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五十九回

加入書籤

顧雨桐心中有氣,也不顧高低尊卑,說出來的話夾槍帶棍的“我受不受得了太后不必妄加揣測。更何況巴圖和滿都海哈屯之間並不似太后所想。”

“這兩個月巴圖蒙克還給你傳信兒嗎?”

顧雨桐一怔,有些結結巴巴的問“你,你什麼意思?”

周太后嘴角勾起了一抹高深莫測的笑容“沒什麼意思,只是猜測罷了。不過看你反應因當是沒傳了。”

“有什麼話太后就直說吧,不必繞彎子。”放在平時顧雨桐或許還有心情陪她大打啞謎,可是不知是否被說中了心事,她有些煩躁。

巴圖的確最近兩個月沒有傳字條給她了,這樣的事情從來沒有生過。起初,她也只當巴圖在行軍打仗,實有不便。然而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她的字條一趟趟的送去催問,然而均是石沉大海了無音訊。她心中有無數不好的猜測,比如他被俘虜,又比如他受了重傷不省人事。

這些猜測折磨得她心神不寧了好些日子。然而,她除了繼續讓奧利奧送信過去以外,只能安慰自己,巴圖是有朝一日要統一蒙古各部的人,他會名垂青史的,絕對不會有事。

可是現在周太后將此拿到了檯面上來說,難道有什麼內情?

周太后漫不經心的走到楠木金絲梳妝檯前,拉開其中一個抽屜,裡面儼然躺著一卷文案。她將之取出,回到顧雨桐面前“年前韃靼部進犯大同,雖然只是搜刮財物,並未傷人性命,可是大同乃是重鎮……”

這件事情顧雨桐是知道的,巴圖於她通訊的時候也有提到過,為了以備軍餉,不得已而為之。只是她沒想到搶的竟然是大同。

周太后端詳了一下顧雨桐的表情,接著道“這事兒年後上報了朝廷,內閣決定……議和。”

“議和?”顧雨桐有些驚訝。依照明朝心高氣傲的慣例,如何會容忍北方的蠻族都惹到了自己的頭上?

“成化十二年靖州苗亂,流民四起,加之這些年各處都偶有強震,難民四處流竄。光是安置難民就耗費了朝中一大筆費用。韃靼部現在雖然不足為懼,但是北方騎兵的特點在於沒有固定的據點。騎兵呼嘯而來,打輸了也無妨,跑就是了,待到草原上養精蓄銳,重振旗鼓之後在捲土重來,實在是勞命勞神。在國庫本來就已經緊縮的時候還要將財力花費在行軍打仗上,況且這仗也非一勞永逸,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周太后說的很有道理,顧雨桐當年上本科的時候,教授也就此分析過,這也是為什麼分明漢族看上去國力昌盛,卻選擇和北方少數民族共存甚至忍讓的原因。

周太后將手中的文案遞給顧雨桐繼續道“更何況,議和也不傷天家威儀。我們派過去的使者口徑是,如若韃靼部不願意和,我大明不介意對草原動一場戰爭。為表誠意,使節帶去了黃金百兩。這文案便是韃靼部可汗與我大明簽訂的邊關友好協議。”

顧雨桐將卷軸開啟,裡面落出來了一張宣紙,紙料上乘,一看就是宮裡貨。

本書由瀟湘書院,請勿轉載!

喜歡一後不侍二夫請大家收藏一後不侍二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