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勝之策 (第1/2頁)

加入書籤

很快觀縣縣城和離狐城兩座城池就相繼迎來了楊銳的兩路大軍,對劉岱最終守地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

不過由於劉岱早就有所準備,觀縣縣城和離狐城這兩座城池的防禦相比此前楊銳兩路大軍所遇城池來講,防禦力可不止增加了一倍兩倍。

兩座城池最突出的一點,便是防禦士卒的數量暴增。

離狐城內目前有防禦士卒近1o萬人,而根據高順、張遼、武安國一路兵馬傳來的訊息,觀縣縣城城內的守卒更是過了1o萬之數!

這還要歸功於兩路軍中盜賊頭目和探馬的功勞,在主力部眾達到兩城之前,他們已經探得了劉岱守城方士卒的大體數量,雖然並不是十分準確,卻已經足夠幫助判斷形勢了。

楊銳部眾兩路兵馬也只不過分別有15萬人左右,與劉岱一方守城士卒的比例差不多隻有1.5比1,這樣的攻防比例並不適合直接攻城,甚至僅僅是圍城也有一些難度,有被城內守卒集中反撲的危險。

於是楊銳這一路兵馬在距離離狐城還有1oo裡的時候就屯駐了下來,高順、張遼、武安國一路兵馬也兵分三處,成掎角之勢屯住在了觀縣縣城東北七八十里的地方。

兩路兵馬都沒有在第一時間進行攻城。

而城池內劉岱守軍也同樣被此前一路披靡的楊銳部眾所威懾,在楊銳兩路大軍還距離很遠的時候便堅壁清野,關閉了兩座城池的所有城門,只是龜縮在城內沒有任何出城迎敵的意思。

再加上觀縣縣城、離狐城又都是高階城池。城牆的防禦和耐久度都很高,而且經過簡單的試探,城內都有為數不少的遠端弓箭手,看其箭支的射程,6階層次的弓箭手也同樣不少!

兩座城池儼然變成了烏龜殼。若是楊銳想要硬來的話,最終能不能拿下兩城暫且不說,付出的代價將定然不會少。

“奉孝有何見教?”

看起來一時也沒有好的辦法,楊銳轉而問起了郭嘉來。

前面楊銳一路大軍攻城略地,幾乎沒有碰到過太大的困難,現在高了郭嘉揮作用的時候。郭嘉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回稟州牧大人。觀縣縣城和離狐城兩座城池的守卒數量達到了2o萬人,前往濮陽城探查的盜賊頭目也已經帶回了訊息,其城內守卒數量應當同樣不下1o萬人!

僅此三城守卒數量就達到了3o萬名之多,另外還有喬瑁太守困住了定陶城內的數萬劉岱部眾,再加上其餘各地一些零散計程車卒以及此前被滅的數萬士卒。劉岱的總兵力差不多都有四五十萬之多了,州牧大人不覺得這個數字正常麼?”

郭嘉並沒有直接回答楊銳的問題,而是計算起了劉岱部眾士卒的數量來。

其實即使郭嘉不說,楊銳也已經現了問題,前段時間劉岱才與喬瑁交手過,當時劉岱是沒有如此多士卒的,否則即使有楊銳幫助喬瑁,也將不是劉岱的對手。

也就是說。劉岱在結束了與喬瑁的爭戰之後又補充了大量計程車卒!就像楊銳前段時間大量擴軍一般......

看來此前擴軍的諸侯可並不是只有楊銳一人啊,按照州兵、郡兵、縣兵徵募的費用標準,基數越大花費也將越大。若是在州兵、郡兵、縣兵較低數量標準募兵,拉起個二三十萬的隊伍可能幾百萬金幣就夠用了。

這樣一筆金錢雖然不是個小數目,但是對於大部分較為強力的諸侯來講,咬咬牙也是能夠拿出來的。

楊銳自認在眾多割據力量當中,他的財力肯能也算是較好的之一,但是其他各路諸侯大多都是有著不弱基礎的。像袁紹、袁術、劉岱、劉蔫、劉表之流,不是皇親國戚就是世家大族。財力自然不必說。

其他有些諸侯經濟實力可能要弱上一些,不過也都各有各的招數。不是增加稅賦就是尋求外援,只要有地盤總還是能夠收攏一部分財力的。

比如曹操、劉備之流就得到了一些知名商賈的支援。

如此一分析,劉岱能夠在短時間內擴充數十萬部眾士卒也就不足為奇了,相信其他各路諸侯也應該是差不多的情形,只不過是數量多少的問題罷了。

楊銳、劉岱這種應該屬於擴軍較為迅疾的,丁原、喬瑁麾下部眾的實力也相應地增長了一些。當然了,也存在王匡這類的諸侯,實力不但沒有增長,反而被大大地削弱了,但也只是極個別而已。

畢竟董卓之亂劇情之後便是群雄割據的時代了,沒有點軍力基礎還如何能夠立足?

“劉岱能夠擴軍如此之快,的確有點令人出乎意料,不過細想之後倒也不足為奇,想來不止是劉岱,其他諸如袁紹、袁術、曹操等人在這段時間應該也沒有少擴軍才是。

只是不知道劉岱擴充的這些士卒現在實力如何,如今距離其與喬瑁相爭也只不過幾個月時間而已,想來新訓士卒沒有半年是很難形成戰力的。”

楊銳似乎也意識到了郭嘉想要說什麼,於是介面答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