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八十六章 城頭變幻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一箭釘死前方的快馬,後方追逐而來的馬匹仍然繼續前衝,似乎不放過傳訊兵屍體的樣子,不過在進入到城牆防禦弓箭手的射程之後,卻是被如雨般的箭支攔下。

此人徘徊幾次不能近前,這才終於放棄了嘗試,打馬重新消失在了觀縣縣城的西南一側。

之後好一會兒,觀縣縣城守卒才敢出城將傳訊士卒的屍體拖入到縣城之內,這時候他們也才明白,為何此前那名追逐而來的騎兵屢次想要靠近的原因,原來是傳訊士卒身上帶了密信。

守城士卒自然不敢拖延,很快將密信送達了守城主將王彧手中,並將方才生之事也如實向王彧稟報清楚。

此後的半日時間就沒見到觀縣城內有多少動靜,不過在時間剛過午時時分,就見觀縣縣城西門、南門、北門三座城門轟然開啟,一排排計程車卒魚貫而出,最終又匯聚向觀縣西南方向迤邐而去。

前後大約經過了一個時辰左右,觀縣縣城的三處大門才又重新關閉,若是熟知軍事之人在旁的話就會現,觀縣城在此一個時辰時間之內總計出城大約七八萬名士卒之多。

也就是說,觀縣城內此時最多也只有兩三萬名守卒了!

還別說,觀縣城附近確實有兩雙眼睛在盯著剛才生的情況,這兩人便是楊銳和武安國!

為了避免暴露身形,楊銳和武安國二人只是藏身在很遠一處小土包的雜草內,視線所及也僅僅能夠看清楚觀縣縣城的輪廓而已,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在看到觀縣縣城出兵的情況之後。楊銳便知郭嘉之計已是成了大半,同時楊銳計算著時間也推測出了此次觀縣出兵的大體人數,以及留守觀縣縣城計程車卒數量,一直到最後楊銳露出了勢在必得的神情。

楊銳向著觀縣東北方向看了兩眼,稍一猶豫便駕馭起道風飛毯與武安國飛向西南方向而去。

雖然武安國的塊頭與張寧輕盈的身形對比相去甚遠。但是使用了協同符篆之後並不會影響到道風飛毯的飛行度,只是道風飛毯上的空間就狹窄了許多,對此楊銳也只能苦笑一下。

武安國是騎馬伴行那名劉岱“傳訊士卒”而來的,他的任務便是在“傳訊士卒”進城之前放出一箭將其射死,由此也讓楊銳認識到了武安國箭術的不凡。

當然了,那名“傳訊士卒”是由楊銳俘獲劉岱士卒當中挑選出來的。其在觀縣城門處的臺詞也是事先安排好的,郭嘉不知道用了什麼樣的方法讓這名士卒輕鬆妥協了。

同時“傳訊士卒”懷中的那封密信,也是郭嘉根據此前高順等人截獲的劉岱親筆信而仿造出來的,無論是信中筆跡還是劉岱的官印,都是郭嘉參照原信件一手臨摹、偽造的。

楊銳以為這是一種技能手段。不過後來才知道這只是郭嘉於讀書間長期練就的一些小技巧而已,與袁紹偽造官印和文書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不管如何,現在郭嘉的書信已經起到了作用,信中郭嘉以劉岱的口氣通傳觀縣,言及青州部眾強攻濮陽城,濮陽城現在已經危在旦夕、即將被破,而且劉岱本人雙臂也受了輕傷、幾不能戰,需要王彧全起觀縣能戰之兵協助濮陽。裡應外合與楊銳部眾決一死戰之類!

無論從時間上計算,還是從實力上估測,密信當中所言內容都是十分可信的。而且信中的一些約定傳訊標記健全,對於觀縣縣城情況的十足瞭解也不可能是偽造,所以王彧對此信幾乎沒有起疑便著手出兵了。

而此時,依照郭嘉的計策,楊銳部眾當中高順、張遼二將,以及4萬名5階鐵衛近侍、65oo名先登勇士士卒、1萬名5階刀盾兵士卒、2ooo餘名5階騎兵士卒共計6萬部眾左右。並攜帶所有1oo餘架衝車、4oo餘套雲梯已經佈置在觀縣縣城北方。

為了避免觀縣縣城守卒現異常,高順、張遼二將直接帶領這些部眾士卒繞圈退回了東武陽城內。當初撤離之時留下盜賊頭目以及部分騎兵阻擊觀縣城內探查士卒出城,就是為了掩蓋部眾迂迴調動的舉動。

同時為了保證行動機密性。楊銳、郭嘉也已經與高順、張遼約定好回攻觀縣縣城的時間,現在一切都在依計行事,時間上控制得很精確,楊銳也只是向東北方向望了兩眼便與武安國離開了,想來高順、張遼二人已經在回兵攻取觀縣的路途之上了。

剩餘的楊銳大軍也沒有真正去攻取濮陽城,而是控制了觀縣縣城百餘里之外大片的鄉鎮、村莊,將二三十萬大軍分別屯駐了下來,並且嚴格控制濮陽與觀縣之間的訊息流通,以保證計策的順利推進。

控制訊息渠道是整個施展計策重要的一環,楊銳大軍在中途阻斷的同時,仍將所有的盜賊頭目以及5oo餘名5階騎兵作為斥候,佈散於觀縣縣城周圍,嚴防外界訊息的傳入。

觀縣縣城內派出探查計程車卒其實都在這些斥候的眼界範圍之內,只不過是後來便沒有再對他們下手罷了;而外界前往觀縣的傳訊快馬則完全被楊銳部眾攔截了下來。

因此觀縣縣城雖然探知百餘里方圓已經沒有楊銳大軍,但是獲取的訊息仍然是不對等的,始終無法探知楊銳大軍的具體去向,只是猜測應該是將濮陽城圍定了而已,也只有如此,濮陽城的訊息才會被徹底封鎖!

卻說觀縣縣城8萬守卒出城大約兩個時辰之後,前方探路計程車卒卻是突然停止了向後傳遞訊息!統帥大軍的王彧立即意識到了什麼,於是將大軍依託一處高階鎮領地暫時挽住,準備再派士卒前往探路。

可是已經沒有必要了。

“咚咚咚……”

“殺!殺!殺!”

“咚咚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