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五十章 老蟬嘶作車輪聲(五) (第1/2頁)

加入書籤

宋仁宗天聖四年,這一年生了一件事。

一位複姓司馬,單名一個光字的七歲男孩,在小夥伴落入大水缸時,沉著冷靜地抱起一塊大石頭,砸爛了缸,震動京洛。

從此,中華典故中多了一則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也給後世相聲小品留下了“司馬缸砸光”的繞口小段子。

從那之後一千年中,總是有些不服氣的熊孩子會說這算什麼?要是換了我也會砸缸救人的。

然而從朱慈烺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卻是那個落水的倒黴蛋一定是司馬光推下去的吧!

幼年時候的懵懂反應,直接表現出了朱慈烺的本性絕非良善之輩。真正善良的孩子絕對想不到那麼陰暗的幕後故事。等朱慈烺成年之後,這點萌芽也隨之育長大,如果讓他給小朋友講砸缸救友的故事,他絕對會從收益角度來分析那個倒黴孩子落水的真相。

事實證明,司馬光的收益最大。

當然,也可能是司馬光把握住了機會。

那麼作為從小就聽這個故事長大的孩子,該學會什麼呢?

把握機會?

不,是創造機會!

大家都以為朱慈烺對七月份鼠疫捲土重來是有先見之明,卻都沒注意到那些遭逢鼠疫人家的共性。

那些人家非富即貴,都是官宦商賈之家。

而且,這些人家在上次太子募捐時,十分不給面子地拒絕不來,或者就是來了也沒捐銀子。

朱慈烺在崇禎面前悲天憫人地說要“培養善芽”,貌似豁達,但絕沒有放過這些人的意思。

對於那些連“芽”都不的種子,除了碾碎悶在土裡做肥料,還能幹嗎?

……

宋弘業身穿鷺鷥補服,緩步走進兵部大院裡的職方司職房。他現在的工作,名義上是與前輩陳祖綬一起修訂《皇明職方地圖》,實際上卻是在兵部拿著大把的銀子廣結善緣。

這些銀子都是太子撥付下來的經費,簡單來說就是為了收買官員。宋弘業深知太子的用人標準,對於有才能而性格不好的人也是大力籠絡,充分揮了“一邊不要臉,一邊二皮臉”的老吏作風,倒是不惹部裡的人討厭。

花錢買人心還是次一等的差事。

宋弘業當前最大的任務,是在暗中幫太子殿下駕馭一頭猛獸。

這頭猛獸就是鼠疫。

看過太子《防疫論》的人都知道,鼠疫是由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本質是一種看不見的小蟲。如果家裡有鼠疫患者,必須隔離一切用過的東西,因為那上面就可能有這種蟲子。雖然覺得有些驚悚,但京師中但凡有能力的人家,都會寧可信其有,到底是關係到全家性命的大事。

想想後世中,說碘鹽能防輻射就可以讓老百姓爭先恐後徹夜排隊去買。勤洗澡洗手而已,簡直不算事。有些大戶人家,更是嚴格了門禁制度,內外宅絕不輕易授受,能洗的東西一天洗三回,要想感染鼠疫也的確不容易。

尤其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反對身體接觸,兩個老朋友時刻幾十年見面,也只是站開五步互相鞠躬而已,絕不會擁抱握手乃至親吻……這也大大降低了鼠疫在人群中傳播的度。

知道了原理,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借這天然生化武器,完成自己的戰略部署。

宋弘業袖中兜著比之前更厚的名單,每踏出一步都覺得沉甸甸的。他倒是不在乎那些人的生死,甚至不在乎投放鼠疫的流民的生死,他在乎的是如何能夠盡善盡美完成太子的安排。

尤其這次太子給出的名單,主要是權貴和豪商。這些人死一個,對大明的震動也要比死一千個流民還大。

何況鼠疫這種不治之症,一旦感染,便是闔門死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