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八七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三)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自成被這人一口一個賊子罵著,心中自然不爽得厲害。十年前,他可以理所當然地對橫行鄉里的豪紳下跪磕頭,然而時至今日,他已然是提兵數十萬,橫行天下的奉天倡議文武大元帥了。

別說一個被俘的官員,就連那些天潢貴胄、太祖子孫,也得跪在他腳下磕頭求饒,而且最終仍舊逃不過斷頭一刀。

有許多個瞬間,李自成都想將眼前這個文士徹底從世界上抹去,甚至想到了讓他身敗名裂的法子。這些念頭一**拍打著李自成的頭腦,終於讓他再沒有耐心坐在這裡虛耗。

一如往素,無功而返。

李自成心中惱火,起身就往門外走去。忽然聽得外面有人說話,推門一看,原來是個剛剛蓄鬚的青年人。那人面上憔悴,身著藍色道袍,像是來寺裡訪古問幽的學子。李自成見了這人,精神徒然一振,大步上前道“丘侍郎,是你來了。”

那學子見了李自成,連忙上前見禮,口稱“元帥”。

李自成滿面春風,上前扶起那丘侍郎,道“侍郎今日來晚了。”

丘侍郎道“元帥恕罪,部中有事,未敢擅離,直等辦完了才能過來。”

“哦?部裡有啥事?”李自成問道。

自從李自成在襄陽立下了大元帥府,便將襄陽改為昌義府,廣派官員,在中央設立六政府。因為還沒有建國號,也沒有改元,故而文移佈告都用的干支紀年。牛金星得任丞相,又有六政府侍郎分理政務。侍郎之下有從事輔助。

這套行政體制就如明廷體制的縮減刪改版,實際上牛金星並沒有禮絕百僚的權力,李自成也並不需要六部幫助處理什麼大事。因為現在任何事都是由他一言而決。說起來,六部中除了兵、吏兩政府要負責軍事和選官還有些用處,其他四政府並沒有揮顯著作用。

丘侍郎道“元帥,近日傳言說左賊大至,兵府已經派人去打探了。”

李自成眉毛擰了起來。

左良玉與他乃是老對頭了,彼此之間雖然名為官賊。實則卻是相依相殺。好幾次危局,若不是左良玉私心過重,恐怕他只能再次上演單騎出逃的慘劇。不過如今左良玉勢同藩鎮,若是真的有心攻打襄陽佔據兩湖,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李自成知道襄陽就是三國話本里荊州治所所在,那是諸葛亮都十分看重的地方,自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恐怕傳言不實,”李自成皺眉道,“左賊要是想來。多半是先打武昌。黃虎再不濟,也不會白白讓與他的。”

今年年初時候,李自成已經佔了孝感、漢川和漢陽府,兵鋒直逼武昌。當時左良玉未戰先退,帶著大軍一路逃到池州。李自成以為湖北境內官軍勢單力薄,定然一鼓而下,便轉頭將“曹操”羅汝才與“革裡眼”賀一龍先行吞併,統一號令。

黃虎便是張獻忠。

論實力。他遠弱於李自成。不過論蠻勁,卻是遠勝於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誰都沒想到。張獻忠竟然從安徽兼程而來,借內應一舉佔領了武昌,搶下了這處江漢重鎮。旋即又在武昌建立大西,改省城為京城,鑄西王之寶;改武昌府為天授府,江夏縣為上江縣。張獻忠自己住進了楚王府。還在門前豎起兩面的大旗,一寫“天與人歸”,一寫“招賢納士”。

至於設六部,選官吏,開科舉。重學校,一如朱明樣式,只從氣勢上看倒不下於李自成。

這一樁樁事傳到李自成耳中,自然如同割了自己心頭肉一般。

他與張獻忠同齡同籍,這一路打殺下來,多多少少存了一份香火情誼。尤其是崇禎十五年之前,皇明的架子尚未完全倒塌,若說要推翻皇帝老兒自己坐龍椅,誰都沒有那份底氣。故而李自成、羅汝才、革、左五營與張獻忠,作為天下最大的幾股義軍勢力,多是惺惺相惜,聯合作戰。

只是因為存了這一份香火情,李自成便沒有兵進逼,只得暫時將武昌讓給張獻忠。然而這到底是武昌府,天下通衢之地,即便讓出去也讓李自成頗為心痛。

偏偏張獻忠吃死了李自成要面子的心態,命大軍西進取巴蜀之地,只留下少許部隊在武昌。如此一來,李自成既不肯擔上弟兄相殺的惡名,又不願被天下人恥笑乘虛而入,勝之不武,使得張獻忠穩穩將武昌納入囊中。

若是左良玉真的兵來打,自然要挑軟柿子捏。襄陽是李自成的根本之地,經營穩固,兵多將廣。武昌卻是張獻忠的地盤,又沒有大軍鎮守,先打誰可謂一目瞭然。更何況武昌的價值可是遠勝襄陽。左良玉若是不打武昌而助孫傳庭打襄陽,大功歸於孫傳庭,他最多隻能分點湯水。

左將軍若真的如此大公無私,也就別指望在這亂世中混出頭了。

丘侍郎見李自成並不以為然,道“元帥,兵陣之事,還需查實方可定論啊。”

李自成輕輕一笑,只是不想弱了年輕人的上進心,寬厚道“派人查清楚些也是好的。額先走了,你好好勸他。就說額這兒還有個上丞相,他若是肯幫額,也不是不能給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