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章 日日長看提門眾(四) (第1/2頁)

加入書籤

崇禎在坤寧宮正門口下了步輦,信步朝裡走去。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天子步伐很快,好像總有人在追趕他。這些年來糜爛的時局也讓他眉頭緊蹙,很久沒有紓解的機會了。

中宮理所當然得到了陛下駕到的通報。按照規矩,皇后殿下應該在坤寧宮正門口迎接皇帝。然而周皇后甫一入宮,便廢了這規矩,理由是“糟糠之妻不下堂”,只是在正殿門口迎接。

十六年來,一直如此。

天家夫妻見過了禮,同往裡面寶座走去。寶座前放置了一張書案,上面平攤著一本厚厚的線裝冊子。

崇禎風風火火的落座,問道“皇后看的什麼書?”

“妾只是翻翻上月的賬本。”周後道“比之前幾個月,沒有什麼下降,不過比去年這個時候倒是降了不少。”

崇禎總算聽到了個略算不錯的訊息。他從登極以來,一直在打造節儉內宮,想引導天下臣民共度時艱。為此周皇后都在宮裡設定了二十四架紡車,帶著宮女親紡。到了崇禎八年,張獻忠搗毀鳳陽祖墳,崇禎更是撤了膳樂,搬去了外宮武英殿,最後架不住大臣們反覆上疏請他回宮,這才搬回內宮起居。

“萬曆年間宮裡一月的膳食銀就要一萬兩,崇禎十二年的時候,陛下降到了九千兩,如今只有五千兩。”皇后坐到皇帝身邊,拉近賬本,手指在行列之間劃過。

這是完全不同於傳統流水賬的記賬本,其實更像是一份報表。所有大項、小項、雜項,分列明晰,收入出支一目瞭然,每季度都固定點庫,製作動產和不動產清單。林林總總聽起來很麻煩,但是一旦適應了這套規矩,掌事的女官太監,乃至皇帝皇后,都為之輕鬆了不少。

惱火的只有下面那些辦事的宮人閹宦,能夠讓他們作假的地方實在太少了。而且少得已經不是他們的水準能夠捕捉了,無論他們做出如何周密的賬目,總是難逃天家慧眼。只有少數人才知道,那是太子殿下在幫母后審計,簡直比積年老財會還讓人心寒。

崇禎看著皇后的手指挪動,笑道“這套計財法倒真是有用,也不知道春哥兒怎麼想出來的。朕本想讓六部也用這種報表,可惜太過艱澀,那些吏員學不來。”

“沒讀過什麼書的中官都能學會,外臣各個都是飽讀聖賢書的才子,竟然學不會麼?”皇后搖頭道“縱然比不上我家春哥兒天姿過人,就連學都學不來,豈不是敷衍。”

崇禎長嘆一聲,突然想起了什麼,道“今日鞏永固入宮,說了京師疫病的事,你猜春哥兒怎麼說?”

“要出宮賑災。”

“哦,是了,他來過了。”崇禎恍然,又道“你許他了麼?”

“怎麼可以讓他出去!”周後高聲道“就算京師死的人再多,也不能動搖國本啊!何況哥兒還不滿十五,若是在民間,連頭都還沒束呢!”

崇禎臉色沉了下來,道“可是,外臣做事倒還真不如我家太子。”

“現在也沒聽說哪個外臣家死了至親,他們都不急,我們急什麼。”

“話不是這麼說,”崇禎站了起來,緩緩踱步,“這天下終究是我朱家的。他們不急,朕卻不能看著子民受苦。”

周後長嘆一聲。

這聲嘆息中有對兒子即將身處險地的擔憂,也有對自己這位丈夫的無奈。

——陛下的逆反心真是太重了。

就連宮女們都在心中默默感嘆。

“朕想過了,讓太子出宮見見民間疾苦也好。以撫軍例。”崇禎堅定道。

雖然勝利了,周後卻沒有什麼興奮。利用丈夫的性格弱點,這還是兒子教給她的。真是撓破頭皮都想不到,為何一直養在深宮的太子,對於人心的見識倒比她堂堂國母還要深刻呢?

——又讓那混小子得逞了!

周後輕輕咬著內唇。

“皇后,太子做事,朕放心,你也該放心。”崇禎以為周後不肯讓兒子出去,上前溫言勸道。

“唉,太子出宮住在哪兒呢?”皇后又道“還要多派些老成能幹的宮人跟著才好。”

“就讓他住潛邸吧。”崇禎道“至於宮人都由皇后看著辦,不要逾制就好。唔,太子明年也該選妃了,索性這次就連四司的女官一起派了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