚至連字都不識的劉維到底幹得如何,朱慈烺還沒有顧上問。他這回要去安民廠視察,主要就是看看火藥廠的產能到底是多少,各鎮動輒就要三五萬斤火藥,到底能否生產得出。順便也要去檢閱肖土庚的火槍兵訓練情況。

作為唯一一支不駐紮在東宮外邸的部隊,火槍手的訓練是五日一報,因為主要是技術訓練,所以考核手段也有些欠缺,讓朱慈烺心中沒底。

太子巡視安民廠的事很快就傳了出去。

倒不是田存善嘴巴大,實在是太子要出門一趟太不容易。儘管朱慈烺已經撤掉了端甜食點心飲用水和馬桶宮人,但按照祖制需要打起來的儀仗華蓋,斧鉞刀叉劍戟……一應都不能少,所以除非微服私訪,否則絕對瞞不過人。

更別說這本是劉若愚的差事,太子突然讓田存善去做,多少讓人覺得這是某種訊號。

事實上,朱慈烺只是因為剛好田存善在身邊,隨口吩咐,並沒想那麼多。

太子可以不多想,但劉若愚絕不敢不想。他已經知道軍法部在某些財務問題上受到太子的包庇,也曾暗暗計算過他們的開支,果然現一個黑洞。這黑洞之大,絕對不是武長春敢私吞的,太子也絕沒有理由包庇這個兵馬司白役出身的軍法官。

唯一的解釋就是太子在暗中蓄養了一批人。

多半就是錦衣衛東廠那樣的耳目。

劉若愚心中一緊,面上卻沒有絲毫異樣。他很快處理完手頭上的事,回到宿舍中換了便裝,悄然無息地混在後院雜役之中出了東宮外邸。

從外邸出來,劉若愚一路衝向了安民廠。

劉維用劉若愚給的一百兩銀子,在安民廠附近買了一套三進的宅院。因為北京人都知道安民廠是個隨時會爆炸的火藥桶,所以附近的民居十分便宜,總共不過三十兩銀子就拿了下來。

住在這裡每天能省去很多上下班的時間,更多地照顧廠裡。有時候劉維還要去查夜崗,但凡抓住有違規賭錢喝酒的,必定嚴懲。

劉若愚到他家的時候,劉維正準備用晚飯,見叔父便服來訪,嚇了一跳“叔,您來了?”他嘴唇翕張,終究沒有把下半句說出口“您這是又丟了差事麼?”

劉若愚點了點頭“太子殿下明日要親自視察安民廠,你知道麼?”

原來只是這事!

聽說太子殿下要親自來安民廠,自然維略有些激動,但相比之前叔父丟差事的念頭,這也算不得什麼。劉維總算定下神來,笑道“我還以為多大的事呢,嘿,殿下要來就來唄。”

劉若愚坐在了主座,飛了一個白眼過去“殿下怎麼會無緣無故要視察安民廠?還讓田存善去準備而不找我?多半是有人在背後說了你的壞話,太子是要我避嫌吶!”

人就是因為聰明才會自尋煩惱,如劉維這樣的木訥人,壓根想不到其中還有這樣的曲折。劉維微微一愣,弱弱道“叔,侄兒之前的確得罪了些人。”未完待續

ps注1明代的屯門是指北起今深圳南山區,南至香港九龍半島沿海大部分,包括前海灣、后海灣、伶仃洋等,屬廣東東莞縣管轄。

喜歡金鱗開請大家收藏金鱗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