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百三十一章 風捲雲舒 (第1/2頁)

加入書籤

“烈陽州牧、渤海王大人,劉備願與關羽、張飛統帥兩縣之兵追擊其中一路逃兵,還請大人示下。”

毛階、樂進、鮑信、于禁各帶萬餘名部眾,分四個方向向南奔逃之際,劉備主動諫言道。

劉備有此主動,楊銳也就應允了下來,即使當時潛意識當中隱隱約約感覺有些問題,楊銳也沒有太過在意。

“州牧大人,劉備梟雄也,此前又見識到了州牧大人雄厚的實力,想來此人此去之後......恐怕很大程度上就不會回來了......”

一直到劉備、關羽、張飛統帥其七八萬部眾離開之後,天空之城議政小室之內郭嘉才向楊銳提示道。

難怪剛才楊銳感覺哪個地方不對,即使是毛階、樂進、鮑信、于禁四人各自帥兵分頭逃竄,以天空之城的度應該也有機率追上各路兵馬,一一進行擊破。

在這種情況之下,幾乎沒有必要直接帶兵去追,劉備主動請纓的確是存在著就此離開楊銳及其地盤打算的!

楊銳恍然大悟之下,本來要去追回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卻是再次被郭嘉給攔了下來。

“咳咳......州牧大人,此時各個諸侯局勢波詭雲譎,劉備又是一名不安分之人,胸有大志而無處施展,大人倒也不必將此人留在身邊的。

以此人及其關羽、張飛的實力,雖然不至於弄出什麼大亂子,但是說不得會攪動青州、兗州一帶的安定,因而放任此人離去倒也未嘗不可。以此時天下的局勢,劉備幾人暫時很難展到威脅州牧大人程度的......”

聽罷郭嘉之言,楊銳以及其餘幾人也頓覺有理,此時棘手的事情太多,楊銳倒是真沒有太多精力去顧暇劉備這股小勢力。而且從劉備此前整兵待的情況來看,其心思已經可見一斑。

如果不是楊銳強勢出現,並將其脅迫離開的情況下,劉備很可能會根據形勢的變化擇機而動,製造出一些麻煩來幾乎是肯定的了,至少劉備所謂“協助”的言論肯定是虛的。

“殺啊!”

“嗖嗖嗖......”

“噗!噗!噗......”

“......”

“......”

在追趕逃兵的過程當中。天空之城的度和機動性再一次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除去劉備、關羽、張飛徒步向東南方向追擊的一路之外,其餘三路兵馬都被天空之城先後趕上,再次大殺一陣。

最終三路潰兵也再次遭到重創,損失大半兵力。如果不是楊銳最終放棄了追殺,其損失也還將更高一些,不過正如鮑信所分析的那樣,楊銳的目的不是給對方造成多少殺傷,而是儘快將兗州地盤重新拿回來。

而且此時對戰當中若是有士卒損失,也是沒有辦法進行復活的,硬拼兵力的話則有些得不償失,因而楊銳大多數時候也只是使用遠端力量伏擊而已。給對方造成足夠的殺傷也就足夠了,逃走的兵力就讓曹操投入到與袁術的戰事當中盡情去火併吧!

在楊銳未盡全力的情況下,三路潰兵的統帥者自然也得以順利逃走。如此情況下也算是給曹操保留下了一些家底子。

按照楊銳的意圖,能夠活捉這些將領當然是最好的,甚至再不濟將其擊殺一兩名的情況下,也能夠大大降低曹操的實力,不過在深夜環境之下,加上每一名將領的實力也都非比尋常。對方一心想逃的情況下,楊銳也是辦法不多。

至於劉備、關羽、張飛所追一路兵馬的情況。楊銳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既然劉備真實的意圖是找理由離開。其是否會投入實力真實追擊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相比之下,東南這一路兵馬應該是逃跑最為輕鬆的了,劉備為了儲存實力,很大程度上不會去做這種追殺的無用功,何況這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呢。

透過昌邑城一戰,楊銳順利地拿下了兗州治所城池,接下去推進的難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楊銳收復喬瑁失去的兗州地盤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且昌邑城一戰當中鮑信、于禁的身影出現在了昌邑城內,基本上明確了鮑信這一股勢力的趨向——已經投身到了曹操陣營當中!

表面看起來,鮑信、于禁與袁紹合流或者壯大了曹操的實力,不過對於楊銳來說其實也不完全是壞事。

鮑信投靠曹操的情況下,也就意味著濟北國鮑信是回不去了,此前一直處於青州、東郡腹地的這塊地盤,也就基本上跑不掉要歸於楊銳地盤範圍內,只要楊銳願意去取!

順利奪下昌邑城後,又追擊各路潰兵大半夜時間,楊銳令所有部眾士卒休息了小半日,從第二日午後開始,楊銳令沮授、韓黛統帥1o萬兵馬守昌邑城,自己則帶著其餘部眾一路殺向兗州其他失地。

同時楊銳還派出了快馬,分別傳信大山城內留守的許攸,以及奉高縣城內的喬瑁和丁原,使其兩部人馬得到訊息之後便出兵配合楊銳奪城,至少也能夠看守已經收復過來的城池。

一日之後,楊銳操作天空之城轉戰數地,先後拿下了定陶國內包括定陶城、句陽城、成陽城、鄄城在內的大半拉地帶,只有南部一小部分地盤楊銳未去佔據。

兩日之後,楊銳再次拿下了山陽城、樊縣縣城、魯縣縣城在內的大片區域,山陽國、任城國、魯國大部分地域都被楊銳收復。

三日之後,楊銳再次回勾,將包括東平城在內的東平國大部分地域都控制了下來,並將喬瑁及其部眾重新安置到了昌邑城內,並由丁原助其坐鎮與泰山郡相鄰的魯縣縣城。

至此,九里山、芒碭山西北一帶的兗州地域。已經基本上被楊銳、喬瑁、丁原重新控制在了手中,甚至一些地域還不同程度地擴張出了一些地盤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